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新婚命案(1 / 1)

加入书签

等大太监出去,项忠想是想起什么,便对项安说道:“父皇,儿臣还将这植物油压榨之法,写成了条陈,现在放在隔壁偏殿,且容儿臣拿过来,呈给父皇!”

项安点点头,说:“那你拿过来吧!”项忠又去隔壁偏殿取过了那份奏疏,呈给了项安。

项安接过项忠的奏疏,仔细地翻看了一下,说:“好!明日大朝,你也上得朝来,就由你详细说说这植物油压榨之法。”说完,项安指了指案几边上堆放的一堆竹简,说:“你把这些拿到耳房中看看。不用急,看慢些。中午就在为父这里,陪朕一起用膳吧!”

项安的几个儿子到了十一二岁,就基本不再和他们的父亲一起用膳了。如果哪个皇子,哪天能和项安一起吃顿饭,那绝对是天大的恩荣。项忠今天谨呈食用植物油压榨之法,自然就得到了这样的一次恩宠。但这个恩宠能维持多久,也就只有天才知道了。

项忠今天对老爹的话,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于是说:“儿臣领旨。”然后就抱着一堆竹简到了承天殿的一间耳房之中,开始啃这堆竹简。

这堆竹简其实是一个谋杀亲夫的案卷,去年的这个时候,长安县一户大户人家的儿子娶了上林苑一个农家的女儿,结果第二天,新娘起来,发现新郎死了,于是报官。长安县县令侦查之后,确定新郎乃是被这个新娘所杀。然后,案子上报到了大理寺,结果大理寺内就这个案子发生了分歧,有的支持长安县令的判决结果,也就是判处新娘斩监候;还有的官员觉得此案仍然存在疑点,但却说不出哪里存在疑点。

结果,这起去年本已宣判的案子,一直拖到了现在。刚刚到大理寺任职的项元,在看了此案的案卷后,明确支持长安县令的判决。有了皇长子的支持,大理寺马上就复核同意了长安县的意见,但是改判案件嫌犯,也就是那个农家女被判斩立决。判决下来之后,女孩的父母到长安城中敲登闻鼓,向皇帝鸣冤。

然后,这个案子就到了项安这里。对于这个案子,项安觉得疑惑,看起来长安县的判决并无过错,为什么大理寺内会有人觉得存在问题,但又说不出问题实质所在。所以,他就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项忠,想看看他的反应。

项忠看的很慢,毕竟是人命关天。虽然案子的嫌疑人只是一个贫困的农家女,但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去的一个普通文科生,显然没有那种视平民为草芥的能力。

其实,这个案子,项忠也觉得很奇怪,新婚之夜新娘谋杀亲夫,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如果凶手真是新娘,她完全可以换个时间,用更隐蔽的方法杀死自己的丈夫。在洞房之中杀夫,这未免太过拙劣了。

但上面的分析显然不是翻案的有力证据,而只是一个推论而已。这个推论是救不了那个农家女的性命的。那这个案件的关键证据在哪,项忠反复翻看着卷宗。

耳室的房门被“吱呀”一声给推开了,大太监走到项忠身边,对他说:“殿下,陛下召你共进午膳。”

项忠放下手中的竹简,对周公公说:“好的,那就有劳公公带路了。”其实,吃饭的地方也没多远,就是在承天殿另外一间耳室之中。因为,这天的午饭就项安和项忠父子两人,所以也就在耳室之中进行,而没有放到偏殿之中。

进了吃饭的那间耳室,项忠见父皇已在那儿了,便赶忙拜道:“让父皇久等了。”项安摆了摆手,说:“为父也才来,你且坐下吧!”

等项忠坐下,大太监才吩咐宫女、太监将御膳送上。说实话,这顿御膳还不如项忠请他大哥项元的晚饭,毕竟那顿晚饭,项安动用了来自现代社会的罐头食品。

吃着午膳,项安问道:“皇儿,你怎么看这个案子?”项忠忙咽下口中的胡饼,然后将手中的胡饼放下,就要起身。项安说:“不必起身,就这么坐着说。你我父子,无需讲究那些繁文缛节。”

听便宜老爹这么说,项忠自然乐意不用起身,说:“父皇,儿臣看了这个案子,颇觉疑惑。新娘新婚之夜在洞房之中杀死新郎,太有违常理,并且也不像一个正常人所为。在洞房之中,两人单独相处之下,一人死亡,另一人将直接作为嫌疑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稍微理智的人都不会贸然杀人。”

项安听了项忠的分析,说:“你所说不错,为父也有这个想法。但是,此案毕竟证据确凿,并且嫌犯也做了招供。”

项忠忙起身说:“父皇,儿臣还是觉得此案疑点颇多,想请父皇将此案押后。如果三天内,儿臣还是没有找到案件的有力证据,那儿臣也只好放过这个案子了。”

项安听了项忠的话,看向他的眼光充满了温柔之色,说:“好,为父就给你三天时间。”

吃过午饭,项忠回到对面的那间耳房,又沉浸于案牍之中。突然,项忠灵光一现,好像想起什么,连忙见竹简翻到前面,就见其中一处写着,仵作检验尸体时,尸体僵硬。在翻看到后面,对嫌犯的讯问时,嫌犯供述天快亮时,新郎还和她发生了关系。

面对这两处记载,项忠知道自己可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项忠穿越前所在的w大学,对于学生的选修课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必须选择三分之二本专业所属学科以外的公选课,并且需要涵盖人文、艺术、科学和技术四大门类。而他大二时选修了《法医学》,虽然其中有些东西已经忘了,但对于课程一开始的尸体反应却记忆犹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