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感是优秀者的特质,它属于每一个人(1 / 1)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其实都充斥着一种矛盾感,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而已。——题记
在军训的这段时光里,身为局外人,但同时也是局中的人的我,总有些异样的感受……我总喜欢关注细微小事;我时常听见或看见,一句句短而精悍的言语,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比如说,这风有点小大啊;这风有点小大啊……这些事件或言语,虽然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充斥着一股别样的矛盾感。
这些别样的矛盾感,不禁让我想起,一位十分特别的老师,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脑中是否两种截然不同并且互斥的观点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独立行动能力(by朱昊鲲)
这一次的军训在我看来是因为有了这些矛盾感而变得与众不同。
这次军训我看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团结精神;坚定的集体主义精神……但除此之外,我看到了群体中个性的展示,我想我可以愈发坚定的认为个人主义是并没有错的,如果非要说错了,那就是个人主义,容易过度,从而造成个人私欲泛滥……所以我想我更加能明白,荀子克己复礼的观点。
从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到荀子提出人性本恶,这两个观点的出现其实相差了几十载。我想荀子并非不认可孟子人性本善的的观点,只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荀子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从而,提出要用克己的手段让人回归善的发端从而达到互复礼的目的
这好似一个循环,一个人白白净净的来到这个世界,带着最纯粹的善良去面对这个世界,可因为世界的纷扰好与坏的影响,一个人逐渐变得矛盾,逐渐从善的本性转变成人性的恶。
在这个契机下,荀子顺应时事变化,提出人性本恶,要用礼制达到复礼的目的。渐渐形成一个挣脱不断的轮回:人性本善—人性渐恶—回归本善。
看到这你有没有发现,人生来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只是他们利用学习的禀赋去改造了自己也改造了这个世界。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贤人们就已经提出了天下大同的观点。这与当今时代的共产主义思想不谋而合。
这次军训,让我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和人的个性,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一个个个体上。也难怪古斯塔夫?庞勒会写出《乌合之众》这本书。根据马克思的观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会消亡。那么,作为阶级斗争的产物的国家自然也会消亡,到那个时候作为个体的人应该靠什么去联系……这是我的疑问;但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在古代先贤留下的文献里面找到答案。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他的作品《示儿》中这样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期待后人能够在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告诉我答案。以上是军训带给我的别样感受,我期待这篇作文也能给你别样的感受……
(记于2021年军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