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以其人之道(1 / 1)
卫景荣的人寻到这处峡谷时,已是一日之后了。
彼时峡谷中有乱石阻路,也有血迹未掩,更有几具死状可怖的尸首倒伏在路边期间有旅人路过,见到这幅场景大多是连近前都不敢,转身就跑了,另寻旁的路再走。
军旅之人是不怕这些的,众人见状仔仔细细查看一番,对这幅场景倒是很快得出了推论。无非就是山贼劫掠反被杀,而问题的关键却有两个。其一是这群山贼哪儿来的胆子敢劫掠数百人的队伍哪怕有乱石惊马也是冒险,更别提那马车里装着的都是琉璃,马车颠碎了还有什么用再一点就是他们这番动作之下,黑衣人的折损又有多少
卫家军的人没在峡谷中寻到更多的线索,因为黑衣人们早将同伴的尸首都带走了。至于两边峡谷之上的痕迹,众人倒也上去检查过,不过原本被绑缚于此的人也早就在这一日见挣脱逃走了。
没奈何,领队之人只得一面传了消息回西凉,一面继续追寻。
卫景荣得到这些消息后,可以说是要笑不笑,要哭就更谈不上,表情一时古怪极了。
看得对面恰好在场的路以卿忍不住扬眉,问道“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你怎的这幅表情”
卫景荣无奈扯扯嘴角,顺手就将手中书信递给了她“这是刚送回的消息。襄王那边的人抢了东西回去,结果路过避峰山峡谷时,被一群山贼给埋伏了。”
路以卿一目十行看完了书信,面上神色倒没什么变化“这难道不好吗,他们费尽力气的争抢,最后也不过是抢回去一堆琉璃碎渣罢了。如果襄王看到这些,只怕当场就能气得呕出一口老血来。”
卫景荣想到那副场景,脸上终究还是忍不住露出个笑,可笑完之后又不免叹气“那些琉璃我看过,都是精品,就这么毁了着实让人可惜。”他说着顿了顿,又道“现在琉璃也毁了,咱们再派人去追似乎也没什么意思了,陛下那里可是不好交代。”
路以卿闻言却摆摆手,不赞同道“正是如此才越要去追。襄王如今在朝中势大,与陛下早成水火,之所以朝中局势还算稳定,也无非陛下能忍而襄王准备为足罢了。可经此一遭,若你能将襄王出手的证据拿到手里,送去长安,结果如何也是可想而知。”
这个可想而知也是真的可想而知。虽然延康帝生性怯懦,但二十余年的帝王身份也不是白来的,他对前首辅的忌惮根深蒂固,不敢反抗也是理所当然,可对于同辈的襄王可就没那么多畏惧了。
双方本就只是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若这份平衡被打破呢
有句话说得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更别提延康帝本就是个爱敛财的。
卫景荣心中自然也明白,此番算是一个大好时机,可这并不代表他就能掉以轻心了眼下最要紧的一个问题,他要去哪里寻襄王出手的证据
大抵是很信任路以卿,卫景荣这般想着便也这般问了“小路你说得都对,可咱们哪儿来的证据驿馆那边早就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陛下的私兵全死在了那里,什么痕迹都没留下。避峰山那边也一样,他们连尸首都带走了,更是连块碎布都不曾留。”
路以卿闻言眸光闪了闪,有些事她做得,但永远也不会对旁人说。
只沉吟了一瞬,但路以卿的脑子显然比卫景荣灵活许多,或者该说卫景荣太过耿直“有没有证据,远在长安的陛下怎么知道私下里的告状,襄王又怎么分辨”
卫景荣一听就明白了,迟疑道“你是说栽赃”
路以卿听了顿时不高兴,没好气看他一眼,仿佛在问他这么说自己是不是傻。
卫景荣哑然一瞬,识趣的立时改口“你是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路以卿这才点点头,语气轻飘飘的似乎还带着两分漫不经心“陛下与襄王恩怨早结,其实冷静下来一想也能想到是他,到时候再在长安城中调查一番,总能查出些蛛丝马迹的。咱们也说不上栽赃,不过是给陛下提个醒罢了。”
抢琉璃的事还算是小,主要是襄王养私兵这事儿,哪怕大家心中多多少少都有猜测,可也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说。更别提襄王养的私兵一下子就把皇帝养的私兵废了,无论对方人马更多,还是更为精锐,这事儿落入延康帝眼中,显然都不是那么容易善了的。
风雨欲来,长安将乱。
卫景荣瞬间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作为局中人,他显然也不敢将所有的宝都押在一番推论之上,哪怕他再信任路以卿也一样。所以在这一刻,他也做好了厉马秣兵,正面作战的准备。
卫家军很快准备好了有关襄王的“罪证”,快马加鞭往长安一送,剩下的人该干嘛还干嘛。至少除了将军们练兵更用心了,路以卿案头的公文更厚了,并没有察觉异常。
当然,作为当事人,路以卿看着案头的公文简直欲哭无泪。
不过无论怎么说,西凉这边都还算安稳,可长安的风起云涌却比卫家父子所想的来得更快。因为早在卫家军的“证据”送入长安之前,逃过一劫的两个甲字号私兵已经一身狼狈的赶了回去。
青年和同伴算是很命大了,驿馆逃过一劫不说,山贼那一遭竟也没什么损伤那些胆大妄为的山贼推落滚石,冲下山谷之后便再没回来。下方骤逢袭击的黑衣人队伍大抵也是损失不轻,在灭了这伙山贼之后,看着那些碎掉的琉璃更是欲哭无泪,竟也没心思上山搜索。
两人由此捡回了一条命,之后想着那毁掉的琉璃,倒也没再一意去追那些黑衣人了。他们挣脱绳索后下山摸遍了那些被曝尸荒野的山贼尸首,多多少少得了些钱财,便凭此一路从西北赶回了长安。
这一路走得不容易,可回到长安之后更免不了一番苛责。
好在两次同生共死,两人也算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了。于是在踏出长安城的前一夜,青年踌躇一番,终于跟同伴交底了驿馆里他之所以选择躲起来逃命,是因为他不经意间听到了那些黑衣人的谈话,他们言语中提到了“王爷”两个字,这让他不得不在意也不得不保命回来传信。
若是一开始青年这般说,同伴或许会起疑虑,也或许会觉得这是他贪生怕死的借口。但此时早已是时过境迁,再提这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方都只有相信。
而后等入了长安,带着甲字号的信物见到了延康帝的属下,两人的口径便是一致了。
甲字号的消息迅速被传回了宫中,延康帝原本还美滋滋等着卫家军进献的宝物,结果却是兜头一盆凉水泼下不仅他心心念念的宝物没有了,就连他费心养了多年的私兵也全折进去了。
延康帝的脾气好吗其实并不。
哪怕他在外人眼中怯懦少决,可他身为帝王又怎么可能一点脾气也没有更别说早年他被前首辅压迫,原本的脾性都被一步步压迫成了怯懦,这个过程自然称不上愉快,也少不得发泄的渠道。及至后来前首辅殁了,多少也有些触底反弹的趋势,只是朝中迅速又站出个襄王,这才压住了他的脾气。
可眼下哪管其他,延康帝当即就气得掀了御案。等后来听到那袭击驿馆的黑衣人口中称呼“王爷”,他也难得脑子灵光了一回,迅速将之联想到了襄王身上。
说来也是,这世上除了襄王,可没哪个王爷敢跟他这个皇帝对着干了。
迅速确定了嫌疑人,在延康帝心中这就是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当即就对襄王恨得咬牙切齿。他甚至都没有像路以卿和卫景荣所以为的,去调查一下襄王府的动静,就已经在心中给襄王定了罪。
这也是皇帝的任性。若延康帝实权在握,此番他就能用莫须有的罪名直接将襄王拿下了,朝中便是有人想拦也拦不住。可惜他不是,甚至经过这几年发展,襄王在朝中的实权声望还要隐隐压过他。所以不能用莫须有的罪名拿襄王如何,做不到快刀斩乱麻,却是对他愈发记恨起来。
至于卫家军到此时延康帝哪里还记得他们,满心满眼都被讨厌的襄王吸引了去。
不过作为皇帝自然也有作为皇帝的好处,那便是正统。如今的朝廷虽然贪腐成风结党成群,但至少百姓还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君君臣臣的思想依旧是深入人心的。
襄王可以揽权,可以谋逆,但在成事之前这些都是见不得光的,甚至可以说是见光死。
延康帝发泄一通,倒也不是真的傻,冷静下来分析了一番局势,当下便抓住了重点藩王是可以拥有一定数量军队的,但襄王一直在长安未曾就藩,所以他最多能拥有的也不过是八百甲士作为护卫。如今襄王府八百甲士未动,出动的也是私兵,这便是一条直通谋逆的重罪
别的罪名延康帝一时摸不着,这送到眼前来的小尾巴,他难道还不会抓吗当即他就来了精神,吩咐人下去详查,一定要拿到襄王豢养私兵的罪证。
而彼时襄王前后脚也得到了消息,看着送来的一堆琉璃碎渣,果然气得脸都青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