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1 / 2)

加入书签

司马公?

  听到曹休口中的这三个字,曹叡心中一开始是有着疑惑的。

  可很快的曹叡就反应过来,曹休口中的司马公说的是何人——定是那司马懿。

  曹叡第一时间没意识到曹休举荐的人是司马懿,不是他对当下的魏臣不了解,实在是在曹叡的心中,司马懿称不上“公”一字。

  曹叡依稀记得小时候,祖父曹操曾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来日会干预曹家之事,所以想除掉他。

  可曹操的这个想法,却在曹丕的劝阻周旋下打消。

  尽管司马懿最后捡回了一条命,但一向敬重曹操的曹叡,从那时起对司马懿就谈不上有着什么好感。

  而随着自身的日渐长大,曹叡是亲眼看着曹丕是如何一步步重用司马懿的,在重用程度这方面,曹丕对司马懿宛若刘备对诸葛亮。

  只是在这如泰山般沉重的期待下,司马懿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不能说他提出的建议不好,可重点是他的策略往往会慢上糜旸一拍,因此司马懿还得到了曹操“智迟”的评价。

  由于心中对司马懿的些许不喜,曹叡在听到曹休竟要举荐司马懿为镇守洛阳的大将后,他本能的蹙眉起来。

  曹叡的蹙眉,第一时间就被曹休注视到。

  曹休并不知道曹叡心中的想法,当下他只是出于一片公心向曹叡提出建议,故而他为了让曹叡接受他的这个提议,便拱手再拜道:

  “司马仲达聪明独断,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边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

  似这等柱石之臣,正是我朝当下需要的。

  先帝在世时,常以司马仲达为肱骨,司马仲达感于先帝恩德,常思报效之心。

  若陛下能重用司马仲达,臣以为我朝当复无西顾之忧。”

  见到曹叡有些不喜,曹休也不称呼司马懿为司马公了。

  可以说,曹休对司马懿的夸赞不可谓不重,但很明显这类的夸赞,并不能让曹叡这位雄猜的青年君主完全对司马懿放心。

  曹仁、曹真、张合等人当年受到的称赞难道会比司马懿少吗?

  但结果呢?

  不想起这些人还好,一想起这些人曹叡心口就隐隐作痛。

  见曹叡的蹙眉之色丝毫未曾缓解,曹休知道方才的言语尚不能让曹叡满意,于是乎他只能继续加把劲道:

  “宛城一战惊险之极,若非司马仲达镇守,则当下宛城或许已经落入贼军之手。

  司马仲达能守宛城,独不能守洛阳乎?”

  听到曹休的这句话,曹叡犹疑的神色才缓解了些,毕竟这是实打实的战绩。

  尽管宛城一战刚开始时司马懿为张飞所算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后面在张飞撤军时,司马懿还为邓艾所算,损失了牛金这员大将。

  但战争看的往往是结果,司马懿能及时调整策略最终守住宛城,那这就是实打实的功绩。

  特别是与关中战场一对比,司马懿的守卫宛城之功,就更是令人侧目了。

  看到曹叡好似产生了动摇,曹休缓缓靠近曹叡,说出了他大力举荐司马懿的第二点理由:

  “司马氏,世为河北名豪。”

  曹休的话语点到即止,可曹叡却一瞬间从曹休的话语中听出了深意。

  关中一战,张合与郭淮这两位河北名将,一投降一被俘,这对河北世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毕竟那么多河北世家子弟,能在曹魏占据如张合与郭淮般高位的可不多,可以说在以往,张合与郭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河北世家在曹魏朝堂的利益代言人之一。

  而一下子损失了两位利益代言人,一众河北世家受到的震动定然不小,震动之余,心中就会产生疑惧。

  恰恰糜旸就是善于鼓动人心的高手,曹叡之前一味的施恩于河北世家,就是不想让糜旸有机可乘。

  但施恩终究是治标,要想重新笼络在河北世家的人心,重新让河北世家坚定地站在曹魏一边,最好的办法就是帮河北世家重新选出代言人。

  唯有利益相连,才会不离不弃。

  在曹休眼中,司马懿就是最佳的人选。

  受到曹休的提醒后,曹叡脸上的犹疑顷刻间消失不见。

  而曹叡也意识到他方才的犹疑,可能会在流传出去后造成不好的影响,于是乎曹叡当即笑着对众臣言道:

  “大司马所言,朕岂不知也?

  朕在想的是,以司马公的德行与才能,又岂能以安南将军之位镇抚洛阳?

  传诏:宛城一战,司马仲达守土有功,力退强敌,迁为征西将军,持节都督河东、洛阳、关中诸军事。”

  在曹魏官制中,四征将军是地方重号将军之首,曹叡对司马懿的封拜,可以说是极尽荣宠了。

  说完这句话后,曹叡犹嫌不足,他接着对着众臣言道:

  “司马仲达长子司马师,少有令名,今拜为骑都尉,入佐中军。”

  在曹叡的话语下,司马懿与司马师都得到了人生的一次跃迁,这次跃迁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对曹叡来说,他的这番重赏,亦足以让河北世家满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