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智哉陈婴 陈王心思(1 / 1)
一个时辰后听得帐外马蹄声大哗,项梁等人便出帐查看,只见项羽与一瘦高中年男子联袂而来。未及项梁开口项羽便大喜道:叔父,真好事也,我军刚渡江攻占广陵便有贤人来投。“哦,这是哪位英雄啊”,说罢项梁迎向前去施礼。只见那人回了一礼道:卑职东阳小吏陈婴,闻听元帅乃项燕之后特来投靠元帅,望元帅收纳。说罢深深一揖。众人听后却是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起来,“果然是陈婴啊!”、“那小子说的很对啊”。众人交头接耳起来,并不时望向不远处的韩信,项羽见此不解问道:叔父,你们在说什么呢?韩信怎么了?他又惹事了?看我砍了他!话毕便要抽剑去砍韩信,却被项梁按住了抽剑的手。项梁笑道:真是天助我等,今日双喜临门了。走,进帐详说!说罢将陈婴请进帷幄。众人跟了进去,项梁吩咐设宴款待陈婴,暂且不表。
却说这陈婴因何来投项梁呢?原来东阳少年见陈胜起兵之后天下皆反,众少年便聚集起来商议起兵响应陈胜。杀了县令之后少年们却发现众人威望不够,没人做的了这个首领,便商议推选一人为首。少年们最终商定了一个人,此人便是陈婴。陈婴原为东阳县吏,因平时为人诚信谨慎,做事深得百姓赞扬,此时便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于是众少年便一起到陈婴家请他出山为首领,陈婴犹豫后推辞道:我德才浅薄又孤陋寡闻,这样的大事不是我能做的了的啊,你们还是请另请贤人做首领吧?众少年却是不依道:非你不可,这东阳除了您还有更合适得吗?你要是不同意的话我们便死在您面前,反正我们杀了县令已是死罪,就请您杀了我们吧。说罢将县令首级与带血的剑呈于陈婴面前,然后众人大哭起来。陈婴见此知道少年们这是要兵谏自己,自己敢不答应的话,下场不会跟县令有什么区别。便犹豫道:承众英雄看得起陈婴,我听说天下刀兵四起,暴秦不得人心如此,是上天要亡它啊,这首领我便先代理几日,日后有更合适的英雄,咱们就请他为首领如何?众少年见眼下只能如此便欢喜道:唯大人之言是从!陈婴答应的爽快,心里却是忧虑不止,他平时谨慎从事从未有这样的事发生,何况是谋反掉脑袋的事,因此陈婴忧心忡忡,直到回家仍是如此。
陈婴之母见儿子神色不对,又茶饭不思,便问道:我儿何事忧心如此?说来听听,为母也许可解你忧愁?陈婴犹豫再三便讲与母亲听了。陈婴之母听了大吃一惊道:我儿,你万万不可做这首领,我听说自古贵人都是代代相传而来,我自十五岁结发嫁入你们陈家,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你们陈家祖上出过什么贵人,常言道:无故而贵,非祸即殃。何况是谋反之事?你快推了这个首领吧。陈婴却是苦笑道:母亲,这却推辞不得,那少年们是逼我做的,不答应便要杀了咱们啊!陈婴之母听罢沉吟良久道:不如这样,我听说江东项家已经起兵了,想必很快便会渡江而来,你平时多探听消息,若项家渡江你便去投靠他,这样我们不做首领的话,事成了少不了封侯拜将,事败了因为你不是首领,朝廷也不会太下力气抓你,这样不就容易逃跑了吗?陈婴听罢大喜道:母亲之言真乃金玉良言,儿便如此行事。果然这陈婴听母亲话日日派人去江边侦探,看项家是否渡江。才得知项梁渡江,陈婴便率东阳县起事士兵两万人来投靠项梁。这陈婴靠着自己的谨慎和聪明的母亲在这乱世存活了下来,并最终如陈婴之母所言封侯拜将,并且后人四次与刘邦联姻,著名的成语“金屋藏娇”的女主角陈阿娇便是陈婴之曾孙女。这陈家富贵长远真是幸事,后文会讲到暂且不表。
且说这项梁将陈婴等人迎入大帐,分宾主各自入位,一番交谈之后项梁对陈婴很是欣赏,加上陈婴在项梁刚渡江便来投靠,并带来两万兵马大大增强了自己实力,不由心中欢喜得很,便与陈婴纵酒酣歌,尽兴时便安排军士于大帐之内来了一场军舞,项庄、项佗、项声、项冠、项婴等晚辈也看的热血加入其中,一时间大帐之内军歌嘹亮、军舞雄壮煞是热闹,宾主自然无不尽欢。
欢尽愁来,听罢陈婴对江北情形的介绍项梁不由愁上心来。这却为何呢?原来项梁等人本打算渡江投靠陈王来的,却不料陈王竟然已经被秦将章邯击溃下落不明,这让项梁难以置信。
那么陈胜、吴广如何这么快就败亡了呢?话说陈胜吴广于七月起兵之后很顺利,一路攻城掠地,到攻占楚国旧都陈县时,已经发展到了兵车七百多辆、骑兵一千多、步兵数万人。攻占陈县之后陈胜召集父老议事,父老们都说暴秦无道惹得天下怨恨已久,早就盼望着天降圣人带领百姓们诛灭暴秦,如今将军你披坚执锐首倡大义,为天下百姓起兵,按功劳您应该称王啊,这样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号令天下,天下英雄听闻反秦有了主心骨,肯定会争着来投奔您的啊。当然也有人反对陈胜成王,比如曾经在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门下做门客的张耳陈余等人说将军您当初起义时以复兴楚国为名义,并利用项燕、扶苏的名义起兵,如今才攻占了一个小小的陈县便自立为王,这样会使天下英雄认为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起兵的,您应该复立原六国后人为诸侯,这样您就相当于有了许多帮手啊,当您兴兵攻秦路过各地的时候,这些诸侯们都会开门欢迎和支持您的,这样不是事半功倍吗?当您诛灭暴秦以后建都关中,再以德化来抚驭天下,又有谁敢不听从呢?这样您的霸业就成功了啊。
张耳陈余的话有一定道理,比如复立诸侯以分秦兵之势,大家合伙跟朝廷干。有人说了不分诸侯不行吗?分封诸侯不就是分自己的权力了吗?若是这些诸侯不听话了,自己不就成了孤家寡人了。比如分封诸侯的周朝,后来周王便成了吉祥物了,没人把他当回事了。这个其实分不分封诸侯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实力如何,周王成了吉祥物并不是因为分封,而是自身实力大大缩水的后果。之所以说张耳陈余的话有一定道理,是因为在那个始皇帝刚刚灭六国废分封的时代背景下,分封是根植于所有人心中数千年的统治制度,是理所应当、顺其自然的。加上秦朝不过十几年便失国,大家就把秦亡重要原因之一归结为始皇帝废分封。其实任何一项政治制度都有其惯性,作为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也不例外。
至于张耳陈余所说的“以德服人”而称霸,显然就是孔子那一套了,孔子奔走诸侯之间矢志于此,最终一无所成便很能说明问题了。须知所谓仁义道德只是统治国家的辅助手段,实力才是别人能否服从你的根本,在乱世无实力而行仁义,那就只会提前领盒饭下场。陈余是儒生有此观点不足为奇,他自己最后也是因固执于所谓的仁义而兵败身亡,可悲可叹的很!当然他看到了当时时代背景下分封有其必要性,也算是个智者。因为人性自私,打个比方,你跟别人一起创业,最后别人成了老板,这时该分利益了,我想无论老板给你开多少的工资都不如分给你股份,因为没有股份老板随时可以用各种理由开除你,但分给你股份就不同了,至少老板得掂量一下后果。我可以认你当老大,但我应得的你该给我。给你股份至少表明了老板对自己功劳的认可,只有一开始就有这种承诺,并施行才能更好的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打天下。当然所有老板也有自私心思,谁也不想跟别人分利益,这同样也是人性。这就考验老板如何平衡自己和员工的利益,让大家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不割肉给别人吃,最终只会自己也没肉吃,这是很普遍而浅显的现象和道理,却也是最难做到的,无他,用后文就要登场的一位人物的话来说就是: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陈胜起身佃农,心里却不甘心一辈子如此度过。看着跟自己一起耕作的伙伴怅然久之,说大家伙都是苦力,如果将来我富贵了一定不会忘了你们的!其他人听了都嘲笑道:咱们就是个苦力,想什么富贵呢?你也不过跟我们一样,能有啥区别?陈胜听了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达了他不甘贫贱的人生态度。大泽乡他与吴广谋划起义,那时只是无奈之下的拼死一搏,没想到事情竟然如破竹之势发展,很快他便席卷江淮,天下纷纷起兵响应,并尊他为反秦盟主。
攻占陈县后陈胜建国号“张楚”,意为张大、复兴楚国。在是否称王这个问题上,最终他选择了称王,实现了他自己当初富贵的愿望,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王侯将相都有种”是虚伪的王权统治宣传。但是富贵面前有几人不心动,陈胜不是圣贤做不到,他也并没有听从张耳陈余的意见复立六国之后为诸侯,而是在派主力西征灭秦的同时,分兵征讨原六国之地。他采取一切措施控制部下,部下出征时家人要留下做人质,以防他们背叛自己。他还派监军督军,甚至只是响应他起兵的诸侯他也要派监军,惹得诸侯们怨恨。部下如果出征不利,或者未经他允许干了什么事,他便召回随意杀害。还任用朱房、胡武来监察百官,有不合他们心意的就诬告杀害他们,而陈胜却很信任他们,这直接导致了他派出去的将军们都不敢回来,又在六国之后们的撺掇之下各自称王。比如陈胜派吕臣、张耳、陈余、邵骚去平定收复原赵国之地,吕臣便在恐惧之下听从张耳陈余建议自立为赵王。还比如他派原魏国之后魏咎、周市去收复魏国,却扣押魏咎不放只是让周市去征讨,周市平定魏国后,魏人拥立周市为魏王,而周市坚决不同意,请求陈胜放回魏咎,一直请求了六次,最后以不放回魏咎就自立为王为要挟才迎回魏咎。一系列的错误政策导致人心离散,他想把一切抓在手里,却最终失去了所有,包括他自己的生命。最后在章邯攻打自己的时候,那些他派出去的将军们纷纷拥兵自重,没有一个人来救他,而他自己最终却可悲的被自己的车夫所杀,实在让人唏嘘。
陈胜贫贱做佃农时曾经说过“苟富贵无相忘”,而等他称王之后,之前跟他一起耕作的伙伴听说陈胜富贵了便来找他,几次都吃了闭门羹。伙伴便在门外等他,看到陈胜路过便上去相认。开始陈胜也是款待了伙伴,带他看自己的宫殿什么的,后来呢?因为伙伴说了一些陈胜贫贱时的往事,陈胜的心腹就对陈胜说这些人口无遮拦的随便乱说,会有损大王您的威信啊,不如杀了他们,陈胜就听从了他的话,把曾经的小伙伴们都杀了。他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苟富贵无相忘”的誓言,富贵让他迷失了自己,开始骄傲自满,并变本加厉的控制部将。也许是他出身贫贱,不懂得运用分封那套互相制衡的道理,不懂得运用谋略控制部下,而是赤裸裸的用铁血手段来集中权力到自己手中。历史上出身底层的皇帝大多如此,刘邦,朱元璋就是典型。陈胜在部将攻城掠地立下大功以后既没有尺土之封,也没有王候之赏。时间久了诸将多有不满心有反心,又见陈胜连自己贫贱时的故旧都杀了,就逐渐远离了陈胜。
却来说说这章邯如何风卷残云便剿灭了陈胜起义。陈胜建都陈县定国号为“张楚”,在一番商议后决定立刻发兵灭秦,除派偏师去攻占原六国之地、江淮地区之外。主力由吴广率田臧、李归等人往西进攻,意图由荥阳、洛阳、函谷关攻入关中。为表重视,陈胜封吴广为“假王”,意为代表他自己这个真王去督军。一开始吴广大军所向披靡,很快进围荥阳,不想却在荥阳碰到了硬钉子。荥阳之所以如此难以被攻下,除了地形险要外还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时任三川郡郡守的李由,李由身份特殊,他是当朝丞相李斯之长子。
之所以要攻占荥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荥阳是通往洛阳乃至函谷关的必经之路,如果不攻占它,不但后续增援部队上不来,还随时可能被秦军前后夹击。二是这荥阳附近有秦朝很重要的粮仓——敖仓,攻占荥阳才可以拿到这座粮仓,如此大军便有了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就算你有百万雄师也会土崩瓦解。这个敖仓实在重要,历朝历代都发生过为争夺敖仓的无数大战。比如隋末各路义军拼死争夺敖仓,大家都看过隋唐演义吧,瓦岗军与王世充争的就是敖仓,其他如明末李自成也是因为夺了敖仓才迅速发展成了最强势力。当然眼下的秦末,吴广这是第一次争夺敖仓,后来项羽与章邯鏖战的关键也是在于敖仓,敖仓一失,章邯无可奈何投降了项羽。再后来刘邦跟项羽也是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拉锯,争的也是敖仓。后敖仓被项羽攻陷,刘邦不得不从荥阳逃亡。毕竟,人不吃饭是要死人的,而没人愿意饿死!
吴广等人攻打荥阳月余竟然无法攻下,死伤惨重而无可奈何,便派人回陈县向陈胜告急请求援军。却说陈胜收到消息非常重视,连忙召集众人商议如何援助吴广大军。经过一番紧急商议,决定趁秦军主力被吴广牵制在荥阳,另派周文率军绕过荥阳直奔函谷关而去,趁虚而入攻其不备。这样也可以间接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在减轻吴广一军压力的同时让秦军首尾不能相顾,如果秦军不去救函谷关,周文就直接攻打守卫空虚的函谷关,然后杀入关中。如果秦军来救函谷关,那么周文便与吴广前后夹击秦军,而且一旦秦军放弃荥阳,那么敖仓便可唾手可得。有了敖仓,义军解决军需后也可以持久作战,而秦军失去敖仓便要千里迢迢从咸阳运粮,路途遥远不说还数量远不如敖仓。这个计划实在高明,如果没有章邯横空出世击溃周文,并将其赶出函谷关,最终剿杀陈胜起义。那么陈胜很可能就会偷袭咸阳成功灭了秦朝,那就可能没有后来的楚汉争霸以及汉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