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子(1 / 1)

加入书签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好运常在,而好运常在的结果便是让身边大部分的人羡慕并且嫉妒而后巴不得他倒霉。

可是他们没有想过他们眼里的运气很多时候是靠实力维持的,或者说想过但是不想承认。

就像郑国。

大部分人都觉得郑人幸运郑国幸运,因为他们霸占着天下中心,有着最肥沃的土地,有着最强的军队,大郑兵锋所向诸邦莫不颤栗。很多人想着若非天下的利大多集中在了那里的话郑国又如何有实力以一国之力威震周边十五国,如果算上海外的靖国济国以及罗门国等星罗棋布的岛国和西域诸多抱团求生的小国那这个数字还需要翻好几翻。

很多人称呼郑为郑国,但是若当着郑人的面却大多称大郑,无他,实力耳。外人觉其幸运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外衣罢了。而郑人觉得自己幸运不是因为郑国地处天地正中尽占物美之地,而是因为郑国的军队为他们挡下了足够多的兵戈。

郑国是代楚而立的,二百多年前的楚国已是弊病丛生,楚以铁骑傲于周边,可是楚明帝即位时的楚国兵马在册八十余万,战马一百零六万匹,一番铁血彻查下来空饷居然达三十多万,战马堪用之数仅有二十三万匹。楚明帝大怒,而帝王的怒火需要用血海来平息。于是楚明帝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试图重现楚国的辉煌,进勋贵退文吏并斩污浊,一时间楚军兵威复振。登位仅仅三年楚国便向西打通了永定走道这一战略要地,楚国的旗帜在时隔七十多年后重新在定州的永定城飘起,向北楚国铁骑将横亘北方的真国劈成了两半,登基六年之后更是灭了南边的蜀国和兹国,一时天下畏之。

楚明帝想要搞大事情,想要万国仆从,曾经的楚国就是那样的。可惜奋武七年,楚明帝登基的第七年却突然暴毙,太子尚不满五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内阁四大辅臣与四卫大将军共同佐政。楚明帝的暴毙在后人看来不仅仅是楚国的中兴之路骤然断绝,人亡政息更是楚国丧钟不可逆转的开始。

谁也不曾预想到楚明帝壮年暴毙,更没能预想到其身后仅仅三年永定城再度被戎国攻破,同样是三年的时间,十几万将士用血换来的永定走道再次易手。鸿康五年,大楚已经是曾经彻底不复还,各地起义层出不穷,叛乱愈演愈烈,本就是被楚明帝用战争转移出去的社会阶层矛盾在八辅臣及两宫太后的相互争斗下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鸿康七年,楚国天子十二岁,素衣赤足,奉表出城请降。十二岁的少年未能享童趣却承担了一国之殇。楚明帝七年为霸,其子七年国丧,天下戚戚然。

受降的自然是大郑的开国帝王。

这个世界公平吗?这个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

界很公平。就像前楚曾经强盛一世却也终究难逃国灭。

这个世界合理吗?不合理,因为这个世界的公平不在天道,最起码郑国手握二百年。

对于立国二百多年的大郑帝国来说享受着万邦来贺的同时也享受着四方的嫉妒,被死死的压在心里的嫉妒以及自认为的忍辱负重。

郑人的安逸和骄傲毫无疑问是让周边诸国百姓羡慕的,因为郑国的皇帝足够霸气,郑国的军队足够强大。

昔日郑国的开国皇帝曹文昌率四千余众起兵之时当着麾下众将士的面说道:昔年明帝以三年复一州千里之地称为武功,吾今率尔等起事亦以三年为期,三年当开一国。到楚国都城邺都城外楚国天子奉表之时尚不足三十五个月。

郑国的霸气当然不止于此。平威三十一年五月初一高祖曹文昌崩,太子曹章即位,北方安夏两国趁机发难,联军三十万攻入大郑北部段州。鄂图人更是要求送公主和亲并以方州为嫁妆否则便与安夏共击郑国。即位不满月的曹章放言:衅郑者国必灭。

六月中旬大军齐聚邺城,随后曹章亲率马步官军二十万民夫丁壮三十三万北征,平威三十一年八月歼灭安军主力擒安帝,安国遂灭,十月破夏国都城庆州城,夏主请降,十二月一战聚歼鄂图人十六万有余,武功之赫赫让周边诸国尽皆畏惧,鄂图人从此远遁北海草原,五十年内无有南下之力直至被南北真国吞并。

大郑立国五州,而如今已有二十一州,十六州一州为一国,一国为一州,大郑灭国又何止十六方才有这万里江山和二百年长盛。

曹章灭安夏设安夏两州,灭鄂图人主力,鄂图汗请降,曹章问道知道为什么大郑是大郑么?鄂图汗畏而不敢答,头磕三下面即覆血,曹章指着身后的不足八万的大军说道,大郑即为天下正义所以叫大郑,大郑即为天道。随后改元天道元年。

周边或者说世上诸国有哪个敢称自己为天下正道?

郑国北边有一个国名为晋,方圆千五百里,带甲不多也不少马步军加起来怎么也有十五六万,毗邻原来的安国北境,晋国皇帝在接见郑国使者时曾经开玩笑的说:朕为晋国天道,郑皇何以正之?

于是晋国变成了郑国的晋州,十五万大军抵抗了不足三个月。晋国皇帝被带到平京城当时的郑国天子问道:尔如今可知朕何以正之?晋皇惶恐不能答。

谁能想到仅仅一句戏言便招来了灭国之祸?晋国的那位末代皇帝早已作古多年,但是周边诸国却从来不敢忘记这件事情,特别是和大郑接壤的那些国家,强盛者如西夏如吴越虽然个个带甲数十万甚至百万之众但依然不敢与大郑轻启兵锋。即使是再不讲理的帝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面对大郑的时候也不得不无奈的保持克制,比如吴国兴都内的那位吴国皇帝,即便有灭国壮举的武功有时候依然会羡慕一下海外的靖国皇帝,就因为靖国的水师有实力可以和郑国对着干。

吴皇当然不可能真的羡慕,但是打不过确是真的,周边诸国年年都祈祷郑国最好像最近这些年一般不启刀兵,大郑不动则已,动则国灭。

郑国就是这么霸气。

但是曹章在邺都城外指着三国国君和身后的血战锐士尽显意气之时肯定没有想到天道好轮还这么一句话。

有人曾说郑国何以据天下富庶,所凭借的不就是四营六军八兵府么?若无此等虎贲郑国不过瘸了腿的雄鹿罢了。

其中的酸味狗闻了都吐。

成康二十三年夏郑皇曹举在经过朝臣的极力鼓吹之后调集了西北东北两大行营并吉、幽、同、晋、安五州卫以及京畿禁军共计战兵四十余万号称百万北上攻灭南真。这一场历时半年,却让二百多年南真灭国的战役一度被肯定为是大郑强盛落幕局势骤降的开始。

吉州幽州两卫战兵直接被打残废,精锐一扫而空,东北西北两大营折损过半,四十多万大军的战损竟然高达二十万以上。这一场惨胜让在位二十多年的一直沉浸在盛世繁华举世共主的美梦里的曹举开始真正的认识到了郑国境内的飘摇。楚国盛而衰的情况似乎将要在郑国身上复演。

第二年曹举改年号为天顺,意图安内,修养民力。

可是二百年的强盛之下硕鼠早已成为猛虎,政令出了天子脚下就变成了苛政,各地起义暴,乱此起彼伏,让年过半百的曹举夜难安寝。

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对手。

郑皇万里疆土的安稳富庶靠的从来不是什么圣人教化更不是什么文采德望而是强大的军力,所以郑国不能弱,哪怕是略显疲态便引来群狼垂涎。

从天顺五年开始东扶人便常常袭扰吉幽两州,甚至连韩,国都对同州冒出一丝不该有的想法;西北之地西夏和虞国联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西南之地扎尔和罗奇已经携手寇边宜州,萨伦虽然多次派遣使者扬言愿与郑国永为盟好,但是三十万大军陈兵边境牵制了西南大营过半主力,蜀州卫几乎全部调集到了距离边境最近的元德郡,就连东南之地的曹徐蔡等小国都蠢蠢欲动。

所有人都明白曾经自喻为天道的郑国开始衰弱开始老了,比先楚衰弱的更为迅速更为惊人,虽然没几个人明白强盛了三百年的郑国似乎一夜之间开始变得孱弱但这并不妨碍所有人从郑国这个曾经头顶的恐怖身上挖下最肥美的肉的欲望。

那眼神里的野望是那么的赤裸裸,不加掩饰。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