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1 / 2)

加入书签

大相国寺金佛被毁一事,在汴梁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相国寺乃是天下佛寺之首,每年从全国各地至此礼佛参拜的香客不下百万之数,更别提每月都有的庙会、市集,与其说大相国寺是一座佛寺,不如说它是开封市民的公共活动场所。

这样一座万众瞩目的大相国寺,寺里的佛像全都被拉走铸钱了,流言蜚语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开封城。

有说是大相国寺的僧人在太后寿宴上无状,冲撞了太后被降罪的。有说是大相国寺的僧人与太后有染,被皇帝发现,迁怒整座寺院的。还有的说是太后被罗刹鬼附身誓要灭尽诸佛的。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继被传和鹤发鸡皮的大臣有染后又被传与和尚有染,刘娥人在凤宸宫,能被千里之外的碎嘴八婆气炸了肺。

真是岂有此理本宫看起来像是这么饥不择食的人吗

果然是寡妇门前是非多,气煞本宫了。

而且这些流言怎么都是冲着本宫来的,灭佛的事不是小皇帝和寇老西一起挑起来的吗

刘娥这回却是冤枉了寇准。

天地良心,寇准从头至尾都没掺和过灭佛的事情。

他确实是觉得朝廷如今缺钱缺的厉害,也琢磨过从什么地方弄些钱来花,但他可从来没打过佛像的主意。

寇准并不相信因果报应,也不觉得三武一宗的英年早逝与灭佛有关。

古来帝王将相英年早逝的不知凡几,死无全尸的也比比皆是,几人是因为灭佛呢

梁武帝如此虔诚礼佛,晚年却被侯景囚禁而死。若是真有佛陀在世,怎么不给梁武帝一个善终呢

寇准没想过要打佛像的主意,单纯是怕刘娥与他作对罢了。

寇相公固然是不信佛、不信因果的,但奈何这世上信佛、信因果的人太多。

如果贸然提出毁佛铸钱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的话,恐怕刘娥会借题发作。

寇准可不干这种授人以柄的事情。

没想到这回却是刘娥联合小皇帝现把毁佛的事情提了出来。

没错,在寇准看来,毁佛铸钱一事完全是太后的主意,小皇帝只是被刘娥推出来当枪使了。

毕竟小皇帝今年才不到十四岁,还是个孩子呢。

一个孩子,他能有什么心眼呢

刘娥以为毁佛是寇准的主意,寇准以为毁佛是刘娥的主意。两人虽都不爽对方撺掇小皇帝搞出了这么一个大事情,但又都觉得毁佛是目前来看最好的解决钱荒的方法,于是都顺水推舟,“姑且顺了那老东西的意”。

赵受益从头至尾在两人心目中都是清清白白一尘不染的白莲花。

唉,小皇帝还太小,都没成亲,难免被人带坏了嘛。

说起来,小皇帝翻过年就十四岁了,似乎,好像,立后的事情可以提上台面议一议了吧

给小皇帝选一个什么样的皇后好呢

毁佛一事,在太后与莱国公难得的通力合作之下,从大相国寺推行至汴梁各大宫观,又从汴梁城推行至全国各地。

虽然遭受到了各地佛家信徒与僧人们的强烈抵制,略有波折,但还是坚定地进行下去了。

毕竟大宋朝几十年的中央集权也不是白搞的。

钱粮军队都在中央朝廷手里牢牢地攥着,僧人和信徒们再不愿意,也只能咬牙切齿地看着官府的厢军们把佛像拖走。

而有关太后的流言蜚语则被盛怒之下的刘娥扑灭在了萌芽状态。

直到天圣三年的后半年,一切这才尘埃落定。

全国各大佛寺的铜铸佛像大多都被拉走铸了铜钱,易以木制或陶制佛像。铸成的铜钱大多被朝廷支付给入中商人,缓解边境粮草紧张的状况。

解决了入中商人的问题,包拯在江南应该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吧。

赵受益期待包拯能解决江南茶政一直以来的弊病。

毕竟这可关系到寇准的三十万新军明年吃肉还是吃草的问题。

包拯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京里倒是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枢密副使晏殊在伴驾游幸玉清宫的时候挥起笏板,打掉了自己的侍从的门牙。

赵受益当时也在现场,说实在的,他有些震惊。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晏殊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浅淡忧伤。发现晏殊居然顶着一个枢密副使的职位时,也没有多想。

毕竟一个能写出这样温柔的文字的大大,怎么可能与暴力扯上关系呢

就算是亲眼见到了晏殊的面板上那显眼的86点武力值,赵受益也选择视而不见。

文人嘛,武力值高一点很正常。没看人家文曲星,那武力值还是一百呢。

直到晏殊当着他的面抡起胳膊打掉了别人的门牙。

赵受益震惊之余,觉得晏殊应该是心里有怨。

之前寇准和刘娥互相伤害的时候,有一回,刘娥的人攻击寇准,说莱国公啊你一个人当了这么多的官,肩负这么大的职责,你累不累啊要不你卸下几个担子,让大家帮你分担分担

分官就是分权,寇准当然不能干,于是就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当着这么多的官,一个人为大宋朝尽好几份忠,我乐意,我自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