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唐混乱的学术思想(2 / 2)
再看他们身着的衣服就明白了。
支持自己的人全是一群身着粗布麻衣的苦哈哈。
“你回去之后,让东厂打听一下他们口中的李先生到底是谁?”
李瑁小声地对身后的侍卫说道。
这侍卫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潼关行刑时,砍不中脖子的王二狗。
“奴才恭迎陛下回宫!”
李瑁才刚走进朱雀门,就看到了赵高跪在地上迎接。
“起来吧,你去通知萧嵩到紫宸殿来,朕有事和他商议。”
“奴才遵旨!”赵高立刻跑向弘文殿。
李瑁找萧嵩过来,主要是想商议一下大唐今后的指导思想。
他刚刚在大慈恩寺想了一下,整个大唐的学术思想实在是太混乱了。
佛家、道家、儒家三者互相斗争。
太宗李世民因为要认老子李耳当祖宗,所以崇信道家,身边有袁天罡等道士。
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则喜欢佛家,在境内大肆新建寺庙,大慈恩寺,乐山大佛都是在他们主政时修建而成。
儒家此时非常势力微弱。
要等到韩愈写出《原道》之后,儒家才开始得到朝廷的重视。
全文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
李瑁前世恰巧就读过这篇文章。
重生之后,记忆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原文的一个个字在此时浮现在脑海中。
李瑁立刻拿起桌案上的毛笔,把整篇文章都写了下来。
正好此时萧嵩也走了进来。
“萧相快过来,看看朕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李瑁急忙示意萧嵩别行礼了。
萧嵩自认还是有才学的人。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可是当他拿起文章一念,顿时就惊得下巴大张。
开篇一句,就尽显作者的古文功底,这完全不可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啊!
李瑁看着萧嵩脸上的怀疑之色,大怒道:“他王子安二十四岁可以写出《滕王阁序》,朕二十多岁就不能写出这篇《原道》吗?”
“臣不敢!”
萧嵩急忙收起怀疑之色,往下看去。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念到此处,萧嵩脸色巨变,立刻拜伏在地上。
“陛下,此篇文章万万不可流传出去啊!”
“陛下身为太上玄元皇帝的后代,怎么能议论祖宗的是非呢?”
“值此板荡之际,天下间观望的藩王不计其数,陛下此文一出,置他们于何地啊?”
萧嵩表面上是在说藩王,实际上是在说李瑁背弃祖宗。
“朕只是给你看啊!”
李瑁见麾下的大臣反应如此之大,也有点意外。
只好收回了那张稿纸,放回了桌案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