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1)

加入书签

韩夫子把谢行俭和赵广慎单独叫到书房,问两人的心得体会写的怎么样。

两人闻言,规规矩矩地起身掏出几张散纸递过去,韩夫子先看的是谢行俭写的诗赋心得。

谢行俭这几年尤为注意他的字,平常除了临摹韩夫子送给他的楷书字帖外,他还专门去学读帖,在楷书的基础上,他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执笔时,逆入平出,提按起主,写出的字没有草书潦草,也不似楷书那样端正,写到尽兴时,通篇字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韩夫子低头翻阅着谢行俭的心得,见上面的字落笔舒展,收放自如,不由赞了一声,“你的字有长进,大小相兼,疏密得体,不错。”

谢行俭听了这话,精神一振,不禁微笑起来。

韩夫子教授的是楷体,楷体的实用性很强,但就艺术性而言,楷体不占优势。

自从知晓科考学官偏爱写字写的好的学生后,谢行俭便有意识的改变他习惯用的楷书,在其基础上,他融汇上辈子的行书风格,书写时注意起笔和藏锋,慢慢的他便练就了一手行楷。

这种书法实用性和观赏性比较相得益彰,落在洁白的纸张上,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融,很是赏心悦目。

韩夫子摇头晃脑的吟读完,又拿起赵广慎的接着看起来。

半晌,韩夫子才将手上的文章放下。

谢行俭和赵广慎飞快的交换下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掩藏不住的担忧。

以往韩夫子每次看完学生的功课后,都会将人骂的狗血淋头。

果然,韩夫子单手在两份功课上敲了几处,正待开口点评一二时,韩夫子抬头见面前的两个学生吓的脸色一白。

顿时乐的挑眉,目中擒笑,“今日不骂你们,你们接下来好好听着便是。”

谢行俭和赵广慎闻言心中不由一舒,弯腰拱了拱手,示意韩夫子只管讲。

韩夫子在太师椅上蹭了蹭,寻着一个舒服的姿势半靠着椅背,招了招手,让两人一左一右的站到身侧。

“先说帖经。”韩夫子指了几处,“童生试侧重考经书,你俩考过县试应该能体会到这点。”

两人点头认可。

谢行俭事后针对题库做过分析,县试几场考下来,虽然墨义分值高,但只要认真写完,就会发现经书的知识点贯穿整套考卷。

“之前你们考的都是小题,无外乎是从圣人文字中割裂拼凑的章句,你们只需熟读四书五经即可,做起这些毫无悬念的题当然是小菜一碟。”

“但仅仅只会背,只会套句子,这种法子用在府试上可要不得。”韩夫子读了几句赵广慎写的,语气不由的严厉几分,“你看看,你看看这几句,题没破对,意也没立好。”

说着狠狠挖了一眼赵广慎,恨铁不成钢的出口骂起来,“你看看你后面写的东西像什么话前面几页写的尚且说的过去,越到后面越糊弄人,句式颠三倒四不说,前后语压根就不着边际。”

“还有你”韩夫子抬头觑了一眼谢行俭,“你别以为字写的好看就完事,虽说学官第一眼看的是你的字,但写的好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你若是诗文填的差,再好的字也没大用处。”

谢行俭被韩夫子的一顿批吓了一跳,旁边的赵广慎也好不到哪里去。

韩夫子气的胡子直往上翘,突然起身背着手在屋子里快步的来回踱步,走了两圈停下来拿眼睛瞪着两人,“你们一个不擅长写诗,一个破题不精,你让老夫说你们什么好”

赵广慎被骂的垂着脑袋不敢出声,惨兮兮的站在那一动不动。

谢行俭见状,无声的瞟了一眼并排的鹌鹑赵,无奈的上前一步,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拱手表达歉意,“夫子莫气,是学生们的错。”

赵广慎被谢行俭小小的踢了一脚,反应过来后急忙跟着拱手赔罪。

半晌,韩夫子消了会气,又坐回椅子半躺着,眉目间舒缓平和,沉声道,“你俩也不是一点进步都没有,谢行俭后面做的两首咏梅诗比之以往的水平要高上不少,赵广慎呢,开头几道小题破的虽称不上精致奇诡,但几个要点齐齐整整,明明白白的列出来,倒不失洒脱平稳。”

听罢,谢行俭心里有些满意,脸上也带出几分笑容。

之前在家写咏梅的诗时,他心里暗暗沉思过,上辈子他从小就背诵各位大诗人做的咏梅、颂梅、爱梅的诗句,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他张嘴一口气就能背出不下十首。

这些诗,无论是哪一首,皆是语言文采斐然、见解入木三分。

假设他拿出来套用,肯定会受到韩夫子的夸赞。

可拿着笔,他迟迟不敢落下,脑子里经过一番天人之战后,他最终还是选择自己琢磨好。

那两首看好上去还不错的咏梅诗,是他绞尽脑汁花了一天半的功夫才作出来的。

说来也是惭愧。

谢行俭微微的低下头,小声的哀叹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