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六月十九(1 / 1)

加入书签

爸爸说,我是他和妈妈到寺庙求来的。所以从小就喜欢带我去逛庙会,尤其是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法会。

我们全家都没有皈依,不得不说是淡薄的宗教信徒。可是在六月十九那天,全家老小都会去寺院烧香祈福。就是没有信仰的人们,也三五成群的结伴而出。目的地都是街上的普陀寺,求财求好运。就算是当官的都开车去烧高香……

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街上排队排到寺院的山门。车水马龙的挤挤挨挨,琳琅满目的小吃还有各式的香烛。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是都广种福田,都为众生而活又何必去求呢?法向内求,扪心自问我今天是顺着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的吗!哎,本末倒置的,都在作茧自缚。

(农历)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的重大记念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佛教认为,此日念佛、诵经、持咒、放生犹为殊胜,具大功德。为什么把六月十九日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呢?这是因民间由来以久的一个说法演化而来的。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妙善公主,妙善公主后来于六月十九日成道证果,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相,于是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宋朝太师蔡京撰写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碑文中说: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炼得道,妙善公主的舍利(遗骨)就葬在北宋熙宁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观音塔”下面。

“大悲观音塔”是结构坚固雄伟的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现尚保存完整。

观音,最早起源于叙利亚的摩尼教教义,阿拉姆语单词:karia,含义是:一呼可至的救苦救难之光。

观音,后来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

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

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

如果他能够忆念著我,称念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

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槃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

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观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号“正法明如来”。其后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到普渡众生。正法明如来是古佛中的古佛,他所教化的和菩萨摩诃萨无穷无量从亘古至如今,在法界宇宙无数的银河系中,己培育出数不尽的菩萨摩诃萨成就佛果,是十方如来之师。

“正法明如来”,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带果行因,倒驾慈航,成为了观世音菩萨,一方面化身千百亿,度于一切国土六道,他无刹不现身,是千处祈求千处应的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能救度一切苦难,听一切世界声音,没有一点厌倦,不辞奔波,毫无怨言,就连他的眼泪也化成了21度母,一起度生,慈悲智慧不可思议。若有一众生没有成佛,观音菩萨则依从誓言,决然不会成佛。在无量劫后,阿弥陀佛灭度,西方国土正法无人护持,观音菩萨就会在当日下半夜成佛,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运持西方极乐世界正法。

另一方面,观世音菩萨本觉妙心,与如来佛同一慈力,又下化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又帮助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为一切众生说法,大雄愿力无边无量。观世音菩萨一生都在为众生奉献自己,所以至今最被崇拜。

释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说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

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经》中这样告诉观世音菩萨: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於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乐,等到因缘成熟时,会遇佛授记,他日必将成佛的。(具体见《地藏菩萨本愿经》)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使至理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迹;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

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观音菩萨在现实娑婆世界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

我几经生死,都是无路可走。最后还是心中的明灯让我走出无边的黑暗。当然,我也是罪业深重的凡夫。所以我还在徘徊于生死的苦海,甚至怀疑世间的真实与虚妄。

无名烦恼,一念未灭一念又生。无穷的困惑啊,何时才是尽头?妈妈也是要吃素斋戒沐浴的,恭恭敬敬的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的孱弱,还只顾及子女的安危幸福。

只有母亲,才会不顾自己的去关心爱护子女的。

记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执着的青年一直都不知道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样的相貌。

就四处的找人询问。

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只是听过菩萨的传说。几乎没有人知道谁才是观世音菩萨。直到这位年轻人遇到一位已经悟道的大德高僧,才解开了迷茫的心。

那位禅师告诉孩子,你只管回家去。遇到一个将鞋子穿倒穿反了的,就是你要找的菩萨啦!

年轻人将信将疑的回去,一路走来都没有遇到一个穿鞋子穿反了的人。懊丧的回到家,推开门……谁知年迈的老母亲听得儿子回来的动静,就忙不迭的将鞋子穿倒了出来见久违的骨肉。儿子一下子愣了,一下子也觉悟了。后来就安安心心的在家侍奉老母亲,像恭恭敬敬的对待佛菩萨一样承欢膝下,尽一份孝道。

这则故事,已经是禅宗的一个公案。打机锋的禅师都喜欢以此将慈悲的菩萨是如何度化众生的。同时,也可见母爱的伟大,就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菩萨一样世世代代被传诵。

一切佛菩萨不离人间,不离六道轮回的任何一道。

观世音菩萨的踪迹,你不一定要到寺庙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说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最穷苦、最可怜的人,那个就是,只是你有眼无珠,不认识而已;如果此时你行一些慈悲,做一点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

或者一个你看了最不顺眼、最讨厌的人,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家中都有一尊观世音菩萨,或许是你太太,或许是你先生,或许是你爸爸,或许是你妈妈。

有的人喜欢东拉西扯,往往烦恼一来,或者遇到危难,便念道:「我的妈!」这个没错,本来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妈妈嘛!我们的妈妈也就是观世音菩萨。世上没有比母爱更伟大的了,学佛能依此精神而修,那是很容易上路的。也因此,观世音菩萨现女身的场合,非常之多,以母爱的光辉来照应我们。

由于观音菩萨是这么慈悲,这么不辞辛劳地在我们人间济物利生,因此清代有位女诗人金云门写了两句名诗:“神仙堕落为名士,菩萨慈悲念女身。”

一方面描写她自己的丈夫,同时也影射天下文人;一方面感念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特别与所有世间女性有缘的愿心。

观世音菩萨非常同情这个世界女性们的苦恼,女人家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往往欲诉无处,上不敢对父母亲言明,下难以向儿女启齿,如果再碰上一个不懂体贴,不知怜香惜玉的丈夫,那也只有默默叹息,无语问苍天了。

此时观世音菩萨正是这些女性们在精神上最后唯一的凭借与依持。这首切身体验有感而发的诗句,在我看来是所有赞颂观音菩萨文词中最动人细腻的一首。

观音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常现女身,以慈母的德性与形像,抚慰一切有情种种的苦痛。我们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妇女们作为一个女人的甘与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体会得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生活滋味了。

------题外话------

此书的要旨已经逐渐的显现,我也快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或许有人说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是真的,不过忤逆的同样屡见不鲜,所以我一直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有信仰,又有心灵的归宿。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才是道呢?不要入轮回成为三恶道的禽兽后才相信——原来,六道轮回是真实的啊!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