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恰同学少年(1 / 1)

加入书签

“那也挺辛苦的。”罗森瑶说。

“火车经过莫斯科的时候,停了大约一天的时间,我们就那里观光了一些景点。”季羡林说。

“哦,那时候莫斯科是什么样的?您为我讲讲吧。”罗森瑶说。

“没问题。”季羡林说,“早晨,由国际旅行社带领,我们乘汽车赴国际旅行社总会,买了点画片。

“之后,又乘汽车出发。在一e国女人指导下,我们观看了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和其他名胜。

“游览完后,我们又坐汽车在莫斯科城绕了一周,再经过飞机场,最后回到国际旅行社总会。

“下午,驻莫斯科大使馆的清华同学谢子敦来,他带我们去吃了一顿美味的饭菜。我们几天都没有享受那样美味的饭菜了。之后,谢子敦又带我们乘地下电车,车道建筑得富丽堂皇,完全用大理石修建的。

“游览一座公园的时候遇到了大雨,我们又折回国际旅行社总会。

“晚九时,我们回到车站,我在火车卧铺上大睡了一夜。”

“先生,你们在莫斯科过得挺充实的。”罗森瑶点了点头说。她刚才听季先生说,他参观过红场、列宁墓、克林姆林宫,就觉得很厉害。因为这些景点,她只在历史书里见到过。

“其实,我们并不想在莫斯科逗留。”季羡林说,“你知道的,旅途疲惫,我们只想尽快抵达终点休息。但无奈火车经过莫斯科的时候,忽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罗森瑶问说。

“我想,苏联人大概是为了向旅客宣传,全世界唯一红色首都的风采吧。”季羡林笑着说。

“哦,原来是这样。”罗森瑶点头说。

“其实也游览莫斯科也不错,只是有些疲惫。”季羡林说。

“先生,那你们到达柏林后怎么样了?”罗森瑶感兴趣地问说。在哥廷根留学生里,除了她是直接空降到哥廷根,其他人都在柏林待过。

“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柏林,我们就开始在柏林大学专门为外国人设置的德语班级上课。嗯……我们大概学习一个多月。”季羡林说。

“哦。”罗森瑶继续问说,“先生,柏林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吗?”

“我记得,我、qgh和敦福堂一起去参观了动物园,还挺有乐趣的。”季羡林回忆说:

“进门先看到几只大象,又看到兔子;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猴子,红胞股的,短身子的;又看到鸟,看到狮子。在这里我们转路到水族馆去。最下一层是海里的水族,五颜六色,奇形怪状,你用你最大的想像力也想像不出来的东西全有。布置完全按照海底原来的状况,当然用海水。在墙上作成窗似的洞,但不透明,外面是玻璃,上面有电灯。因为屋里光线极暗。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大自然真是一个创造的大天才。

“第二层是热带动物,有龟、蛇、蝴蝶。当中一一间大屋,里面温度完全照热带的高下布置,栽着热带的树。有水,里面是几十条大鳄鱼。

“第三层是昆虫馆,有几种的昆虫。

“出水族馆,又继续着把动物看下去,看到老虎,狗熊;海象、也都是照海的方式布置的。又看到斑马、中国驴、马、骡、鹿、牛、羊,和一切应有尽有的动物。

“最后看到鸟,各种各样的,大有人山yd上应接不暇之势。

“又看到鸵鸟和热带的袋鼠。

“最后走到一个场子里,猪、羊、免都随便乱跑。小孩于们用手摸兔子,老太婆们从袋里拿东西喂羊,羊都跟着她们走。那天收获真是太多了。”

“哈哈!挺有趣的。”罗森瑶笑着说。

“是吧。”季羡林微笑说。其实,所谓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

“先生,柏林的留学们怎么样?”罗森瑶又问说,她就像采访季羡林的小记者一样不断地提问题。

“大多数不怎么样。”季羡林不屑地说道,“在没有出国以前,我虽然也知道留学生的泄气,然而终究对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存看敬畏的观念,觉得他们终究有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德国留学生。

“然而,现在我也出国留学了,成了一名留学生。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留学生,每人手里提着照相机,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他们的谈话,不是什么时候去跳舞,就是国内某某人作了科长了、某某作了司长。

“不客气地说,我简直还没有看到一个人。到今天,我才真知道了大多数留学生的真面目!”

了解到一部分留学生的放荡行为,罗森瑶心里很憎恨他们,但却没说什么,而是听季先生继续讲述。

“到了德国后,令我失望的是,我看到许多离奇古怪的留学生,他们简直不念书。我和qgh就要在柏林分别的时候,他对我说的那段我现在还记得,他说:‘我们要干,就干一个样给他们(离奇古怪的留学生)看看!’

季羡林说:“真的,我们要干一个样给他们看。他们不但空空如也,而且骄气凌人,非常令人讨厌,非干一个样不行,不然简直辜负了这两年时光,也对不住自己。”

“加油!先生。”罗森瑶握着拳头,对季羡林鼓励说。也同样是鼓励她自己。

罗森瑶觉得季先生和乔先生永远值得人们敬爱!“先生,你们是我的偶像,我一定会向像你们学习的。”

季羡林看着她欣慰地笑了笑,继续说:“我们在柏林德语学得差不多了,德国学术交换处把qgh派到了图宾根大学,把我派到了哥廷根大学。只不过qgh已经拿到他的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了,而我还没有拿到。”

“乔先生的博士论文,为什么完成的那么快?”罗森瑶问。

“他写得是庄子的论文,在清华已经有很多了解了,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季羡林说。

“哦。”罗森瑶说。

“qgh离开德国前,来过哥廷根一趟。”说着,季羡林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照片,给罗森瑶看。那是他和qgh的一张合影。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