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漕运改革,铁道视频(1 / 2)
“陈君宠是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没有错。”竹林老宅那边的郝光明说出了他的想法。
“不过,北方的匪患、边患都是没那么容易平定的,如果没有安定的环境,百姓很难安心于生产,高产粮食推广想快都难。
所以,那些南北都适合种植的粮种近几年还是优先在南方推广比较好。
但高产粮种确实可以提高北方民生恢复速度——因此,我觉得你们可以先预估下各省所需的高产粮种份额,然后再考虑着分配。”
听了这话,朱媺娖暗自点头。
正好此时下方众臣争论告一段落,朱媺娖便将郝光明的意思说了。
陈君宠等北方督抚虽然不太满意,却也明白,北方近几年内确实难以最大化增加粮种数量。
反过来,待几年后北方真正安定下来,人口也有了一定增长,再从南方获得大量高产粮种便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
另外,如小麦、高粱等更适于北方生产的粮食,其高产粮种肯定是优先供应北方省份的。
这几样高产粮种其实对北方民生恢复已经有不小的助益了。
高产粮种的分配方案定下后,朱媺娖又提出了第二个小议题——
“说起北方诸省的发展,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便是漕运。
诸卿应该都知道,此前因朝廷在京师,以及北方边地三省多赖南方诸省的钱粮支持,故我大明对漕运极为依赖。
甚至可以说,漕运关乎着国家命脉,成为了我大明一等一的大事。”
说到这里,朱媺娖顿了顿。
众臣则微微点头。
因为朱媺娖说的很对,此前漕运就是大明的命脉。
“将大明之安危全部寄托于漕运上,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凡漕运有碍,必令国家陷入危急之中。
所以,此前两百多年,虽然漕运弊端丛生,问题严重,朝廷上下却无人敢改革漕运。
不过,之前数年天下板荡,北方诸省人口为之一空,漕运亦彻底断绝,如今正是朝廷解决漕运的好时机。
而要解决漕运问题,首要在于减少朝廷对漕运的依赖。
北方诸省人口大大减少,朝廷移于南京,这便已令朝廷对漕运的依赖大大降低。
仅如此还不够,故而朕决议发展陆路运输及海运,以分摊漕运的压力。”
听到这里,众臣都思考起来。
所谓漕运,狭义上一般指京杭大运河这条贯通大明南北的主要漕运路线,广义上却指的是大明所有河道运输。
须知,在古代陆路运输是远不如水路运输方便的。
首先,陆路运输的运输量低,人吃马嚼消耗还大。一批粮食如果通过陆路运到太远的地方去,可能还没到,就被运粮食的人和骡马吃没了。
水路运输不需要马匹,用人也少,消耗自然就少。
唯一可虑的便是没陆路那么安全——如果翻船,一整船粮食就都没了;不像陆路,车翻了粮食还能换辆车继续运送。
时人将运粮船在水上出了事故造成损失的情况称为“漂没”。
国家吏治清明、廉政高效时,漂没自然以真的居多,且整体漂没数量相当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