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驭神(1 / 1)

加入书签

眼前的对手强大不可战胜,即使不知道他是什么境界,苏佑也能看出起码不会弱于孙黄河这样的铸神境。能与此人战斗如此之久,自是因为对方并没有要痛下杀手的心思。

不管他出于什么心思,既然他想考较,那就抛开顾虑,放手一搏吧。苏佑先将他的猜测传音告之孙秀琇,然后释出火元气,金水火三系在体内运转,将个多月积累的成绩毫无保留释放。孙秀琇也看出对手似乎并没有恶意,回了一句“那我们就联手与他一战吧”。

三系元气在苏佑手中交替变幻,忽水、忽金、忽火,他趁这次难得的机会将合击之术反复磨合、演练纯熟。当他练习完金水双击,准备磨炼水火合击时,圆球陡然展开反击,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他引以为傲水火合击,并一道掌劲拍中他的肩膀。幸好孙秀琇及时赶上,阻止了正要滚上去碾压苏佑的圆球。他又及时使了化劲,也差点喷血,整条肩膀和手臂已失去了知觉。

苏佑狠狠地摔出数丈。最强的水火合击被随手拍碎,让他大受打击。更让他凛然的是对方刚才没有留手,如果他没挡住,喷血受伤都算好的。苏佑才知道对方虽有考较之心,逮到机会仍会下杀手。

刚才那番可以抛开一切,全力施为的出手让他感觉无比畅爽。神识元气无隙连接,神起气行,金水火三气不假思索的随心切换;纯凭身体的反应,肆意挥洒剑技......;让他产生可以任意施为,无需留手的错觉。从未有之的酣畅淋漓感觉,被对方一记掌风拍醒,才意识到对手是不明身份的敌人。

这时臂膀开始恢复些知觉,经脉欲裂般胀痛袭来。痛疼再次提醒他招式间不但需浑然无隙,更须留有余地。刚才他打得有些忘形,被对方窥间伺隙,在他旧招去尽、新招未生间以一记掌风突破防线。避之不急,他只好驭行土元气到左肩,硬受了掌劲。

苏佑将木气行遍肩膀和手臂,舒解受伤的经脉。他觉得奇怪,对方似乎很清楚他身兼多系元气,丝毫不觉惊讶。

伸展了几下手臂,感觉不那么难受了,苏佑就要再次加入战团。但他犹豫要运用何种剑技,能用的都已经用过了,似乎都不能给对方制造多少威胁。此时并非生死之战,水火爆杀球显然不适合,他不打算暴露这记压箱底的大招。一时技穷。

孙秀琇与圆球的交手又是另一番景象,她以金气发动攻击,展开水系身法与圆球缠斗。身上的罗裙被她吸至贴身,以减少移动破空的声响及灵动性。贴紧的衣裙勾勒出动人心魄的曲线,体态曼妙至令人呼吸屏止。她身形如穿花蝴蝶,进退闪跃,动作完美无瑕。她的秀眸更是化成两泓深不见底的清潭,平静没有一丝波澜,如水镜般反应着周边的一切变化。身形翩翩起舞,玉手幻起无数残影,或指或掌,或劈或刺。气芒吞吐,瑰丽如花,招式无迹可寻。

苏佑无暇欣赏她玲珑浮凸的娇美身躯。他以土元气护住身体,风元气射入双腿中,其它四系元气也同步运转,不再隐藏。六系元神印记高速震动,神元驭行,全身经络鼓荡,窍穴跳动,元神、元气、藏府倾巢尽出,六气各自闭环运行。一、二、三、四、五、六环,千川百河,神聚气汇。他的眼眸亦变得深邃难测,眸瞳色彩交替,闪烁彩虹般的绚丽光辉,摄人心魂。

苏佑将多系元气各自的特性及变化发挥到极致,剑技齐出,与圆球密集交锋。神识、元气交击不绝,圆球中人以其独特的战斗方式让两人皆爆发出最佳的状态。他似是最严格的考官,又化身为最可怕的敌人,让两人感到正处于生死边缘,稍有不慎,即会受伤落败,甚至身死道消。使得此战成为他们一生修炼的最大考验,抗不住就要败亡的巨大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力,将他们的实力及潜能激发到极致。

充斥周围的神识威压更加狂躁,无孔不入侵蚀着两人,他们的额头都渗出汗水,脸色绯红,扛的很吃力。

苏佑突然进入无悲无喜,如孙秀琇般止水不波的心境,即感神识如明镜般反射出周边天地。神元交融,他冷静如亘,剑招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变化无方。

苏佑倏地顿住,“噼啪”声在脑海响起,他感到明镜似的紫府如镜面裂开。元神就像突破了精神的桎梏,神海震颤着发散,向外扩阔,几息之间紫府就扩大了许多空间,泥丸空域更加幽深,无有边际。六条元气通道中的木、土、风三条通道暴起更强的光芒,缓缓蠕动。

同时藏府木、土、风元气球也自内而外裂开,不断发出破壳的“咔嚓”声,很快元气球表面密布裂纹。核内的元气像气泡一样从裂缝冒出来,一个个气泡覆盖在元气球表面,无数的气泡拼聚成一个大气泡,形成新的球壁,三个元气球即增大了一圈。

此时六条元气通道皆亮起光芒,金橙、水蓝、火赤、木绿、土黄,风青六种颜色,光耀泥丸,交相辉映。苏佑心有明悟,确是一个多月没有什么变化的木土风元气,在刚才战斗及强敌的压力下胀裂开来,那是突破的征兆。三系元气竟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现突破契机。

苏佑处在玄妙的状态中,精神凝聚,突然“看到”圆球内一道淡淡人影,像是站着,又像盘坐其中,白影手掌轻挥,轻松击破二人的攻招。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球内情景,说明他之前被压的退回到紫府的神识不但能驭出,还能避开了对方的神识截击,捕捉到球内的状况。难道六系同驭、合而为一的神识能躲开对方的神识感应?

风元气自发喷射,苏佑斜飞而起,像小白狼般画出一道契合天地至理的优美弧线,先弯到圆球侧面,摆出要与孙秀琇全力合击的姿态。

他就“看到”球内白影微转向他这面,手臂微伸,蓄势待发。苏佑涌泉穴再喷风气,仍在弧飞的身体却冲高而上,倏忽已至圆球之顶。苏佑与孙秀琇互换了位置,变成他上她下。

苏佑手中的剑势突变,螺旋扑击。五行元气合而不散,第一次五气同驭。夹杂他之前战斗处处受制的憋屈和听闻秦紫烟因思念他而生病的压抑情绪,一股脑的从这一剑中渲泄出去。

五行元气离刃射出,五色元气融合后却化成白色。白色刃芒只相当于刃锋粗细,已压缩极至。这一招全无花假,也没有绚丽的变化,一剑直刺,大巧不工。刃芒使小白刃化成一柄长剑,刺向圆球内白影的头顶空门。

这也是苏佑修炼以来第一次打出五行汇聚的元劲。精气神随着这一剑,离体尽出。体内的神元极速流逝,他确毫无虚弱感,反而有种内外通透的舒畅。他突然明白,当精气神尽出,此剑一往无回,也就不需留余地了。

天地五行元气贯顶而入,五行循环,旧力不尽,新力不生,生生不息。丝丝元气以从未有过的神速涌入,元气通道又开始充胀,五行元气球逐渐丰盈。

孙秀琇眸子再爆慑人光芒,她如莲花盛开的玉指突然并成两指,食中二指点向圆球,橙蓝气刃并行射出,与之一同射出的也是她的全部气韵神元。金水气刃细如春葱玉指,其中却蕴藏令人惊惧的力量。然后橙中有蓝,蓝中有橙,金水合流,真正的合二为一。她即感到光润的水元气球表面炸开丝丝裂纹,如蛛网般密布球核,无数的水泡挤压出来,变成更大的水泡......。

两人一上一下,五行剑芒,金水指芒齐射入圆球!球内白影再无法像之前一样气定神闲了。苏佑“看到”他从盘坐改为站立,双臂伸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横一竖,挡住自上面及后面攻入球内的剑芒指劲。白影身上的白袍激扬,白发飞舞。圆球在强大的力量撞击下扭曲变形,树叶飘散,却生生承受了两人至强一击。

苏佑小白刃在深入半尺后被一截手指抵住刃尖,一丝无法琢磨的气劲透刃而入,传到苏佑持剑的手掌时化成滔天气浪,苏佑手掌一麻,然后是钻心的刺痛,刺痛沿臂上攻。苏佑大骇,小白刃撒手。一道指刃穿入圆球,射中小白刃,弹向高空,苏佑也正好被震出,忙抓住小白刃。飞离中,苏佑早就潜伏一旁的木神识猛地一撕,圆球表面的树叶纷纷离球而去,就好似随着他抛飞的身体,球上的树叶层被他生生撕裂而去一般。场面莫名诡异!

被撕开了一道缺口的圆球,显出一道白色人形。白影一闪已脱球飞出,白衣白发随风飘动,白眉下的双目寒芒电闪,盯视飞向高空及飘退往槐树林中的两人。他双腿微曲,让人感到他下一步必是冲飞而起。他双脚确原地定住,保持住要蹬腿的动作。

“嗖......嗖......嗖!”声音由远而近,三道人影掠至,却是孙黄河、孙黄沙、秋老先后到来。又几息后,陆续来人,林伯、孙重楼、孙重元。

白袍人已收回欲追击苏佑的身体,傲然屹立,白发、白袍拂扬,有如下凡的仙师,睥睨众生。

如此不可一世的人物,刚来到的几人倒吸一口凉气。孙黄河面容一惊,盯着仙风道骨气势的白袍人,好半晌才道:“你......难道是......?”

白袍人古朴的面容平如磐石,眯着眼睛看了看孙黄河道:“不错,我就是古岳峰!”

孙黄河的惊呼和其他人的迷惑形成鲜明的对比。

白袍人笑道:“想不到孙族还有人认识我,你小子不错!”

孙黄河九十高龄在他眼中变成了小子,孙重楼、孙重元几人才反应迟钝的大惊失色。

又两道风声,苏佑、孙秀琇才飞掠回来。两人站立即大口喘息,他们看着古岳峰,脸上的神情惊疑不定,又犹有余悸。

古岳峰先眼含欣赏地看着孙秀琇,笑容和煦道:“小姑娘,你让我非常满意!”

他再看向苏佑,眼中有赞赏之意,一点都不像刚与二人搏斗厮杀。温和道:“我也收回对你小子的看法,几日前我认为你只是一个服食了五行果的幸运小家伙。而擂台上的比斗让我看到你惊艳的表现,冷静而睿智,不屈的意志。到今天,我承认你的天赋也是同辈中的佼佼者。”

苏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自己吃了五行果?孙秀琇眸子也是惊异一闪。其他几人心思各异,秋老林伯这才知道苏佑是服食了五行果的五行圆满修士。二老扫了眼场上几人,从几人面色看的出他们应该早就知道了。那自己二人才是最后得知的人。他们来不及表达被隐瞒真相的不满,此时更关注的是面前这个可怕的、敌我不明的超卓高手。

孙重楼、重元虽好奇古岳峰的身份,更多是关心孙秀琇和苏佑的安危,两人来到孙秀琇和苏佑身边,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见他们只是透支了元气,并无大碍,放心下来。认出古岳峰的孙黄河等则心有疑惑,他隐隐感觉到对方不可捉摸的修为远超自己,那就是驭神境了!但堂堂驭神修士为何会现身孙府,还对两个实力天差地远的动神小辈出手。

他心中警惕,与来到身边的孙黄沙戒备地拦在众人前面,两人虽是铸神境界,确不敢丝毫松懈,如临大敌。

古岳峰看出众人的防备,哂然道:“怎么,你们莫非以为我真要对两个小娃儿动手?如果我确有此意,我一个驭神境会让他们安然无恙直到你们赶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