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箭影惊魂(1 / 2)
“嗖!”一支羽箭紧贴岳奇的脸颊划过,差得分毫便要穿颊而过。
岳奇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出一身冷汗,他不及细想求生的欲望令他急忙矮身滚地,躲入一旁的草丛。
“嗖!嗖!嗖!”羽箭接二连三的射出,破空之声不绝于耳,令他胆战心惊。
他屏息凝神转颈斜视,不出所料早有几支羽箭牢牢地钉在地上,若是反应慢些后果不堪设想。
岳奇趴在地上,湿冷的泥土透过脸颊传至头脑,使其原本混乱的思绪变得清晰起来,他深知此刻生死系于一线。
夏草茫茫已近一人之高,岳奇望着眼前的荒草,决定冒险遁入其中,好让刺客无迹可寻。
他尚未动身,突然一样硬物重重的击中了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嗖嗖嗖”三声传来,大树已被羽箭射中,岳奇暗自庆幸,若是方才动身,中箭的便是自己。他思来想去也猜不出到底是何人要至其于死地。
他原是济南府淄川县人士,父亲岳成在县城经营了一家名叫“般源阁”的酒楼。
岳成此人头脑灵活,为人本分,再加上做的一手地道的博山菜,在他的经营下酒楼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说到这博山菜,可是般源阁中的招牌菜,相传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其起源于周朝时期的齐国。
博山菜作为鲁中菜的代表,既有鲁菜鲜咸脆嫩的特点,又拥有自成一格的特色。
其代表菜有豆腐箱、砸鱼汤、酥锅、鱼肚参汤、爆炒肉片……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热衷于它那独特的滋味。
靠开酒楼赚来的钱,岳成先后又开了一家钱庄和一家绸缎庄,自此岳家已成为当地富户。
岳成膝下一儿一女,姐姐长岳奇五岁早已出阁多年,嫁于博山一户人家。
今年刚满十八岁的岳奇寄托了老父殷切的期望。岳家世代经商,美中不足的是未有一人入仕,这经商之人虽说能够通过努力做到富贵无边,但始终是士农工商中的末流,受尽世人鄙夷。
岳成最佩服的人当属陶朱公范蠡,佩服他上的朝堂能做千古明相,去得江湖便是天下大贾。
眼下他已年过半百,早无做官之望,但是他却将心中的期望全部寄托在了儿子身上,想让岳奇长大后考取功名,从此光耀门楣,流传青史。
于是打岳奇六岁起他便请来当地最好的教书先生教他读书写字。
岳奇自小聪慧过人,先生教过的文章只要看上几遍便能记住,十五岁那年岳奇便已过了童子试做了秀才。
岳成对此十分欣慰,他坚信儿子出人头地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岳奇虽然熟读四书五经,但却对易学更感兴趣,平日闲暇之余没少读这类书籍,什么《奇门遁甲》、《渊海子平》、《黄金策》、《滴天髓》他均有涉猎。
每当遇到难懂之处便去请教先生,先生见岳奇功课好也不多加干涉,往往能理解的便解释一番,不能解释的地方便佯装生气让他专心读书。
此时正值大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大好时节。
岳成见次年便是儿子参加乡试的日子,他决定安排岳奇前往省城最有名的一家书院—瞻泉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求学深造。
岳奇听说要独自前往省城求学,顿时心花怒放,他久居家中,平日里父母对他管教甚严,县城之外他极少涉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挣脱束缚的大好机会。
于是他痛痛快快的答应了父亲的安排,第二天便收拾行装带上两个仆人匆匆动身去了济南府。
主仆三人一路游山玩水耽搁了不少时日,他先是来到城外孝妇河西岸的放生矶。
那孝妇河流到此处曲折东回,形成一处凹岸,水势随之一缓,此处矶石突立,高出水面约一米距离,顶部平整,向周边倾斜,善男信女常到矶石上许愿放生,相传十分灵验。
岳奇好奇心盛,他幼时常听母亲说其此地,多次请求一同前往,总被母亲婉拒,如今龙归大海,他最先想到的便是这里。
来到此处只见人潮攒动,热闹非凡,原来此处沿河为淄川大集,这日恰逢集市,再加上一众善男信女,今日之人比起往日增加了几倍。
岳奇来到集上,询价、砍价毫不手软,这是他期盼已久的市井生活。
为了完成父亲的期望,他压抑的实在太久了,最后,岳奇买来一尾鲤鱼来到放生矶上,也学人家放生许愿,他没有祈求功名利禄,只盼家人健康平安。
离开放生矶,三人又去了县城东北的焕山,在那里滞留了两天有余,为的就是要看到传说中的焕山山市。
后世聊斋先生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写到:“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与他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想起近处没有这寺院。
不一会儿,看见几十所宫殿,碧绿的瓦,翘起的屋檐,这才明白是山市。
不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矮墙,连绵不断六七里,竟然变成一座城市。
城中有的像楼阁,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用亿万来计算。
忽然刮起大风,尘土之大无边无际,城市隐隐约约罢了。不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一切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每层有五间房那么宽,窗户都大开着,每一行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楼层越高,亮点就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昏暗地看不分明,分不出它的层次了。
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的人靠着栏杆,有的人站立着,形态不一。
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它的顶部;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屋舍;突然像拳头、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与尘世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山市又被称为鬼市。”
这山市便是后世人们常说的海市蜃楼,它的原理是通过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不表。古人不明其中道理,只能将此事与鬼神联系在一起。
山市毕竟是罕见事物,岂能回回都能见得,不出所料这两日山市并未出现,三人扫兴而归。
离开焕山三人又径直朝西南走去,赶了一天的路,到了槲林村西北方的青云寺,该寺建于明代正统年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