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颇有远见(2 / 2)
是啊,这事若是让母亲知道了,岂不是要天天担惊受怕了。
不得不说杨序秋很会把握人的软肋。
只是她的这番话宋荆云是不会信的,不过,到底是什么事等下他亲自去问了方丈便知了。
高欣荣见三人各有所思,打岔道:“无忧方丈的斋饭凉了可就不好吃了,大家快别愣着了。”
果然,这斋饭事比平日里尝过的好吃不知多少倍。高欣荣也是头一回尝到,喜欢的紧。
但是,多年的规矩让她吃饭时还是小口小口。她转头一看,杨序秋吃饭时,比起她来更加优雅,这难道就是天赋吗!
食不言寝不语,尤其是在陌生男子面前,杨序秋更是谨遵规矩。
吃饱后,杨序秋有些懒懒的。吴延将新沏好的茶端了上来。
刚才口渴,没来得及好好品尝,如今再入口才尝出其中滋味。
“世子与方丈是认识的吧。”杨序秋眯起眼睛望着窗外。
“此话怎讲?”宋荆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如此就算是默认了。
“只是猜测罢了。”刚才方丈口中贵客二字颇有些咬牙切齿的味道,若不是两人相熟,断不会如此。
显然杨序秋不想多说自己是如何看出的,宋荆云也不追问。
“今日无忧方丈这斋饭倒是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一丝一缕得来不易。”
杨序秋这话题转移的忒快。
“正是,粮草是大缙子民安生立命的本钱啊。”
大缙盐铁矿产丰富,只是山多粮草不丰,因此他们的粮草都是跟旁边的小国用铁器换来的。
“那世子可知如今大缙存粮多少,可供多久?”
“妹妹,此事...”只有朝臣才能议论,他这样尚未取得功名的人也是不行的。
宋荆云太守打断杨修宇的话道:“无妨,我们只是在闲聊而已。”
他总觉得杨序秋不会无故提起粮草之事:“如今大缙国库中粮草足够大缙子民半年所用,到了今秋,大缙所植也会收获不少,足够百姓安居乐业。”
“世子可听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凡是还是未雨绸缪的好。”杨序秋皱眉。
正和二十九年,蝗灾盛,饥荒至。那一年可是饿死了不少百姓,绥国趁机发动进攻,接壤之地战火连天民不聊生。
她自问不是那大善之人,只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今日提点这世子一番,若能成,不仅是帮了百姓,也是这世子的一桩功劳。
杨修宇沉思片刻道:“如今大缙在列国地位稳固,不必如此忧心吧”他先前游历各国,只要出了大缙的路引,没有一个会为难的。
“三哥也说是如今,若将来大缙有些危难呢?还能如此吗?”杨序秋顿了顿道:“粮草乃民生之首,世子三思。”
其实这点宋荆云也想过,只是皇帝觉得没有必要。皇帝执掌大缙近三十年,百姓安居乐业国运昌盛,怎么也能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只是近年无人敢犯,加之年纪渐老,让他也有些自大。
“杨大小姐胸怀大略,荆云定会好好思量。”
宋荆云的眼睛微微眯起,他单知道杨序秋聪明,却没想到她的心思竟也用在了此处。
“既然说了,那我便再提醒一句,此事若办,最好私下悄悄来做,免得惊动百姓惹得人心惶惶。”
杨序秋提醒这句固然是有些道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若是其他小国知道了,难免会以为大缙是在做开战前的准备。
宋荆云抚掌:“明辉大将军之女果然不凡,目光长远。”
杨修宇听到这话怎能不骄傲,她的妹妹可是比朝堂男子看的更长远之人。
“世子谬赞了。”
杨序秋面上淡淡的,并没有因为受到世子夸奖而有丝毫的骄傲或者羞怯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