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重新开始(1 / 1)

加入书签

二十一

出乎预料,村里痛快地答应了蓝姨和小玉回京看病。村长巴不得甩掉叶家这个包袱。

临行前,几个女人又去小文的墓前祭奠了一番。

佟蕊说,小文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小玉和蓝姨的。

蓝姨抚摸着那简朴的墓碑,儿子,妈妈带着小玉走了,你在天上,好好休息吧。小玉也默默地在心里和小文说了一会儿话,山风吹起,山中一片萧瑟。

收拾了简单的行李。隔日清晨几人就动身高开了小村。她们走上下山的小路时,东方刚露出一丝粉红的霞光。小玉回过身来,望着升起袅袅炊烟的村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鸡鸣,流下一行热泪,一转身扶着母亲下。她感觉到佟蕊的泪滴落在手上。

小玉母女住进了大刚家的小院。佟家三姐妹为叶家母女买了简单的家俱和锅碗瓢盆,把小小的家安置下来。

大刚爹妈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可见了温文尔雅叶夫人和稳重的小玉,就喜爱上了她们。老夫妻坚持只象征性地收一点儿钱作为房租。

飞飞仗着在厂里的好人缘,给叶家母女揽了糊纸盒的活儿。一个纸盒几分钱,忙一个月也只有极微薄的收入,可总算能糊口了。

多年的劳累和悲伤,透支了蓝姨的健康,她被关节炎和胃病折磨着,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可她从不抱怨。每天早早起来打扫完院子,就开始糊纸盒,工钱只勉强够吃饭,治病就远不够了。小玉靠着带回家的一大包草药,慢慢给母亲调理。因为环境安定,将养了一段时间,蓝姨的胃病渐渐地好了起来,关节炎也减轻了,小玉的身体也强壮了起来,母女俩的面色都有了红润。

大刚妈做了面条、面片、包子,经常给佟家送过来,母女俩推辞不掉也就接受了这一番好意。叶夫人穷困得无以为报,除了把打扫小院的活儿统统包下来,还用主席诗词写了一付毛笔字送给大刚家。老宋虽文化不高,却酷爱墨宝。这付诗词让老宋非常喜爱,马上请人裱了挂在正房。蓝姨的字娟秀中蕴含着不凡的气势,让老宋爱得不行。

一天,一位牌友来串门,一眼看见大刚家墙上那付字,左右端祥,也爱那字,他问老宋哪里掏的这付字,老宋便说是后院一个租客写的。老牌友托老宋说也想向叶夫人求一付字。蓝姨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正糊的纸盒,又写了一付交给老宋。这付字写的是***诗词-“浪淘沙”,写得比上一付更漂亮。

取画那天,老宋的朋友提了两大包酱牛肉,小院里一家送上一包。见了画,欢喜不禁。送走了朋友,老宋便来找蓝姨,说,您的字写这么漂亮,何不送画时收一点儿费呢,也比您没黑没白地糊纸盒强呵。

蓝姨说,那怎么好意思,都是邻居。

劳动所得,有什么不好意思。胡同里给人剃头理发还收费呢,您这劳动比那可值钱吧?

蓝姨便和小玉商量,小玉喜上眉头,那敢情好!

如此,蓝姨就开始写字了。有老宋的介绍,附近不断有人来求字,叶家的日子也就宽裕了一些。有时候也能买一斤肉或者一斤水果吃了。

大刚妈宋婶有风湿性关节炎,常坐在院里边晒太阳,边拿着小木锤锤腿,一天小玉娘俩坐在院里糊纸盒,宋婶就说起自己的腿,说是年年换季时都痛夜里睡不着觉,白天也不敢多走路,凑和走到胡同口买菜就不错了。

小玉便说,婶我给你治一下吧。

小玉在村里当村医时,治好过不少老乡的关节炎。

她拿出带回的针,先是给宋婶按摩,然后便上了针灸。

如此治了半个月,宋婶的腿竟就不痛了。又过了几个月,竟能腿脚利落地上街了。小玉会治病的信息传开后,便不时有人找上门来,当然都不空着手。于是母女俩又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收入。

小玉白天糊纸盒,给人针灸,晚上在昏暗的灯下读医书,手上稍稍有一点儿闲钱就一本本地添置医书。夜深人静时,她每每望着窗外的星空,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叶家的小屋虽简陋清贫,却打扫得一尘不染。佟家三姐妹常来看望叶家母女,带来些生活必需品。飞飞说,落难也能落得如此洒脱,如此雅致呵!

盈盈对大刚说,这才叫志气,你学着点儿。

有一种东西在大刚心里生长起来,他想,原来有这样的活法,人一定不能平庸。我一个没灾没难的大小伙子,难道还没有人家弱女子有勇气吗?

二十二

有一天,飞飞正在忙着统计活儿,一位中年女工来交病假条,说起自己的胃病,跑了几年医院,吃了无数药,就是不见好,时不时就痛得吃不下饭,这次又是胃病闹得几天没吃好饭,只得请假在家休息。

飞飞心里突然心中一动,她说,要不我给你找个熟悉的中医看看,她有些偏方也许能治你的病。

那女工说,那敢情好!

转天,飞飞把小玉叫到厂里,就在统计室给那工友把了脉,飞飞给她开了几味中药,叮嘱她吃药期间禁吃刺激食物,也不能吃凉的,每天晚上把暖水袋放在胃部一个小时。

半个月后,那女工的胃果然不痛了,小玉又给她开了几付药调理。一个月之后,女工久治不愈的老胃病竟豁然而愈了。

小玉的名声传开了。飞飞的同事,胡同的邻居,纷纷找到她给看病。小玉只收不多的诊费,积少成多,竟也是一小笔钱,比糊纸盒强出许多。小玉就边糊纸盒边给人看病,收入提高了,叶家母女在北京的生活好过了许多。

不久,飞飞厂里的厂医退休了,飞飞找到老厂长,向他推荐小玉,听了小玉的情况后,老厂长很愿让小玉来,可又有点儿为难,说小玉的户口档案都不在北京,人调来关系也来不了,只能当临时工。飞飞喜出望外,她说,只要给人家发工资,临时工就临时工吧。咱这个福利厂,有那么多老弱病残,有一个好厂医,员工少请病假不也是好事吗?老厂长高兴地说,那是当然了。

从此,小玉成了厂医,有了固定收入。她穿上白大褂体体面面地坐在医务室,从此告别了糊纸盒的日子。她的医术立即得到全厂员工的赞美,每天小医务室都是人满满的,连老厂长也来治他的老寒腿。

村里给小玉打了几次电话,要求叶家母女尽快回村接受改造,可是一听小玉说蓝姨病重,村长就怕给村里添麻烦,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于婶知道闺女们把叶家母女接回了北京,虽然生气女儿管闲事,可想想叶家也怪可怜,就装着不知道,女儿们往大刚家跑,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