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警察同学来电(1 / 2)

加入书签

第1章警察同学来电

疫情期间,记者李荭躲在家中写作。

她是著名作家高爱莲的女儿。但母亲十五年前被人残忍杀害。她现在决定开始虚构性写作,以此继承母亲的遗志,虽然母亲离世得迅速,并未什么遗志给她,但她近期觉得对母亲最好的思念,就是学习她——在记者新闻性写作的所有闲余,用来创作文学。

这时手机振动起来。

李荭拿起来一看,屏幕上显现韩风。

韩风是她儿时在多湖市读书时的小学同学,长大后在一千多公里外的渔村市生活和工作,从来没有什么联系。两年前她去多湖市采访一个奇案背后的故事,找到案件的主办人时,却惊喜地发现居然是韩风。

韩风是多湖市刑警大队的刑警。

此后大家就互留了电话和微信,在微信上也偶尔有互动,不过联系确实不多。

此时她也不想接听,没有理会。

可几分钟后,手机再次振动,一看,又是韩风。

李荭思考片刻,按下了接听键,当对方粗犷的男中音传来时,李荭也热情洋溢地对着手机喊:“韩警官,好久不见,多湖疫情严重,你和家人还好吧……”

那边回答说:“我还好,家里都好,谢谢老同学问候!”

李荭:“不客气不客气。那么请问老同学有……有何指示呀?”

李荭尽量让自己的话显得和气和温婉,因为曾有不少人批评她,说话总是凌厉和缺乏温度,有时候还咄咄逼人,难以让人接受。

韩风的语气也很平缓,客气一通后,话音略带低沉地说:“是这样,”清了清嗓子后就说开了:

“前两天,我们这里发生一桩命案,是香烟投毒案,就是犯罪嫌疑人通过香烟投毒,有两个青年人死了,其中一个是你们渔村市的,叫余向阳。你知道,现在全世界都拒绝我们多湖市人外出,警察也不便到渔村调查。我们局里准备这两天向渔村警方发函,寻求帮助。但现在警力基本上都安排抗疫,渔村应该也是,所以委托调查这样的事我估计是慢火炖乌鸡。你是调查记者,速度快,有经验,也有工作热情,是否帮助我,注意啊,是帮我,不是单位,如果单位向你发出请求,那是不应该,也不符合条条框框的。我负责这个案子,除了带领一个刚来的新警察,就没有其他人,人手严重不够。你呢?只是帮我调查一下余向阳这个家庭,摸摸他周边人的情况,真正做刑案调查,我也知道不符合规定。你看,老同学有没有这个兴趣?”

李荭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来直往地回答:“如果案子有意思,我肯定有兴趣。可问题是,你的案子才开始,一切都没头绪,我肯定没兴趣呀!”

韩风愣了,继而马上笑了:“你也太现实了吧?一定要有意思才有兴趣?那么你所说的意思是什么呢?”

李荭也笑了:“不是现实,是本来。你想啊,如果没有意思,我为什么要有兴趣?我不是警察,我是记者呀!记者调查案子,那是狗抓耗子,多管闲事;而你们抓老鼠才是猫抓老鼠,是正道,是本职,是本分。好了,不咬文嚼字了,你要说我犯职业病。我刚才讲的意思,就是要有巨大的新闻价值,要能挖掘新闻本身背后的故事的,我才有兴趣。目前看,只需在你们多湖市的都市报发一条新闻短消息,价值就结束了,我自然就摇头……”

“不是,它其实……”韩风说服不了同学,有点着急。

“我只问你——有吗?”

“没有。”

李荭本很热情的,但一句“有吗”,看起来问得轻松,其实隐藏着“你没有,怎么好意思来骚扰我”的意思,其话的本身也就变得有那么点咄咄逼人。

韩风虽然是警察,好在做事、说话从来不咄咄逼人,此时对着手机虽然脸微微有点红,但还是老实回答说:“估计报纸版面给它发个短消息的位置都没有。现在都在发抗疫的新闻。”

韩风也是经常看新闻的,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的重要性,也由此,他在回答完老实的话后,脑子拼命的转动中又想到了案件的焦点,就突然提高嗓音说:

“不过,有两点还是有新闻价值的。第一点是香烟投毒发生在著名的企业家家里;第二点是,吸食香烟致死的两个人之中,其中一个叫余向阳的,是特区的创业青年,获得过全国创业大奖,你李大记者好像写过他的报道。”

李荭一愣,“等等,你说发生在企业家家里?毒死了全国创业青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