第357章 文化色彩(1 / 2)
因有移民的属性,使得客家人的文化中充满了冒险精神,这也是后世客家人越走越远的原因,八千多万客家人分布在全球各大主要国家,不少海外华人社区更是以客家族为主体。
追溯源头,客家人的根在赣闽粤边区,其中惠州为客家人的精神祖地,惠州下属的韶关则有客家第五州的称呼。(明朝的时候韶关为县,归属于惠州府,如今韶关,惠州都为地级市)。
对于客家人的历史,朱允熥了解不多,毕竟前世他生活在江南一代,岭南地区都没有踏足,若非海陆丰地区建立了种花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让朱允熥对广东一代的历史产生兴趣,附带对岭南文化进行了解,这才有了这丁点的记忆。
不过好在几个关键的点还是知道!
拉拢了韶关客家人,便可影响惠州府的客家族,进而影响整个客家人社会。
这些因种种原因,而被中原主体文化所抛弃的汉人,为这方土地带来了浓重汉人的文化色彩,算的上被动的炎黄文化传播者,同时因自身经历,生活环境,地理隔绝等因素,客家人传承的汉文化更原始,换言而之就是版本升级缓慢。
缓慢到什么程度呢?
古汉文化的“活化石”,古汉语的“活化石”,为此国家三设“客家文化生保护试验区”,以研究汉族最纯正的文化,及客家文化的发展历史。
在这种氛围下,嫡系宗族制在客家人文化中,地位远比中原更高,甚至但凡有撼动的心思都会自认为“罪过”,在家族传承中半点“灵活度”都不容,属于眼中进不了砂砾的那种。
打个比方,朱允炆取代朱允熥消息传递进民间,中原民众的心态多数为“关我屁事,又不是我当皇帝”,稍有常识或许会感叹一句“时代艰难,人心不古”,略有地位会说“庶子得宝,庆幸之徒!”,可若传到客家人耳朵中多半会是……“啥玩意?又是那帮瘪犊子搞出来的是,老祖宗是不认了,还是怎么滴,是要遭报应的!”
面对这种情况,造反不至于,但客家人绝对会用行动来抵制!
当然了,中原的士族也多半了解这些,因此也不会对客家地域进行投资,所以导致了客家人实为汉人,却难得汉人红利。
“天时地利任何,如今全部在我们手上,一旦完成对韶关客家的吸附,商道便彻底稳,并可借此快速补充人口,客家人终究是我汉人!”常森看着一脸沉思的朱允熥,又道出一件事,“此事背后没有我的影响,完全是当地客家人自发,他们通过在琼海的弟子,向我和徐祖辉传递的信息,且经过我调查,背后无第三方因素!”
常森为了韶关客家人而赶过来这不难理解,关键的是后面的一句话。
“小舅应该已经和他们接触过?”
“恩!初步接触了两次!”
“他们有什么要求?”
琼海对外需求的物资,都需从韶关才能进入广东。
可以说这几年下来,对琼海了解最多的地区就是韶关和开州。
开州那边还没反应,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太近,直接受到影响,加上日子一天天变好,居安思危的心态没有出现。
而韶关这边则不同,他们的日子变好了,但这样的日子能有多久,这太不稳定。
到手的好日子没人愿意放弃。
同为汉人,中原当他们是蛮夷,什么好处都轮不到他们,要不是朱允熥给予机会,哪有如今的日子?
而更重要的是韶关客家人,与前宋贸易开过眼,过过好日子!
更深层次的绑定,符合两方需求。
“读书,移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