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夜赴雁门关(1 / 1)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倒是应了唐代诗人李贺的那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不过,此时的李道可没有心情吟诗作赋。因为,就在刚才他接到来自西北主帅寇准的命令要他们这些经营边地的青年才俊赶赴雁门关开紧急军事会议,李道只好星夜兼程。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州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不过,此时的寇准还只是刚刚升职到西北经略使的官场新秀,因为太宗皇帝的器重成为了西北军务的一把手驻扎雁门关。中原王朝最强大的敌人就是北方的游牧势力,雁门关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扼守中原通往塞北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遥望雁门关,山高不可攀。鸟飞青嶂低,人在白云间。古人说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雁门若失,则忻定、太原无险可守,三晋不保,又可南下进取中原。由此可见,雁门关既险要又重要。”所以,寇准的任务可谓是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可是,他一到任就发现了一个让他崩溃的事情,辽国之前的接二连三地进攻不仅让将士们疲于奔命还让军队的各项开销加大现在连朝廷都快没有余粮了,现在的物资储备最多只够支撑一年,军无粮食则亡,所以,这次开军事会议有三个目的。一来,听取这些人的工作汇报,例行上报。二来,表扬李道树立典型鼓舞士气。三来,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群策群力解决军粮短缺的问题。但是,此时还在赶路的李道可不知道这些,他此时还面色惨白无比痛苦,因为李夫人请求他与他同赴雁门关,理由是夜间赶路不安全,她不放心,这所谓的“不放心”自然是有关心在的,但是,倒也不能说全然如此。首先李道此时已经取代自己的叔叔的铁崖城主将的位置成为了从五品的“军师将军”,自己要是没有看好他让他被别的大家闺秀勾了自己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那怎么办?比如说,哪个想巴结李道的家伙把自己待字闺中的妹妹介绍给他,然后,他停妻再娶了怎么办?以前的话还有个叔叔可以指望,但是,自从他前不久得了疟疾去世后之后就真的无依无靠了,其次才是担心李道一路可能不安全她这次的装扮还是像那次给李道送饭时装扮一样像一尊汉白玉的唐代“美人俑”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李道曾经说过她这样装扮最好看,毕竟,这次可能遇到“敌军”可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这些道理甚至都不需要别人教给她,她就知道,这些道理对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来说如同孩童吃母乳一样生而知之。一路上,两夫妻在本就不太大的马车里相识而坐,一路无话。李夫人拿着一把团扇半遮着面。李道身穿绯色朝服和黑色官靴,头戴黑色璞头帽。他们两个就这样谁也不理谁赶路几天的路。李道纠结的是到底要不要把当年的真相告诉他的夫人。李夫人害怕的是自己言多必失被丈夫发现了自己的心思损了自己在丈夫心理冰清玉洁的形象,给了那素未谋面的“敌军”以可乘之机。这一路上倒是平安很顺利的就到了雁门关,主帅寇准也设宴款待了这些个麒麟才子,也按之前想好的流程表扬李道树立榜样,听工作汇报等等,虽然说,没有想到李道的夫人会戴着夫人来,不过,两口子都住在官府的驿站也没有什么影响。宴会之后,众人进入议事厅。李夫人则主动回到驿站不做停留。只是临走时嘱咐李道:“连夜赶路,夫君您昨天夜里赶路时定是没有睡好的,车马劳顿还请夫君早些会驿站休息,妾身害怕夫君吃不惯这里的东西就在客栈借火为夫君准备些夜宵。”说这些话的时候她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临了还不忘记向寇准赔罪说:“妾身只是担心我夫君,他到底只是一介书生,妾身生怕他这身子骨出什么毛病,绝无大人您故意怠慢我等和招待不周之意,冒犯之处还请大人不要和我这深闺妇人一般见识。”她无论言行举止还是表明上的目的都符合所谓“妇德”的要求寇准和其他人除了称赞其“贤惠”也没办法说别的什么了。甚至于李道本人都被她一番言语所打动满口答应开完会议立马回去,还为自己曾经差点杀了他自责不已,不过,没有说出来就是了。就这样她近乎完美地杜绝了李道和其他世家公子进一步接触的可能,避免了他通过这些世家公子认识名门闺秀的可能还赢得了个“贤妻”的美名。一石二鸟。
李夫人走后众人进入议事厅,议事厅是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瓦房坐北朝南,灰色的长方形石块铺成地板。有一把棕色的太师椅在房间对着正门的那面墙那里的正中央放着,这把太师椅的左右两边整整齐齐的排列着40把一模一样的椅子,两边各20各由于情况紧急听完工作汇报,又赶快表扬完李道马上就把军粮短缺的问题抬了出来,可是,这些麒麟才子竟然束手无策,有人提议朝廷加税,可是,这样又会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可能激起统治阶级谈虎色变的“民变”因此,他们最想用也是最方便的方案因为他们对“民变”二字的出于本能的恐惧被否决了,此时的李道不知为何,急了,特别想回家李夫人,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何,自从刚刚听到李夫人那样体贴入微的话语之后,他心中就有了些许愧疚和自鸣得意杂糅在一起的难以名状的感情,一方面,为自己当年差点杀掉怎么好的女子而自责,另一方面为自己能让如此秀外慧中的女子如此的细心呵护而自负不已。他急着想回家,他急着去证实他自己是不是如此的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于是乎脱口而四个字:“拜粟入爵”。“拜粟入爵”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指的是把自己家吃不完的粮食捐献给军队就可以获得爵位并且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可以免除一次罪责,视捐献的粮食数量而定最高可以免除叛国和弑君之罪的死罪。但是,李道进行了改革,只免罪责,没有爵位。捐给朝廷由官方运送的免除一次罪责,自己运送来军队的可以免除两次罪责,宋朝本就富裕,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北宋中后期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达10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可以来比较一下。明隆庆5年(1571)岁入白银250万两,如此富裕老百姓本就余粮余钱很多,之所以,不敢给军费也不敢加税的原因就是连年的战争国库已经入不敷出了,再加上朝廷庞大的官员队伍,官员的工资又让事情雪上加霜。还有就是官员们对“民变”二字的恐惧使得他们一直不敢提加税的事,这下好了,老百姓为了这个“免死金牌”肯定会争先恐后的给军队送钱送粮。好一招“推恩令”正当众人如梦初醒时李道也没理会他们的惊讶与赞扬急急忙忙地向寇准行礼请辞迫不及待地回家找他那貌如天仙的老婆去了。
事实证明,这招着实有效实现不到6个月西北军钱粮充盈,二三十万边防军队朝廷竟然不用花一分钱,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