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边少年郎(1 / 2)

加入书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僰(bo)县于蜀郡西南,长江之滨,三面环水。岷江在北,清水碧波;金江在南,沙重浑黄。两江好似青黄二龙,自昆仑奔腾而来,饱经沧桑,挟揉夹城,于三江口合拢汇成长江。

秦始皇命人在僰县开山凿路,道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尽管狭窄,却和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同等重要,是滇、蜀、巴商贸要道。僰县陆路通滇巴,水路通荆楚,贩夫走卒络绎不绝,各色人等鱼龙混杂。

僰县城郊往北有一条小道,顺路便到岷江,江畔有山,因终年翠绿叠嶂,故名曰“翠屏山”。翠屏山北脚下,有一片竹林,竹林间藏着一座茅屋,便是此处独有的一户人家,这人家只有一老一少。

山路似弓背,道阻且长;河水似弓弦,静谧无声。南来之人若越岷江沿翠屏山南行,一刻时辰便到僰县城中。北往之人若越岷江北去,三日便达成都县。官家在此处营造渡口一处,置办渡船一艘。

渡船艄公是住在林间的老人。早年间卸甲流落至此,县令念其为老卒,便将渡口交由管理,每月发钱一百二十文,粮一石。

无论阴晴,老人必定守在渡口,风雨无阻,迎人摆渡,忠诚地履行自己的任务。老人唯一的朋友是渡船,唯一亲人是那少年。少年被老人带到此处安家时还是蓬头稚子,少年如今长大成人,一转眼已是十六岁。老人叫这孩子“王白”。

五年前,老人带着王白摆渡。老人一根老楠竹掌舵,王白一个小楠竹划水。

三年前,老人把渡口托付给王白独自管理。王白一篙入水,行停自若,不少乘客赞叹船家技艺了得。

王白长于江边,举为青山绿水,故眼眸空灵如晶。玩伴为飞鸟走禽,故身容矫健俊朗。常年摆渡行船,故周身孔武有力。

就这样,一老一少,日子清苦,相依为命。

……

每月十五是领钱粮的日子,王白早早就跑到县衙候着。

“岷江渡口的人来了吗?”县衙书吏伏在书案上问话。

“老爷,小的在此。”王白回话。

“张老二,发钱粮。”书吏有气无力地吩咐一旁的衙役。

张老二费劲地抱起钱粮袋递给王白。

王白左手一把拎过,掂了掂粮袋,分量够。右手捏了捏钱袋,分量也够。

“老规矩。这给老爷和张二哥买碗酒。”王白取出二十五文钱,二十文放在书案上,五文交给张老二。

书吏瞄了王白一眼,像猫抓似的把钱抹进兜里,发出一阵清脆。张老二见状,也顺势乐呵呵地把钱揣进了兜里。

“去吧!把渡口管理好。”书吏面无表情地打发走王白。

……

秋风萧瑟,阴雨连绵,行人寥落。

快到城门之时,王白被孙二嫂家猪头肉的香味拦住去路。

“好二姐,打一壶酒,切一包肉。肉要……”

“肉要切肥点!知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