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2 / 2)
之后之后的事情,郭淮就更加看不懂了。
秦朗确实不是夏侯楙,他可比夏侯楙那个自大又自负的蠢蛋要强的多。
但有一点,秦朗还是有些缺陷的。
秦朗根本没有指挥骑兵的作战经验,或者换句话说,这就是秦朗第一次上战场指挥作战,他连步兵的指挥经验也没有。
但秦朗终究是读过一些兵书的,这一路上小错误虽然不少犯,但基本没有大错,也按照郭淮的期望那样,有惊无险的堵住了长安的蜀贼援兵。
可问题是,蜀贼援兵的应对,也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不仅仅是秦朗这个战场菜鸟看不懂,连郭淮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点看不明白。
蜀贼援兵居然就地扎营驻守,摆出一副防守的架势,再没有往槐里前进的意思。
所以.这帮蜀贼到底是干什么来的?!
面对敌军拦截,不思突破围堵,逃入槐里城或者撤回长安去,反而就地扎营,妄图依靠营寨的优势,在野外跟骑兵交锋?!
真的,不说后勤补给的问题,就光说营寨木质营寨能挡住骑兵的进攻么?!
别的不说,骑兵只要发动齐射,你营内有多少士卒够五千骑兵消耗的?!
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要是在距离槐里县不到五十里的地方被魏军围困消灭,对槐里守军造成的士气影响,那也是非常恶劣的。
所以,这支蜀贼援军的将领,到底是怎么想的?!
郭淮是真的搞不懂,而陈祗呢陈祗是没办法。
陈祗的作战目的,从来不是去救援槐里。
根据诸葛亮私下给他的命令,是让他带着这一万人尽量的远离长安城,消除隐患。
至于槐里方向,只要给守军看到援军到来的希望,促使槐里继续坚守就可以了,如果能迫使郭淮分兵,那就是意外收获了。
陈祗非常清楚自己的作战目的,所以才会选择一天行军二十里的做法。
一方面,陈祗是奉命行事,意图用自己的援军部队吸引郭淮军团的注意力,那他就不能行军太快,要给郭淮反应的时间。
另一方面这里面也有陈祗的锅。
陈祗也是第一次领军作战,他同样没有战阵经验,一直以来,他都是处理政务的文官,这次是因为长安实在没人可派了,诸葛亮不得不启用陈祗和蒋琬这两个文官领兵。
所以,陈祗其实并没有带领一万人作战的经验,很多事情他都需要自己去摸索。
真不要以为领兵作战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人数上万后,每个士卒的想法到底如何,怎么在行军过程中保证大家的士气,又怎么在这一路上防备敌军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举个例子来说,现代人大多都有参加旅游团的经验吧,想想出去旅游的时候大家是什么心态,代入到一般士卒的心态里,就可以了。
那才不过是二三十个人而已,就能产生三四十种心思.如今陈祗带着的,可是一万人。
真别指望这年月的士卒能比出游的游客更有纪律性,更别说陈祗带领的,就是一帮乌合之众。
所以啊,一天行进二十里,既是陈祗按照命令行事,同时,也是陈祗能带着这群乌合之众行军的极限速度了。
但也托福于此,当秦朗带领五千骑兵靠近陈祗的万人队时,陈祗的步卒们才慢悠悠的吃过早饭,还没来得及拆了营帐上路呢。
这下好了,也别上路了,直接就地加固营寨,摆出防守的架势吧。
来的要是步兵,那说不定这帮乌合之众就一哄而散了,逃离战场或者逃回长安,这都不是陈祗能拦得住的。
但谁让来的是骑兵呢?!
两条腿的人,怎么可能跑的过四条腿的骑兵?!
这时候要是选择逃跑的话,那不用多久就会被骑兵追上,而五千骑兵的数量,也足以保证大部分的人都逃不脱这样的追杀。
因此,倒不如就地扎营防守,等待长安方面派出援兵来接应大家,撤回长安。
陈祗的口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秦朗的快速逼近,也给了陈祗施展自己口才的机会.在这么恶劣的情势下,守卫营寨,还真的是唯一的出路。
至于长安的援军接应.陈祗知道,长安是不会有任何援军过来接应他们的,这就是陈祗的托词,是在哄骗这帮乌合之众。
这么一来,陈祗还是能继续完成诸葛亮的命令,既拖住郭淮的一部分兵力,也不会让这些乌合之众败退回长安去。
至于之后要怎么收场说实话,陈祗自己也不知道。
哄骗自家士卒的事情,可以撑一时,但撑不了太久,更别说这帮所谓的士卒,不过是一些走私粮队拼凑出来的乌合之众。
陈祗只能希望,吴懿率领的北军,能在他撑到极限之前赶到槐里,发动对郭淮军团的围攻。
否则的话,那陈祗可能只有战死在自家乱军之中这一个下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