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1 / 2)
胤祯前脚刚进永和宫,后脚这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一个年龄刚满十二周岁的皇阿哥,在还没有入潮的情况下,并不怎么受人关注。
受人关注的是丰台大营,是乾清宫里康熙的意图。
这是第一个在上书房还读着书,就直接被安排去军营的皇阿哥,尤其又是丰台大营,这么一个敏感的地方。
倘若被安排去的是十三爷,可能大家还能找到皇上这么做的理由,毕竟十三爷是太子的人,直郡王掌管兵部,安排太子的人去丰台大营,也是能让人想得通的。
但十四爷,那位说低调也不怎么低调,可高调的却总不是地方。
跟去南巡的人都知道,这位在行宫几乎是日日都要往外跑,而且次次都不空手回来,那民间的小玩意儿也不知道有什么稀罕的,能让十四爷沉迷那么久。
而上次一起伴驾去塞外的人也知道,十四爷独一无二的面纱,从鼻梁到下巴严严实实的糊住,而且是被固定在两个耳朵上,并不是像寻常的面纱那样,直接系在脑袋后头。
总之这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孩子,若不是出身永和宫德妃,在皇上众多的阿哥当中,那肯定是不起眼的,就像默默无闻的十二爷一样。
同样是站在朝堂上旁听,同样没能领到什么差事,九爷和十爷就很有存在感,让人忽视不得。
十二爷跟殿上的柱子也没什么区别了,任谁也不会在朝堂上关注一根柱子。
可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十四爷,一出现就是大招,那可是丰台大营啊。
但凡是消息灵通的,甭管是皇阿哥,还是朝臣,还是宫妃都已经琢磨开了。
永和宫里,德妃看着明黄的圣旨,差点一巴掌打过去。
再平稳的心性,这会儿也稳不住了。
“你真去找皇上了?就这么直接说的?”德妃皱着眉头道。
自家孩子是什么德性,她还不知道吗,跑过来跟她说想要定婚的时候,那叫一个理直气壮,既没有少年人提及婚事的羞赧,也没有求人时该有的态度。
她是十四的额娘,十四是她最为疼爱的孩子,母子之间亲近,想说什么话直接就说了,她心里不觉得别扭,反而是欢喜更多,孩子是跟自己不见外。
但十四倘若用同样的态度去对皇上,也这么不见外,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皇上现在或许不会恼怒,但将来想起来的时候,未必不会恼怒。
胤祯痛快的点了点头,“皇阿玛英明神武,我什么心思都是瞒不过去的,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直接说。”
左右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他又不是剑指太子之位,更没有觊觎皇位,想要从上书房结业,想要出宫开府,这还不是皇阿玛两句话的事儿,而且也不会损害任何人的利益。
德妃真觉得该跟小儿子好好掰扯掰扯了,她当年只想着让小儿子跟皇上多多亲近,赤子之心那是最好的了,所以并没有向小儿子灌输太多皇权至上的想法。
但现在看来,十四脑子里明显是缺少了这么一根筋,只有六七岁的小孩子,如果对皇上是这样的态度,那还能赞一句父子天性。
但到了十几岁的年纪,如果对皇上还是这副态度,那就是对皇上、对皇权的不尊重了。
从宫女子到德妃,没人比她更清楚,帝王能有多大的权利,让人一日入地狱,一日入天堂。
“你皇阿玛跟天底下其他普通的阿玛不一样,他先是大清的皇帝,再才是你的阿玛,你不止要把皇上当成阿玛来敬爱,还要在心里意识到这是皇上,他管着这天底下所有的事情,是这天底下所有人的阿玛……”
德妃已经将左右屏退,但她生性谨慎,说话不留半点儿把柄,即便有人把她的话完完整整的呈给皇上,也不会遭了忌讳。
胤祯在这方面的觉悟,是远远不及额娘,不及四哥的,她心里明白额娘说的是对的。
但人的三观,并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被打碎了重组,他知道皇阿玛是大清朝的皇帝,但是他对‘皇帝’这个身份本身就没有特别多的感知,心里的敬畏比旁人要少。
胤祯该听的全听了,也试着走心了,只不过这些话难以说到他心眼儿里头去,至于后续的成效如何,他自己也无法预测。
孩子大了,德妃头一次有一种不知道该如何教的感觉,都是她生下的孩子,明明老四一点就透,但到了小十四这儿,她话都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这孩子还似懂非懂呢。
德妃重重地叹了口气,“你只要记住行事切莫莽撞,有事情多同你四哥商量,他让你怎么做,你就是想不明白,也先按照你四哥说的去做。”
老四是个外冷内热的性子,别看时常冷着一张脸,很是不近人情的样子,可那孩子心里还是软的,所以才会在她和孝懿皇后之间这么为难。
她跟老四固然心里头有疙瘩,老四和老六以前处的也不怎么样,但老四跟小十四的兄弟之情没掺杂别的,小十四近两年来也愿意听他四哥的。
有老四看着,十四应当闯不了什么大祸。
这话没毛病,在提前知道未来大致走向的情况下,胤祯傻了才会跟未来皇帝作对,再说,四哥那个人做皇帝好不好,他不知道,但是作为兄长,在他这里是绝对合格的。
胤祯出了永和宫,就安排人收拾东西,打算明天一大早,就带着圣旨去京郊西南部的丰台大营,可惜他现在还不能出宫,否则的话,应当把这事告知四哥一声才对。
四贝勒早就已经搬到宫外的贝勒府去了,但阿哥所里的其他兄弟也还在,从九爷开始一直到小十五,都在阿哥所里住着呢。
基本上是刚进阿哥所,胤祯就被哥哥们围住了,至于小十五,现在成了唯一一位还在上书房读书的阿哥,等小十六也进上书房读书,那就是明年的事儿了。
也是可怜。
十二哥显然就是过来凑份子的,站在边上,既不往前靠,也不说一句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性格内向呢,实际上人家只是跟他们这些兄弟们内向。
十哥是最为激动的了,胳膊直接架到他的脖子上,之前去演武场练武都要躲着他的人,现在倒是说起了往日的兄弟情。
这也难怪,十哥爱武不爱文,丰台大营也是十哥想去的地方。
九哥笑的像只狐狸,他的重点明显不在丰台大营,而是想要问清楚乾清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