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辍学(2 / 2)
大海一直是赵龙飞这个山里孩子最向往的地方。
赵家庄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道路,就是山谷顶上那条羊肠大道,路不宽,只有两米左右,和谷底的河流一样弯弯曲曲,七上八下的,非常难走,却是赵家庄人进出的唯一通道。
赵龙飞一直想不明白,当初是哪个老祖宗发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能在这么隐秘的地方建这么大的村庄,老祖宗绝对不简单啊,赵龙飞经常会在心里面猜测老祖宗的来历。
赵家庄是一个很独特的村子,全村都姓赵,没有一户杂姓。听爷爷说鼎盛的时候,赵家庄一共有三百八十七户人家。
可惜的是现在人少的可怜。
虽然赵家庄深处山区,但是围绕赵家庄的第一圈,全是低矮的土山,土质非常深厚,经过赵家先人几百年的辛勤耕耘,全部变成了肥沃的梯田地,物产丰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赵家人,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为了有水灌溉土地,赵家先祖一代代的努力建设,开山凿石,在出村三里那个大拐弯的地方,修了一道大坝,将赵家河堵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
湖叫蟒湖,赵龙飞很是好奇这个名字,曾经问过爷爷,可是爷爷也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甚至这个湖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爷爷也不清楚,反正老一辈的传下来就叫蟒湖。
赵龙飞心里面一直觉得蟒湖这个名字一定有什么来历,每次从蟒湖边上经过的时候,看着幽深的湖水,赵龙飞莫名的就觉得水底隐藏了什么秘密,他很为自己的莫名想法感到好笑。
蟒湖的水很深,浅的地方都有二三十米,最深的地方有七十多米。
除了赵家庄人,外面的人很少有知道这个蟒湖的。
赵家庄这里的地势西高东低,尤其是出山谷这十五里路,落差很大。所以即使再大的雨。也不用担心能淹到赵家庄。
而且老祖宗修的水坝不仅结实,还很有学问,水坝底部宽一百多米,顶上宽也有六十米了。
水坝全是用巨石垒起来的,严丝合缝,赵龙飞专门去大坝下游探查过,石头之间的缝隙连刀子都插不进去,当初赵家先祖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真是神奇。
水坝西头有一条渠道,十米左右宽,比水坝低了两米多,蟒湖的水就顺着渠道淌到下游的。
赵家先祖还修了引水渠,可以将水引到梯田上面,因为有水灌溉,所以土地很肥沃,庄稼收成每年都很好。所以在农耕时代,赵家庄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周围百里的姑娘都以嫁入赵家庄为荣。
那个年代的赵家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即使在战乱年代,赵家庄也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富裕生活。那时候的赵家庄很少与外界联系,除了结婚娶妻或者是嫁女的时候。
听爷爷说民国的时候,土匪好几次想抢劫赵家庄,都没有成功,因为赵家庄人人会武,赵家庄有祖传的赵家拳,村里人打小就练,一般人根本不是对手。
赵龙飞更是打小就特别喜欢舞刀弄棒,赵家拳十六式他可是练的混熟,每天早上起来不打一遍拳,感觉浑身难受。
可惜的是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一切都在变。
在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赵家庄自给自足的小日子立马就土崩瓦解了。那些肥沃的土地只能生长好庄稼,却没法给村人带来更多的财富。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经济崛起,工业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了沿海开放城市。
赵家庄那些敢闯荡的年轻人也是蜂拥进城。
慢慢的,赵家庄就没落了,人口越来越少,很多地都荒芜了,变成了贫穷落后村,再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和荣光。
周边很多村子的年轻人也都进入了城市打拼,山里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
留在赵家庄的青年讨老婆越来越困难了。
于是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背井离乡,进入大城市里面搞生活,创事业,结婚,生子,慢慢的都在城里扎了根。
混的好的很多将家里人都接入城里生活了,赵家庄再没有了昔日的喧嚣和热闹。
年轻人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老弱不堪,大量的土地都闲置了起来,长满了荒草。
到赵龙飞读高中的时候,全村只剩下了五十七户人家,而且全部都是老弱病残系列。稍微有点能力的都搬离了这个山窝子,本事小的在县城发展,本事大的去了沿海大城市,甚至还有去南方发展的。
赵龙飞成了全村唯一的壮劳力。
赵家庄本身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村庄,一直是有家谱流传的,而赵龙飞的爷爷恰好是这一代的族长,族谱就在爷爷手里。爷爷平日里把族谱当宝贝一样珍藏着,从来不让赵龙飞动。
不过赵龙飞上初中之后,爷爷倒是拿出族谱让赵龙飞看过,上面记载着赵家先祖自明朝洪武年代就住在这里。那时候赵龙飞对族谱可没什么兴趣,只是随便看了一眼而已。
爷爷告诉赵龙飞,其实族谱是不完整的,根据一代代族长的口头相传,赵家其实从宋朝的时候就搬来这里了,可惜明以前的族谱没有了,具体到底是怎么回事,爷爷也不知道。
无论历史多么悠久,赵家庄还是不可避免的没落了,这是新经济浪潮对农耕经济冲击的必然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