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2 / 2)

加入书签

哪想到居然还有课后作业指导这个环节

她颇有些心虚的瞄了李闻风一眼,然后迅速的收回目光。

给乔依之指导的是昨天台下那位卷发女老师,她坐在乔依之对面的座位上,跟她面对面。

第一句就是“你这个选题角度很独特,切入点把握的也很准,不错不错。”

乔依之松了口气儿,脸上也带了惯用的温和笑容。

但卷发老师下一句话就是“很巧的是,你跟李闻风同学,两人都写了楼梯间,这默契,真的没谁了。”

乔依之“”笑容当场就僵在脸上。

直到听完老师的赏析,乔依之的表情依然崩着。

她上辈子好歹也是成年人,虽然老师隐藏的很好,但她还是能识别出老师眼中偶尔闪过的兴味。

乔依之觉得,这位老师肯定在思考自己跟李闻风在楼梯间干了什么。

重点,黑漆漆的楼梯间。

早知道,她就不大脑一时冲动写楼梯间了,写后街都比这个强

第二

天的比赛内容是诗词接龙。

依然是两两一组做比赛,谁在15秒之内接不上来谁就输。

跟初中生分到同一组的那个男生昨儿赢了后得意洋洋,哪想到今儿当着所有人的面玩诗词接龙没比过初中生。

他脸色煞白,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不过,说实在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能多那么一点点,不用每天沉浸在数理化政史地里面。

所以,不能因为他们年纪小就轻视他们。

乔依之这边,跟陈橙一来一回对了三十七句,陈橙才败下阵来。

这回,就算是她失败了,班里的同学还是说“好强啊,两人都好强。”

李闻风跟费苹比的更激烈,他们直接说到了四十多句,最后费苹在十五秒之后才想到了下一句,但时间已经过了,她还是失败了。

这下,费苹开始正视起自己这位远视的同桌。

如果说昨天他那篇微悬疑文章是另辟蹊径才赢得,那么今天这诗词积累量,不可谓不丰富。

费苹张了张口,原本想问李闻风是不是跟乔依之一样厉害。

但一想到那句我认识你吗,费苹还是把话吞到了肚子里。她发誓,再也不跟这种没风度的男生主动说一句话。

比赛完后,老师们又分析了两篇文章。

因此,这天放学时间比昨天要晚一点,课后作业也是跟文章赏析相关的。

老师说“看文章,不仅要看其形,更要看其骨。一篇文章的框架、脉络无非就是这几种,这几天我们会把每一种都挑出代表作来给大家赏析。还有,我知道你们有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但我更希望,你们有一天可以写出自己的金句。大家加油。”

随后,每个人领到了一本语文报杯出版发行的历年国奖文章选集。

老师开始说作业“今天的作业是任意选两篇文章,按照今天讲解过的赏析过程给你选择的文章做分析。距离决赛只剩下五天了,大家辛苦一点,加把劲。”

乔依之今儿坐在靠后的位子,等前面的初中小朋友们先出去了,她再出门。

陈橙则飞快的收拾了书包,跟在教室后面等她的费苹招招手,就跟乔依之说“我、我今天跟她一起吃饭,昨天谢谢你和李闻风。”

乔依之关于楼梯间的尴尬心情经过一个白天的调整,已经缓和的差不多了,她说“不客气,拜拜。”

“拜拜。”

乔依之没问陈橙昨天为什么要跟着她和李闻风吃饭,也没问今天陈橙怎么又跟费苹和好了。

总之,在十几岁的年纪,跟朋友吵吵闹闹分分合合都很正常。

乔依之也不是感情导师,不想搀和进去。

好在今儿晚吃什么不用纠结。

乔依之跟

李闻风去了后街,吃到了牛肉粉丝汤,配着烤的外酥里嫩的饼,真的让人吃了还想吃。

原本饼里面可以夹炒青椒,但乔依之不能吃辣,李闻风知道小乔一向有吃辣的心,但没有吃辣的嘴。

所以他也就陪着小乔吃干饼,不然她看了肯定眼馋。

两人吃完饭往回走,已经七点过了。

不同于来时的冷清安静,回去时河边的坡上长出不少黑漆漆的人影。

而且还

是成双成对的。

乔依之几乎瞬间就明白楼梯间那个男生一直在强调的情人坡是什么。

她那优秀的记忆力很快便把男生对情人坡的描述全都调出来,什么蚊子多、记得带花露水

乔依之想,蚊子多不多她不知道,就是这氛围,真的太过暧昧了。

这会儿,可能是大家吃完饭来情人坡聊天的高峰期,身边一直有牵手的男男女女经过。

有些不作关注,有些看到她和李闻风的书包,还留下一句评价“背书包来谈恋爱,可真的拼。”

“手还没牵上,现在的大一小朋友好纯情。”

乔依之“”

终于走过了那段青石板路,乔依之可算松了一口气。

李闻风看着她,狭长的眼眸里带着笑“看到这些都紧张,乔工以后真正谈恋爱,该怎么办”

他其实早早的就明白了自己的心意,但却一直拿捏不准自己在小乔心目中的地位。

更不敢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贸然坦白。

昨天听到那句话后,李闻风一晚上都没睡好。

早上五点多才坐在桌案前,写了昨天的作业。

李闻风明白,在自己现在这个年纪,就算有上辈子的记忆,学习依然得排在前列。

但在学习之前,第一重要的是守护乔依之啊。

兴许因为问话人是李闻风,乔依之居然还认真思考了一下,说“地下情”从来不带秀恩爱的那种。

李闻风依然笑着,他轻声说“依你。”

乔依之“”感觉自己好像被占了便宜,但又没有证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