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谈茶论道(下)(1 / 1)

加入书签

李舒航放下手中的茶盏,赞叹道:“空明师傅的茶好自不必说,就是这泡茶的水,晚辈也是第一次喝到,入口轻柔甘洌,与师傅的茶配合的天衣无缝,有此茶若无此水必是缺憾。”

空明点点头,缓缓地说:“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酒一样重要,再好的茶,无好水则难得真味。张大复甚至把水品放在茶品之上,在其所著的《梅花草堂笔谈》有: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故自古以来,有名的茶人无不精于水的鉴别。”

李舒航看着空明说:“据说茶圣陆羽就精于鉴水,他品天下明泉后列出了二十名泉的次序,可惜我没有品过这二十名泉,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陈霖桐接着李舒航的话说:“关于茶圣的品水,唐人张又新在其所著的《煎茶水记》中描述的非常精彩,说李季卿任湖州刺史,行至维扬遇陆羽,请之上船,抵扬子驿。季卿闻扬子江南零水煮茶最佳,派士卒去取。士卒自南零汲水,至岸泼洒一半,乃取近岸之水补充。回来陆羽一尝,说,不对,这是近岸水。又倒出一半,才说:这才是南零水。士兵大惊,乃据实以告。季卿大服,于是陆羽口授,乃列天下二十名水次第。”

空明又冲泡了一壶茶,对李舒航和陈霖桐说:“古人有许多鉴别水品专著,阿桐所说的《煎茶水记》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另外还有宋人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前朝徐献忠的《水品》,本朝汤蠹仙著有专门鉴别泉水的《泉谱》,至于其他茶学书籍中兼有对水品的论述更是不胜枚举。”

李舒航问空明师父问:“有一点我感到很疑惑,古人是根据什么排出的天下名水?”

陈霖桐也面带疑惑地说:“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古人品水,肯定不会仅仅根据口感来定。”

“古人鉴别水品是根据水之性而定。”空明师父解释道。

“水之性?”李舒航的语气中带着疑问。

陈霖桐和李舒航都感到有些好奇,静静地看着空明师父。

空明微微点了一下头,“水之性,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流水者,其外动而性静,气质柔而气刚,江河之水浑浊厚重,而溪涧之水清澈透明。在流水、静水不同,水中生长的鱼类,形状、颜色、味道都有显著差别,至于说淬剑、做饭、烹茶的水,其中的差别就更大了。你们知道鉴别水品的第一人是谁吗?”

陈霖桐与李舒航相互看了一眼,俩人都摇摇头。

“你俩稍等片刻,老衲取一件东西来给你们看看。”空明师父说着话,起身向大殿走去。

空明师父走进不大的佛殿内,殿内供奉着三尊三世佛,空明师父跪在香案前双手合十,默默念叨了几句,接着磕了一个头,随后起身走到佛像前,从佛像基座上拿起一个黝黑发亮的檀木盒,然后转身走出佛殿。

空明师父回到香樟树下,把手上的黑檀木盒小心翼翼地放在石桌上,对陈霖桐和李舒航说:“这件东西跟随了老衲大半辈子了,老衲一直将它放在佛殿内供奉着,这还是第一次拿出来示人。”

陈霖桐和李舒航都睁大眼睛,一脸好奇地看着面前的这个精制的黑檀盒,猜不出里面是什么宝贝。

空明师父伸手将盒盖打开,里面是一个精制小巧的手提天枰,半尺来长的秤杆,中间有一个银质的小提环,秤杆的两端有个一个小巧的龙头,龙嘴内都衔着细细的,三寸来长的银链,一条银链下面挂着方形的银子砝码,另外一条银链下面是精制的银制小斗,银斗内壁上有清晰的刻度。

陈霖桐看着空明师父手上的器具好奇地问:“师父,这个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就是用来测定水质好坏的器具。”

李舒航好奇地问:“这个东西怎么测定水的好坏?”

“徽宗皇帝在《大观茶论》中就提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好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轻,越轻的水就越好。这个东西就是专门用来精量水的轻重,这个银斗内有刻度,提起中间的环,然后向斗内注入要称量的水,天枰平衡后,斗内的水量越多,说明水越轻。”

李舒航急忙说:“我好像听说乾隆皇帝用类似的方式来测评水质优劣。”

空明神情一怔,陷入了沉思中,脑海里出现了年轻时的一幕。

张家古朴典雅的书房里,父亲张丛博坐在书桌后,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桌上黝黑发亮的檀木盒。

年轻的张睿晨站在书桌前恭恭敬敬地看着父亲。

张丛博缓缓说:“这件精测水质的银器是乾隆爷的心爱之物,乾隆爷每次出巡必带着这件宝贝,乾隆爷退位后,举办千叟宴,在大殿之上将这件宝贝赏赐给了你祖父,以示对你祖父为官清廉的嘉奖。你祖父虽然官居二品,但是两袖清风,除了乾隆爷赏赐的这件宝贝,没有留下其它家产,现在为父就把这件宝贝传给你。”

张睿晨双手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檀木盒,神情庄重地说:“请父亲大人放心,孩儿一定保管好这件宝贝。”

张丛博又指着墙壁上的一条横幅对儿子说:“清如水,明如镜,这条幅字是你祖父亲笔所写,当年你祖父把这件宝贝与这幅字一起交给为父,咱们张家到你这里已经是三代在朝为官,你一定要牢记祖父留下的这六个字,绝对不能做出有辱家风的事情。”

“孩儿谨记父亲教诲,一定做到清如水,明如镜。”

“师父……”

陈霖桐轻轻叫了一声。

空明师父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看了看俩人,缓缓地说:“乾隆爷一生爱茶,而且是位品泉评茶的行家,乾隆爷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次出巡都携带着这样一件器具,每到一地都让内侍精量当地名泉,衡量的结果是北京玉泉水最轻,于是钦定天下第一泉,所以乾隆爷泡茶所用的水都是取自玉泉寺。”

李舒航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阿桐去山洞背的水一定是经过了师父精心测定的。”

空明微笑着点点头,“我用这件器具精量了方圆数十里内的泉水、溪流,只有你们去背水的那个溶洞内的水最轻,最适合泡茶。”

“难怪用这个水冲泡出来的茶味道不一般。”

空明师父把盒盖合上,然后对陈霖桐说:“阿桐,这件东西对为师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就送给你吧,希望你一定要好好保管,日后或许会用到。”

陈霖桐双手接过空明师父递给他的檀木盒,“谢师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