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郑玄离开(1 / 2)

加入书签

郑玄知道两个兄弟是想起了杜氏和郑赢生母的事,他不以为然道:“我又没对她们上心?她们那种哪里值得我费心?”她们又不是娇娇。

世子和郑亶闻言相视而笑,看来幼弟对妻子还是很满意的,郑亶自己婚姻不顺,见兄弟婚姻幸福,他心里也高兴,“十七娘年纪小,你多让着她一点。”兄弟多年,他还能不清楚自己幼弟霸道蛮横的脾气吗?也是人家小姑娘脾气好才能忍他。

郑玄不以为然,他对娇娇还不够好吗?他想到王珞过段时间就要生了,他世子道:“大兄,我们族里有没有想过继子嗣的人家?”

世子闻言微微挑眉:“怎么,你想把郑赢过继?”世子婚前的几个庶子女也是过继给无嗣的旁支,侍妾也被世子发嫁了,直到后来长乐给世子选的侍妾生下的庶子女,他才留了下来。光看幼弟给庶子取的名字就猜到他的想法,赢不就是多余吗?

世子也是赞同幼弟将郑赢过继的,毕竟他母亲是死在幼弟手里的,这孩子性子又独,留他在京城对他并无益处,还不如送去边关,让人好好管教,将来说不定还有成大器的一日。镇国公世代掌兵权,历代镇国公都要镇守边关,镇国公跟杨夫人感情好,为何还要生庶子?就是担心长子上战场时无人护卫。

历代镇国公的亲卫都是郑氏族人,大部分都是嫡系的庶出。这些庶子们,平时或许会怨嫡系,但在战场上,骨肉相连的兄弟永远比外人靠谱。郑家的权势是郑家人一代代用族人血肉堆积起来的。

历代镇国公只有三成是寿终正寝死在京城的,大部分都是壮年战死沙场。也正是因为如此,外人再羡慕郑家权势滔天,都嫉妒不来,毕竟这样的付出,不是一般家族可以做到的。

“是。”面对兄弟,郑玄没什么好隐瞒的,他们不是家里那些长辈,“这小子心术不正,他亲娘又是我杀的,我不可能把他留在身边。”他自己是不在乎,可他要为妻子、嫡子考虑,“我也不需要一个庶长子。”他相信大兄很能体会自己的心情,他不就是婚前就将庶子过继了吗?

世子和郑亶很能理解郑玄的心态,大部分男人不一定会为了妻子守身,但大家还是希望第一个孩子是嫡出,只是他们家这一辈结婚都太晚,如果不早点生庶子,万一边关再起战事,难道让国公府血脉断绝吗?郑亶婚前没过继庶子,是因为他跟宜城的感情淡漠,如他能找琴瑟和鸣的妻子,他也不至于如此。

可是现在他那几个嫡子——郑亶嘴角微晒,他都不知道宜城那几个孩子,到底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赵王(大皇子)的孩子。他也不是没管过,但是他每次一管教,都会引来宜城的哭闹,然后

宫里就会派人来劝解。久而久之,郑亶也懒得管了,世家子是看重嫡庶,但对男人来说,嫡出庶出都是自己孩子,在正妻和嫡子不受自己喜爱的情况下,嫡出庶出还真没太大区别。

郑亶问:“过继的人选好找,但是你想好怎么跟圣人、父亲解释吗?”

“等十七娘生了儿子,他们就不会多什么了。”郑玄相信圣人和老头子也不是傻子,他们之前看中郑赢是因为自己没儿子,现在他要有了儿子,他们还会在乎庶子?

世子脸皮微抽:“你就这么肯定自己第一胎就是儿子。”

郑玄狂妄自大道:“我长这么大,就没遇到过任何不顺心的事。”就算不顺心也会被自己扭成顺心了,娇娇家里几个姐妹第一胎都是儿子,他兄长子嗣也是男多女少,他怎么可能没有嫡长子?

世子和郑亶完全不想跟幼弟说话了,就这糟心的货,居然还自诩会哄女人,都是女人哄他了吧?这一夜兄弟三人喝酒喝到了三更半夜,三人也懒得回去了,在郑玄这里洗漱后便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长乐来找王珞抱怨说:“喝了大半夜的酒不说,一早回来还是醉醺醺的,都一把年纪了,也不知道保养保养身体。”

王珞忍着笑说:“我瞧他们三兄弟也是难得如此?”

长乐道:“你嫁进来晚,不知道,这三兄弟以前没成亲前,最会的就是狼狈为奸,也亏得郑玄小了这么多岁,还能跟他们玩一起,那两个老不要脸的。”

王珞也很奇怪郑玄三兄弟感情如此好,按说镇国公这么对郑玄,三兄弟感情应该很一般啊。

这事崔氏倒是明白点,毕竟良国公当年也曾入伍,“武将世家的兄弟感情都不错,毕竟上了战场要随时给兄弟挡刀的。”

王珞不理解的问:“那些庶出的孩子为何甘愿为嫡出牺牲?”

崔氏道:“也是在郑家庶子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要在别人家里,他们也只能当下人。”崔家这样奴婢生的庶子女,大部分依然只是仆人,就是替崔家管些重要的家业。

王珞一想也是,这年头庶子想要出人头地太难了,也不一定是嫡母打压,而是本身家族资源有限,总要先培养嫡子再考虑庶子,除非那庶子才华格外出众,比如他们家三郎,王珞对王小四已经佛了,他能上就上,不能上就专心将政治资源倾斜在三郎上,小四只要安安心心当个富翁可以了。

崔氏又问王珞:“你要跟你阿翁合开书馆?”

王珞微微颔首:“我想开个书楼。”郑玄给自己的产业中有个书肆,那个书肆几乎是年年亏钱,王珞派人去看了看,发现书肆里书种类齐全,几乎全是雕版印刷,少数是手工抄写,每天来书肆的人极多,但都是来免费看书的,很买书的人很少。

时下

书籍很贵,能读书的学子也不是人人都富裕,所以很多人喜欢去书肆看书而不是买书。当然大部分书肆是不允许学子如此的,郑玄不在乎这点钱,又想刷个名声才如此,渐渐的来书肆看书的人越来越多,那间书肆也成为京城大部分学子最爱去的书肆。

王珞觉得这么多资源放着有点太浪费了,准备把书肆改进一下,见书肆客源分流,有钱买书的就提供精装雕版书籍,经济拮据的可以购买木活字印刷出来的书,实在没钱的也可以来书肆免费看书抄书。

她还会在书肆边上开个酒楼,提供价美物廉的吃食。这样不一定能赚钱,但应该不会亏钱。在做生意方面,王珞觉得跟外翁合作很愉快,所以她才找良国公,果然外翁还是一如既往的爽快,一口就答应了。

崔氏忧心忡忡的说:“你可要小心点,万一亏了怎么办?”

王珞道:“阿娘放心,我会小心的。”要在现代,她可能还会担心生意不好做,可现在做什么生意都可以转成独门生意,她有什么不好做的?王珞要翻建书肆,可不仅仅为了赚钱,主要还是看中来书肆的那些人,文人学子八卦起来,可不比三姑六婆弱。

把书肆掌握手里,就等于多了一条消息源。这也是郑玄放任书肆借书给学子看的主要缘故,但是他没生意手段,不会赚钱,只能亏钱。王珞不保证能赚大钱,但小钱足够。王珞还隐晦跟外翁提起并州的蝗灾,让外翁多留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王珞到时候是准备联合宫里的贵妃、贤妃和几个大家族一起建立粥棚的,能救多少是多少。郑家一个人出手太显眼,几个家族就不怕了。这也是外翁会给自己这么多钱的主要缘故,不然开个书肆哪里需要这么多钱?

虽然王珞跟外翁从来没说过将来的路,但她感觉外翁几乎将大部分注都压在自己身上了,这让王珞很感动,她自己亲祖父都没这么信任自己。在京城附近收粮太惹人注意,王珞让陈敬和千树两人去隆平府收粮。

她借用了郑玄的特权,动用了官船运粮食,时下京城和江南之间有水路,但大部分水路都是官道,其间关卡林立,只有官船路过时才不用接受关卡检查,更不用纳税。王珞为了这事找郑玄时,还有点不好意思,郑玄倒是一口应了,他的确需要粮食。

郑家良田万亩,但这些良田都是世子和郑亶在管,郑玄不管家里的内务,他也不可能要家里的粮食,本来他想让属下去外面运粮,但是王珞说隆平府粮食多,他就让陈敬带了一队私兵去隆平府买粮食。而等陈敬、千树带着大量粮食时,郑玄才对隆平府才有一个真正直观了解。

以前隆平府在他印象中只是一个化外之地,没想那个地方粮食产量居然比北

方高出三成左右,难怪妻子说如果能将江南开发出来,整个大夏都不愁没粮吃了。只是南方瘴疠横行,稍有不慎便会染病而亡,郑玄目前手上的私兵人数不够,他也只能暂且压下在江南开荒的心思。

陈敬和千树回来后不久,并州的蝗灾也彻底爆发,而匈奴也因蝗灾影响,再次南下抢夺边境地区的粮食奴隶,这不算太战事,但世子还是带着两位长大成人的嫡子去边关了。即使大夏这些年都无大战事,国公府承爵一脉,年轻男子都会随父兄一起去战场历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