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对内整治(1 / 2)
第748章 对内整治
真的,这年头,世家和世家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有些目光长远的世家,比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不管他们做出的决策到底是不是对朝廷有利,但起码对自己的家族,肯定是有利的。
但有些世家的决策真的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如这些北地秦州世家们,他们这次就真的失算了。
这次羌人的叛乱,虽然不是他们煽动的,但坐视不管,引发秦州三郡陷落,导致他们也不得不退守天水郡赚是肯定没得赚了,没赔太多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张溪听完了姜叙的讲述,明白了这次羌人叛乱的前因后果后,对这帮世家们的遭遇,还真的又乐又恨。
乐,就是纯粹的幸灾乐祸!
本来张溪就看不上这年代的大部分世家们,如今看到他们自找倒霉,当然得幸灾乐祸。
恨,是对这些世家们只顾私利的做派表达愤恨。
这帮世家,就为了一点钱粮,可以置三郡百姓的生死存亡于不顾,让三郡陷于战火.特么但凡他们早点出手帮忙,三郡百姓也不至于被羌人劫掠,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因此,当诸葛亮带领主力大军,也同样进入冀县后,张溪的第一件事,就是撺掇诸葛亮,借此机会,收拾一下这些秦州世家们。
当初为了北伐顺利进行,对本地世家采取了安抚的策略,如今看来,是不妥当的。
这帮世家就是一群白眼狼,不趁机除掉一批,以后这种事情还可能再发生。
真的,张溪不是不允许世家的存在,但这些世家得有个底线。
自己内部怎么斗都行,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还存小心思,杀多少都不嫌多。
自己内部怎么玩也行,但不能牵扯到一州百姓,如果百姓活不下去了,那么这些世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就是张溪对世家的态度。
非要举例说明的话,同是东晋时期琅琊王氏的杰出子弟,张溪可能更加欣赏王导,而讨厌王敦。
虽然王导的私心也不少,但他至少知道个内外,也有些底线,宁可衣冠南渡也不与异族同流合污。
可王敦不同,虽然也有匡扶社稷之功,但他为了权利斗争,可以轻易的发动内部叛乱,把百姓牵连入战火。
其实这俩严格说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个时代下,世家已经是很难在短期内消除掉他们影响力的存在了,张溪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多一些王导,少一些王敦。
张溪的爱恨,就是那么简单直接,因此当诸葛亮进驻冀县后,张溪直接一状告到诸葛亮面前,让诸葛亮借机收拾一下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们。
可诸葛亮不能跟张溪那样,想的太过简单。
政治这个东西,它就是个妥协的艺术虽然诸葛亮不知道这句话,但不代表诸葛亮不懂这里面的道理。
严格说来,秦州世家们这次的做法,确实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但他们的做事方式,多少还是有点底线的。
他们没有亲自下场煽动羌人造反,已经算是有节操的表现了。
这年头世家是什么德行,诸葛亮太清楚了,但问题是,这年头世家依然有效的掌握着舆论权,知识解释权。
在这两项权利没有彻底剥离前,想要彻底解决世家的问题,根本不可能。
诸葛亮只能是私下婉言宽慰张溪,告知张溪这里面的难处.你要树立个把典型惩治一下,那没问题,这次羌人作乱闹得这么大,诸葛亮也必须找只鸡杀一下,不然不足以震慑这些世家们。
但你要把他们都干掉.这太难了,对地方稳定也没有任何好处。
经过诸葛亮的再三劝说,张溪也是在没辙了.诸葛亮说的,他都懂,但他就是觉得憋屈。
可这又能怎么办呢,比张溪更憋屈的,是这个时代的百姓,可如果张溪真的把事情闹大,把这些世家们全都铲除了,信不信第一个骂张溪的,还是这些百姓。
时代的局限性就在这里,张溪没有办法改变的。
既然如此那就商量一下吧,抓哪只鸡出来宰一下!!!
这话说得的,诸葛亮都无语了.赶紧打发走张溪,让他别掺和这里面的事儿。
抓哪只鸡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你张元长看谁不顺眼就能直接宰了的.这事儿啊,还是诸葛亮自己来吧,让张溪参与进来,那才是真的容易坏事呢。
再一个,诸葛亮也没那么简单的就打算放过这些世家们,在那只鸡的剩余价值压榨完之前,还不会那么轻易的下手。
因此,隔天,冀县城内就有消息灵通人事传言,此次平定羌乱后,诸葛丞相有意追究秦州各级官吏的失察之罪。
这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如今羌人叛乱闹的那么大,总该有个人出来背锅负责.只是这人到底是谁,可就不好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