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李大人的报复(2 / 2)

加入书签

“我靠,这小子天天吃的啥,米缸里一粒米都没有,锅里也只有几只懒蛤蟆”

果真百姓都还嫩朴实,为领导做事,尽心尽责,就连锅这种无法藏人的地方都扫查了一遍。

树林里的王不死拿出烤鸡啃了几口,嘴中笑道:“一群傻子,谁会藏在自己家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可是老子不是和尚”。

很快几位就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抱着被子,碗筷,还有一些破成条状的衣服,王不死一直是用来擦桌子的。

对于自己村里百姓雁过拔毛的习惯,李保国也是无可奈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没便宜不愿干了,摇摇头,问道:“找到没有”。

一位老翁一瘸一拐的走了出来,这应该就是刚刚给大家谋福利的那位,估计是受了一点伤,回答道:“没有,连颗老鼠屎都没有”。

额,再一次听到那个敏感的字眼,李保国又想呕吐。

在进屋搜查的时候,李保国等三人就用院子水缸里的水清洗了身子,这水缸里的水是王不死拎的,这几位也没有感恩。

答案李保国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结果,那小子怎么可能会待在庙里等着自己来抓,跑到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自己里正的脸面,既然来了,自己总要做一些什么,和尚跑了,庙也就不用留了。

李保国大喊一声,:“把这破庙烧了”。

“好嘞”这一光荣的职责落在了李小国和李二壮的身上。

对于烧掉小庙,百姓还是有些畏惧的,毕竟这以前也是供着菩萨的,虽然在大明帝国初建,有段时间破四旧,拆除了一些,但谁知道菩萨的灵气还在不在,冲撞了菩萨怎么得了,为了免于殃及池鱼一行几人果断的退到了小庙远处。

小庙是木质结构,很快就着了起来,虽然天上下着雨,不过很快就被熊熊焰火蒸发,朦胧之中,小庙上空笼罩着一层水气。

这小庙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这如果被大明帝国文物保护部门知晓,不知道会惹得多少专家心痛,这对于研究前朝宗教的发展,以及建筑技巧和特点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一场大火,烧毁了小庙,也烧掉了无数的文化珍宝。

王不死在远处看着火中的小庙,李里正的报复真犀利,王不死心中隐隐作痛,那是自己的家啊,自己十几年以来生活过的地方,有着太多的回忆,有美好的,有伤心的,有老不死的严厉要求,也有老不死的细心呵护,还有自己玩伴旺财的狗窝。一切一切,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切,也烧毁了自己在五户村的将来。

看到燃烧的大火,李保国顿感心中的气闷好了不少,心情很是舒畅,“走,下山去”。

一声招呼,一行人匆匆下山,留着的只是一片瓦砾,还有李大人得意的笑声,“哈哈哈”,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王不死并没有跑过去看一眼,烧成这样,也没有抢救的价值,里面也没有值钱的的东西。背起大黄,没有留恋也没有不舍,就向着旺财的坟墓走去。

旺财的坟头没有长草,也没有冒烟,还如埋下去的那样。

“旺财,你媳妇我给你带来了,以后你就不会孤单了”王不死说完,重新挖开,看到旺财被泥土覆盖的身子,王不死再一次落泪,把大黄放了进去,然后再一次填满土,一切又恢复刚才的模样。王不死又在墓碑上改了几笔,大黄都选择殉葬了,总不能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王不死打算,自己有机会出书的话,一定会把大黄作为伉俪情深的典范,立个碑啥的,大加宣传,让它们在畜生界家喻户晓。

无家可归,哪里都是自己的家,既然这地方不能呆了,也就离开,不过,临走之前,总要给那恶贯满盈的父子俩留下一点东东西,你来我往,做事情,总要有始有终。王不死也不是好欺负的。

下山的路还是如此,在雨中呆了那么久,衣服早已经湿透,贴在身上,勾勒出王不死美好的身材,不得不说,这都是老不死的功劳,只有多锻炼,才会有好的身材,当然李保国也锻炼,只是身体部位不对。

村里还是漆黑一片,李家大宅同样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王不死来到墙角,在黑暗处躲避,因为王不死听到里面有几人的说话声。

王不死贴着墙壁,听着里面的声音。

“里正,说好的是十斤羊肉,没咋成了一斤”。

“你听错了,我说的就是一斤”。

“李贤侄啊,做人不能这样啊,大家都是街坊邻居的,不能不厚道,说话不算话,”

“老头,谁是你贤侄,我怎么不厚道了,你们有证据嘛,没有就不要乱说”。

“李大爷,我想吃鸡”

“去去去,哪有鸡,我还想吃鸡呢”,想一想,李保国都心痛那一窝鸡,自己还没吃到就集体失踪。

“李大人,你怎么能这样,辛辛苦苦的为你忙乎了一晚上,就一斤猪肉,做一顿红烧肉都不够”

“你傻啊,你不会做半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