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工资一说,平稳解决(1 / 1)
湖西县停发工资了。
以往每月10号,各干部职工卡里总能准时或提前收到工资,这次却迟迟没有动静,镇里不少人来问王成。
王成一个头两个大,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
半小时后,陶然办公室,王成正坐在那看着陶然打电话。
许久,电话挂断了,陶然这才说:“现在全县到处都在问停发工资的事儿,事情很简单,上级专项拨款被填窟窿了,工资就暂时发不出来了。”
“师兄,那不能让这种情况持续太久吧?我估摸着继续这样下去,那帮子人会越来越浮躁,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又形成了舆论事件,那就不太好了。”王成一脸严肃地问。
“我知道,这年头不管什么职业,没钱谈什么?我已经尽力在与邻县主要领导沟通,协调点资金过来解渴了。对了,你上次在我办公室算的那笔帐其实不准,今天我和你说道说道。”
“我们县编内编外人员一共有8000名左右,这不假,还有退休人员呢?在2024年以前,退休人员的工资还是由财政负担。而且每个人员的财政负担可不止一个月5000哦!拿湖西县刚转正的科员来说,到手大概是4000多块钱,加上五险一金,加上食堂,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福利保障;之前我算过,每个人每年平均财政负担在13万左右;加上退休人员就算一万名财政供养人员吧,每人平均后算10万块一年,这算是少的了;光这这就10个亿了。”陶然一说完,王成暗自咋舌。
“所以很多账不算不明,不少湖西的干部还真以为财政上的钱是树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你没有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你想想,全省有多少个像湖西县这样的县?人口不多,财政基本靠卖地,编制数量也不多不少,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但这也带来了很大的财政隐患,没钱怎么办?那到时候只能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各项标准都降一降,如果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只能改革,减员了!”陶然点燃了一根香烟。
“师兄,你说得也有道理,全国近两千个县,300多个地级市,4800万事业、行政编制,政府购买人员就更多了,按每个人财政负担每年8万来算,光编制内就10万个亿的支出了,加上编外人员、退休人员,就算编外人员和退休人员平均财政负担是编内的40%,一起保守估计14万亿左右负担。当然这里头还有很大一部分奖金、绩效都是地方政府卖地发的,所以很多人所说的工资占财政收入比例不高有部分原因是只算了基本工资。之前我的估计还是太乐观了。”王成说。
“你说得很对,我们国家能运行地这么平稳,也归功于这庞大的编制内外人员,当然,现行压力下,不改倒是不可能了。”陶然看起来很无助。
“现在一系列取消限购、降低贷款利率、哪怕有些地方推出共有产权房等政策,似乎都不能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了!”王成对陶然说。
“对咯…”陶然拖着长长的音,然后躺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办公室的电话响起他也不愿意接。
王成见状主动帮他接起了电话,不用想,又是来催工资的。
…
“你看看,网上一大批人说咱的工作没工资都干,这会真没发工资了!都来催了。”陶然苦笑着。
很多体制外哪怕就是体制内的人都不清楚每个层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压力,不少人不会考虑到上头的压力,都想着“我有编制,他还能不给我发工资啊”。
尤其是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让不少人有一种错觉:“好像不缺钱了哈!”所以之前被查的个别单位才会出现一台打印机“几千上万块”、一个灯泡“几百块”的情况。
“师弟,你就别在这添乱了,你回去稳住大龙镇的干部职工就成,其余的事儿你不用操心了。”陶然说完就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似的,拿起电话拨了一拨了一个号码。
…
半小时后,陶然才缓了一口气。王成在一旁看着,没有说话。
王成心里清楚,地方财政出现问题,引起的连锁反应根本不是一个县委书记能控制住的。
如果地方财政真的出现赤字,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城市债务率的上升。处于城市中基建项目的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借贷才能开展,那么很显然很多工程就要停工,城市将出现一大片烂尾楼;
其次受到影响的就是老百姓的信心,现在不比以前,以前经常有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但那会老百姓也没钱,也不懂这些,所以影响不大;现在经济市场化成绩显然,老百姓有钱了,正所谓酒足饭饱思形势,这才会主动让老百姓关注经济动向。加上网络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现在一次舆论震荡堪比一次海啸。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那就是对现有体制的改革,这势必是一场比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下岗潮更严重的“风暴”。当然,阻力也更大。
陶然所担心的也不是财政紧张本身,而是财政紧张所引起的这些连锁反应。
目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老百姓不愿消费。这就好比你从省里借了100块,搞了个工业园,企业家用这100块雇佣了100个工人,工人们拿这100块去消费,养活了各行各业。而各行各业的人又参与到企业制造的产品消费环节,形成消费逻辑闭环。前前后后都是这一百块钱,但所有参与消费的人手里都有钱,也都享受到了服务。最关键的是政府可以每个环节都收税。
王成也早就有了打算,要想促进大龙镇经济发展,就必须在大龙镇打造这种消费逻辑闭环!那就必须在大龙镇打造虹吸效应,通过引进强势企业,形成经济循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