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有一策(1 / 2)
“关将军的意思是说,内县目前还在我们的手里?”
“是的,周国一万五千骑兵于三日前突然从春内道冲出,对于春内道的哨卡一律不做理会,包括内县也是,全部绕道而行,直奔嘉县而来,眼看攻城无望,只得占据北河、通河交汇处的高地上扎营。”
“内县守军有多少?目前是何动作?”
“内县守军共有六千五百余人,城内常驻六千余人,五百人在春内道各岗哨、烽燧分布执勤以及县界处巡逻。目前内县守军因战况不明,已将全部兵力收拢至内县县城固守。”
“春内道的烽燧如何没有放狼烟示警?”
“春内道有三处烽燧,平日里是轮流担任哨戒任务,同一时间应该最少有两处烽燧处于警戒状态,担任哨戒任务的烽燧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放一刻钟狼烟用作上报平安,但是周国骑兵正好在刚上报后冲出,同一时刻三座烽燧都被高手拔除了。”
“三座烽燧同时被拔除?按朔国军制,一座烽燧最少十五人,想要在示警之前拔除烽燧,没有二甲的身手只怕不行吧?周军除了主将王林和被我击落北河的皇甫覃还有一个是谁?根据你刚刚说的情报,那六名校尉都应该只是三甲吧?”
“这个末将不知。”
呵,不动脑子的哨戒任务制度,赵英圻心中腹诽。
…
朔国主将关正农,是朔国军中在嘉、内两县中军职最高之人,负责统领两县防务及水运监督,此次周国骑兵突破内县直抵广通县桥头镇,严重威胁到了朔国内部安全,使得财货损失无数,待到朔国援军来到,战后追责只怕是难以承受。
上午赵英圻一行已经到了嘉县县城,入城后被安排在一个客栈的小院休息。起初朔国主将并未拿这赵英圻当回事,只当是来谋一个官身的年轻学子,若在平时,有读书人愿意来投,自然是愿意收录,可如今关将军自身都难保了,难免会有一些怠慢。
可是当桥头镇护送赵英圻的军士向关将军说明前一天桥头镇大捷以及路上伏击的事情,关将军才发现对赵先生是真正的有眼不识泰山了。
赵英圻的本事且先不说,单说这个侍女赵彤,堂堂头甲高手,居然做赵英圻照顾起居的丫鬟。头甲高手在全天下都是能数得着的人物,武风盛行的周国,明面上的头甲高手也不足两手之数,而且要么是统兵数万镇守一方的豪雄,要么是德高望重门生旧部遍布全军的军方大佬。
关将军自己四十多岁的年纪,也只是前两年才进入三甲之列。若有这赵彤的武艺相助,想必抵御周国这次进攻定能增加不少胜算。
思之再三,决定亲自上门请求帮助。赵英圻自然也没有拒绝。这才有了上面的那番对话。
现在便如之前所说,周国一万五千骑兵杀入嘉、内两县,除去在桥头镇损失的两千余人,目前嘉、内两县中起码还有一万两千多周国骑兵,但是由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周国骑兵战力彪悍,来去如风,尚不得知敌军详细动向。
而内县县城实际上相当于一座军城,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正好卡在春内道中间的一片十余里方圆的空地,春内道整体呈一个梭形,两头窄中间宽,两边山势险峻,寻常人上山都比较困难,周国的骑兵更是难以翻越,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作用,朔国将其作为保卫嘉县和广通县的主要屏障。
春内道一直通向嘉县和广通县之间,在春内道出口处,实际上是一个可以同时通向嘉县、广通县和内县的三岔路口,在这个三叉路口有一个比较繁华的小镇,名曰三通镇,三通镇是周国陆路货运到桥头镇水路货运的关键中转站,所以这个镇子平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周国骑兵在绕过内县后迅速通过春内道,杀至三通镇,在三通镇分兵四千向桥头镇,另一只一万多人在周国主将王林的率领下转而向北,占据了通河与北河交汇的一处高地驻扎,这个高地正好可以卡在内县与嘉县通过三通镇向桥头镇支援的要道旁。
战略意图其实十分明显,周军就是要以骑兵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拔除烽燧后,迅速直扑桥头镇,切断嘉、内两县朔军的后路,并获得桥头镇作为水路枢纽的充足物资坚守,然后等待后续援军到来,再慢慢的把嘉、内两县朔军歼灭。
但是赵英圻的出现成为了本次战役的最大变数。
…
“那么,关将军,咱们目前有多少可用之兵,分别在何处驻扎?”
“嘉县原本就有三千驻军,另外驻扎在县城以北的通河河畔监控河道的四千军在周国骑兵袭击三通镇之后就已经收拢至嘉县县城内。广通县那边,桥头镇东西各有千余驻军,还有前几日刚派过来准备疏通河道的两千水军,但是这两千水军因为周军占据北河、通河交汇处无法渡河登岸。”关将军在地图上比划半天,可是赵英圻看着这十分抽象的地图,实在是觉得脑仁子发木发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