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2 / 2)
所谓的双弯追踪箭,可自动转向两次。
当初班主任所说的“一级弓箭手的追踪箭,可以有十八次转弯变向,最大射程四千五百米”就是由它演变而来。
追踪箭会随着弓箭手的能力上升而升级,十级弓箭手要求可以射出三弯,九级要求五弯,等级越高的弓箭所射出的追踪箭转弯能力越强。
所幸在高中的学生当中,能够射出双弯极其不易,鲜少能有三弯的例子。
若是再来两弯,等身后的重剑士赶来一并攻击,那沈芙嘉恐怕真的会被打得极其狼狈。
不过如今留给沈芙嘉的调整时间也为数不多,刚一甩开缠人的追踪箭,身后的胡杨忽地一颤,枝叶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裸露的地表又是一阵摇晃,刹那之间,追着赶来的土系重剑士已至。
她手中的重剑自脚旁斜扬,携着几缕黄沙,自下朝沈芙嘉腰腹砍去。
脚下的土地震个不停,在这样颠簸不稳的土凝空当中,沈芙嘉身体很难控制住平衡,绝无力和一名重剑士相抗。
前路被树阻拦,唯一的逃跑途径上有了阻碍,就算真的跑了出去,可别忘了,还有一名弓箭手不知躲在哪里,只要沈芙嘉稍一露头,就有被射杀的风险。
重剑士眼眸透出了两分嗜血的兴奋,看来这场比赛的首杀将由她收下。
双手紧握,这一击必杀,她要洗刷上局的耻辱,一剑斩断敌人的脊梁,用战绩证明507的强大。
这一击以雷霆之势,剑刃未至,剑风就已厉啸出了杀戮之音,沈芙嘉清楚,她一个人绝对无法同这样力度的攻击相抗。
是的,她一个人不行。
但她不是一个人。
重剑在距离沈芙嘉三寸之远时,忽地一轻,重剑士一愣,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惯性便带着她重心向前。
手里的剑忽地轻若无物,力量不匀,预计的发力点、重点、力度皆和设想中偏差太大,她不可抑止地往前扑去,整个身体突然陷入一种奇妙的状态里。
这是个很好的状态,力量、速度大幅度被提升,但这更是一个陌生的状态,是她从未感受过的状态。
自己的身体是怎么了?
重剑士甚至顾不上去攻击沈芙嘉,她陷入了惊恐当中。
沈芙嘉是个普通的轻剑士,显然不会有控制人体这种逆天的技能,难道是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吗?是这半个月练习过度损伤了哪里的肌肉关节吗?
她不知道,毫无头绪。
身体不受控制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别说是这些天天训练自己身体的攻科生,哪怕是换作一个普通人,一旦某天早上醒来,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不受自己控制了,那也是一场让人惊悚的噩梦。
然而这还没完。
轻,仿佛只是她一瞬间的错觉,在剑身错过了沈芙嘉之后,忽地又变回了原来的重量。
如果是平常的重剑,任何重剑士都能轻易驾驭,可这是在突然减重后又突然增重的重剑,手里的棉花忽然变成了杠铃,重剑士的力量未绪,被二十来斤的剑直接带着砸向了地上。
沈芙嘉眯眸,抓住时机,双脚扫地分开,使两腿与肩同宽,将自己钉在震动的土地上,保持住上身的平稳之后,气沉丹田轻剑骤亮,一剑刺向对方后心。
她从来不是一个人,她的圣女在不远处为她祈祷祝福——
在否决了严煦的方案一之后,宓茶选择了同行。
就在沈芙嘉前往绿洲,吸引了507几人注意力的时候,她裹着严煦的随身防护罩,悄悄往前躬身潜行了八十余米,趴在了一块岩石之后。
而柳凌荫则在她身后二十米远的方位潜伏,严煦蹲守在最开始的地方,距离柳凌荫六十米。
沈芙嘉将在绿洲边缘来回试探,尽量把人逐一从中诱引出来,进入绿洲之外,408形成三道防线之中。
第一道防线由沈芙嘉和宓茶组成,在通过对沈芙嘉30%的单人增幅提高力速的同时,由宓茶见机对敌方施放增幅,扰乱对方的平衡感,为沈芙嘉制造敌方漏洞。
第二道防线由柳凌荫固守,为主要输出区域,第三道则由严煦远程协助。
沈芙嘉作引,但这个引不再是单纯的炮灰,而是导火索,将507逐步导向炸药堆之中。
如果绿洲里没人,那是最好不过,她们便可以进入寻找标记物,或是埋伏。
可一旦有人,也并不是非要进入绿洲里埋伏不可,在外围形成包围圈一样行之有效。
这三道防线依次相距十五米、二十米、五十米。
最前面的十五米是宓茶距离绿洲的距离,这个距离能够保证她看见外围的情形,见机施展增幅。
二十米是柳凌荫距离宓茶的距离,一旦沈芙嘉不支,或是宓茶遇险,她能立即前往支援。
最后的五十米是严煦离柳凌荫的距离,严煦的最大攻击直径为六十一米,同样,在第二道防线出现敌人时,她可以有效地为中场支援。
三道防线紧密相扣,将四个人的小队伍最大程度利用。
三人躲在岩石后面,挡住了对方弓箭手的视野,从绿洲的方向来看,很难发觉石头后面有人,尤其是严煦,她基本不在弓箭手的射程范围之内。
如果一切顺利,这会是场不错的比赛。
眼下,第一道防线已经开始奏效。
宓茶的增幅施放本来是为了保护她自己的手段,但如今应用在敌方身上,虽然耗能略大,但效果颇好。
重剑士失去平衡,眼见就要摔在地上,沈芙嘉当即落剑,毫不留情朝她致命的后心口刺去。
她明白507的不甘,明白507多么需要一场胜利,但她也一样需要这五分的加分。
她要把胜利带回,为了她自己,更为了加冕她的圣女。
唯有胜利的荣光,才能令她能够留在一班、留在408、留在自己的身后。,,网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