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有好东西就会有贪心(2 / 2)
他其实还想把另一半也划归牧苑的范围,但山地、树林太多,太浪费人力,也就熄了这个心思,留个打猎的地方也不错。
冀县之战缴获的马匹,大多放到了汉阳郡西北部,勇士县附近的牧苑里面,那里已经有了一万多匹河西马,将会为征西军和之后建立的金川卫提供战马。
上林苑这边,是以繁育优等战马为主要目的,种群数量倒是不用太多,现在这六千匹马,会根据情况裁汰一部分,再从别的牧场挑选一部分优秀个体,用来优化血脉。
要是能养几大群汗血宝马就好了,想一想就让人流口水,以前他看过阿哈尔捷金马的视频,那是真漂亮。
他最喜欢粉金色和银白色的汗血马,黑色的也不错,红色的也好看,栗色的也漂亮。
嗯,反正都挺符合他的审美的。
四肢修长,肌肉精练强健,头部结构紧凑优美,大眼睛炯炯有神,两只长耳线条优美且间距略宽,马蹄略小、坚硬,形状规整。
最重要的是,它跑得快,且富有活力,精力充沛,耐力惊人,行走平缓,无身体摇摆,平衡度好,前进时富有弹性和活力,快步时有如自由滑行,奔跑从容且舒缓,像是在低空飞行,跳跃时如猫一般轻盈。
阿哈尔捷金马属于沙漠马种,抗寒耐热,比其他马耐渴得多,即使在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是战马的上佳选择。
亚历山大大帝、大流士一世、成吉思汗都曾使用过这种马,据说创造过连续十天,以每天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前进的行军奇迹。
有史料记载,1935年,用84天时间完成了从阿什哈巴德到莫斯科的4300公里行程,全程包括360公里几乎没有水源的沙漠地带。
1949年,阿拉木图赛马场测验时,一昼夜最远距离测验的胜利者,是有阿哈马血统的canгak,跑过了301.2千米。
经测算,阿哈尔捷金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
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这种保持一定速度,长时间连续载重行进的耐力,一般的战马可做不到。
刘襄觉得自己肯定比汉武帝还渴望这种马,因为他有具体的目标,脑子里有具体的形象,更加了解它们的能力。
土库曼斯坦,过了大宛再向西行,咸海的南边,里海的东边,那里有他最渴望的马种。
可老曹现在还在张掖,气温降低,影响了作战,他准备留曹仁一部看守新占据的地盘,自己率大部分的士卒退回武威,来年开春再一举攻到玉门。
虽然刘襄不满意征西军的推进速度,但他不会犯隔着几千里遥控指挥的错误,那纯属是脑残,具体战况只有前线的将领才能了解,远征就得给主将便宜行事的权利。
曹操带着大部分军兵后撤,其实就是为了节省一些粮草,自陈仓向张掖运粮,两千多里地,十几倍的耗损,在那地方待不起。
现在凉州东部被孙坚彻底平定,大量的粮草正在经由渭水运到冀县,缩短了好几百里的路程,等通往金城的大道建成,运送速度还能继续加快,耗损会降低不少。
粮草会分节点,在冀县、金城、姑臧囤积,用以支撑西域的战事和河西走廊的棱堡工程。
说起棱堡,曹操所部进兵之时,会沿途绘制地图,选定地址,根据当地水文,每隔三十里左右修筑一座,设立百户所或者千户所,独立于凉州管辖之外,直接由中央控制。
按刘襄的预估,贯通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需要大概一万五千户军户,六万五千人口就地屯田,每户出一正卒,分三队轮换值役,暂定名:金川卫,主将派谁去的问题,他还没想好。
要明军略,知民政,懂屯田,允文允武,还得值得信任。
毕竟那条路,以后会跟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条流动的金川。
掌控着丝绸之路的要道,卡在孙坚和曹操之间,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局面,既要合作,也要制衡。
人选不好找啊。
到底用谁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