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出门在外 啥都不易(2 / 2)

加入书签

最麻烦的是三,人货分离。货车不能带人,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人到货未到,或货到人未到。

陆路不好走,陆路不能走。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对天州人来说,不走陆路可以走海路。

天州地区有个海门港,面向东海。通过船运,南至温州、福州、厦门和广州,北至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和大连。

只是大部分是货船,而且船期不定,不符合广大个体户追求的实用。

海门至上海,每周两趟班船,船期比较固定。

最大的好处,一是客货混运,二是船票便宜。

散舱每人五块,一二三等舱分别是十块、八块和六块。

货价更便宜,每担两块。你有力气,即使每担五百斤,也只收你两块钱。

最早的那批长途贩销客,走的都是海路。

到了上海,道路就广阔多了。

汽车和火车都可以运输。

除了海运,还有水运。沿着长江,上海的轮船可达沿江十余个大中城市。

当然,在到达上海黄浦码头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还有很多的大事小情。

从路桥到海门二十余里,需要雇用农用拖拉机。

童小芳告诉陈扬和陈福明,农用拖拉机,是这段路上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到了海门港,不能直接进港,要先去码头附近的旅社住下。

这个旅社就是海门港的港务局办的。

没有名字,没有牌子,但规模不小。

凡要在港口乘船的旅客,几乎没有不在这里住的。

因为住在这里好处太多。除了收费便宜,这里还有食堂,还允许人货共存。

最大的好处,是旅社有个后门,出了后门就是码头,走五六十米就可直接上船。

到了旅社大门口,卸下货,付了运费,再挑着货进旅社。

进去一看,陈扬才明白,这哪是什么旅社,原来就是码头的大仓库。

两边一熘的通铺,中间既是过道,也放货物,从头到尾,足有五十米长。

一个人住一个晩上三毛钱,一担货每天收费两毛,都挺便宜的。

在旅社住下后,已是下午一点,三个人都还没吃午饭。

但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去码头买票。

那时没有预售,买的就是下一班船的船票。

来往于海门和上海之间的客货混装班船,一共有两只,都属于海门运输公司。

403和405。

一个星期,两趟班船,单程三到四天。为了天州的改革开放,403和405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福明留下看管货物,陈杨和童小芳两个去买船票。

售票处就在码头入口处附近。

船票还有。403号轮船,后天早上七点钟。

散舱只剩两张票,三等舱倒是还有不少。

陈扬知道童小芳省钱,他让童小芳和陈福明买散舱票,他买了一张三等舱票。

还有货票,陈扬买了一张,童小芳和陈福明各买了两张货票。

买完船票,二人再回来,去旅社食堂吃饭。

出门在外,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食堂里无非是馒头米饭青菜咸菜之类。

好吃的也有,但很少有人舍得掏钱去买。

两人吃罢,给陈福明买了一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