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二次感染(2 / 2)
“好好吃饭。”简溪心里一阵羞涩,小脸都红了起来。
两个人好不容易吃完饭,宋楚扬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个陌生的号码。
他想了一下,这才接通。
没多久,直接将电话挂断。
简溪见他情绪不太对,问了句,“怎么了?”
“没怎么,就是被人骚扰了。”
这段时间,除了国外的疫情还在变化,国内基本已经趋于稳定。
简溪参加了好几个会议,其中就有关于二次感染的问题。
有人疑惑,是否感染过新型肺炎后治愈,就不会存在二次感染的肺炎。
好比天花一般,因为产生了的抗体,所以感染就不会再存在。
简溪说,“虽然感染病毒后会产生抗体,但没有证据表明康复者不会存在二次感染。
无论是哪种病情,哪怕在感染治愈后,同样会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只是概率大小问题。”
通过自然感染对病原体产生免疫是一个多步骤过程,通常需要1至2周。
感染病毒时,人体首先出现非特异性的固有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减慢病毒感染进程,甚至阻止症状出现。
在此之后,人体出现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与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还会产生t细胞,识别和清除受感染细胞,即细胞免疫。
可以说,如果适应性免疫应答足够强,则可以阻止病情发展为重症,或防止同一病毒的“二次感染”。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体内拥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但其中一些人血液中的抗体水平非常低。
所以不难推断,细胞免疫可能对病人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同时,在不久前,世卫组织强调,目前尚无研究对新型肺炎抗体是否赋予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进行评估。
所以,对人体新型肺炎抗体检测需要进一步验证。
从各国出现新型肺炎病例后,一些国家建议将抗体检测作为发放“免疫护照”或“无风险证书”的基础,从而允许持证人能够出行或恢复工作。
事实上,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抗体介导免疫的有效性,进而无法保证此类证书的准确性。
此外,有人怀疑,新型肺炎是否会成为一种慢性疾病。
众所周知,不少病毒出现后,会成为一种慢性疾病,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治疗。
所以,在这一次的会议中,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无论是简溪,还是其他专家,都认为,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看,目前所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慢性携带不太可能。
从其同类的两种冠状病毒,比如引起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两种冠状病毒,尚未观察到感染者持续带毒。
而且,从我国几万名****恢复者来看,也未观察到长期带毒的迹象。
因此,从目前的知识认为,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现阶段也尚未得到证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证据。
……
第二天,宋楚扬因为院里安排,需要去参加某个医院论坛的活动。
原本,一早院里就有这样的安排,但宋楚扬没有这样的心思,所以最后不了了之。
这一次,主任一再提说,说是为了以后的工作需要,哪怕没兴趣,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去。
参加这样的活动,宋楚扬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所幸,简溪参加过无数次,给了他不少有用的建议。
宋楚扬是位很厉害的医生,平时不显山不显水,但真本事有,无论有没有表现出来,都不会被埋没。
尤其,他手上还掌握还几个很重要的手术方法。
宋楚扬去参加会议,还没进行一半,就忍不住给简溪发信息。
“溪溪,这活动太无聊了,你当初怎么坚持下来的?”
简溪正在办公室,看到信息,忍不住笑了起来。
没参加过的人,会觉得无聊,一旦去过几次,就会发现很有意思。
“这样的论坛会议,去的都是很有能力的人,可能是关于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又或者是某种新型的手术……”
总之,无论是学习,还是见识世面,都很有意义。
宋楚扬无奈,只能忍受着。
不过,到最后,他总算改变了最初的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