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吉安(1 / 2)
沉吟了一番,李念恩也只能转变自己的思路。
既然现存的不够,那也只能靠自己了。
于是在委托李岩先尽力将县中的铁质农具收集过来之后。
干脆提出了要征用松江县所有相关匠户的要求。
对于这个要求,李岩倒是没有任何犹豫的一口答应了下来。
因为在明朝,匠户其实和军户一样,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在明朝初期时,其实户籍制度有许多都是从元朝继承下来的。
虽然废除了元朝时,根据种族将人口划为三六九等的做法。
但军户和匠户的制度却是保留了下来。
明太祖朱元璋直接明文规定,军户和匠户需要世代继承,常年无偿服役,并且户籍轻易不可更改。
但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许多匠户实在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所以到了明朝中期,发生了匠户大量私逃的事件。
逼得明朝政府不得不对匠户的服役制度进行改革。
最终在嘉靖年间,彻底取消了轮班制的匠户服役制度。
改成除了坐班匠户外,其余匠户每年缴纳一定银两后,便可自行从事营生。
但即使是这样,匠户在官府眼中也还是比民户更低一等的存在。
并且每个县的所有匠户都是有数的,征召起来也很方便。
所以李岩也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由于李念恩对铁器要的急,所以李岩也是没有耽搁。
在说定了之后,立即就让人招来了县里的捕头。
让他出面去办理此时。
看见这捕头领命之后便要往县衙外走,李念恩有些担心他会借此欺压那些匠户。
于是叫来两个锦衣卫,让他们跟着一同前去。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念恩多疑。
而是他非常清楚这个年代的底层小吏,在面对平头百姓时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如今江浙之地如此富庶,年年不曾绝收。
但还是有大批的农民活不下去的一个关键原因。
就是些小吏盘剥的实在太过厉害。
别的不说,光是每年的收粮,这些小吏都不知道害的多少人家破人亡。
等到两个锦衣卫跟着捕头一同出去之后。
李岩又令人拿来了县衙中的匠户名册供李念恩过目。
李念恩粗看了一遍,发现松江县虽然名为上县。
可县中的匠户也不过一百四十余户。
其中的石匠和铁匠更是加起来才四十余户,这还是把炼铁的打铁的加在一起的数量。
但让李念恩颇为惊喜的是,这一百四十余户匠户中,竟然有一半左右是造船工匠。
这对于李念恩来说,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将手上的匠户户籍合上,李念恩想了想之后问道:
“这其中坐班的匠户有多少?”
李岩摇了摇头,答道:“不多,只有几户而已,大多都是每年缴纳银钱替代徭役。”
对此李念恩也不意外,所谓的坐班匠户,跟后世的国企员工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