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撤军计划(1 / 2)

加入书签

第1151章  撤军计划

        刘晔的建议,曹叡听进去了。

        当然,刘晔建议里的隐藏含义,曹叡也同样听明白了。

        刘晔其实是在委婉的告诉曹叡,如果河东地区尚在大魏手里,那么司马懿这个河东世家大族的代表,他提出的战略构想,依然还是站在大魏的立场上去思考的。

        刘晔是非常认可司马懿的才华的,但对于司马懿的为人刘晔就有点不好说了。

        不能说司马懿的人品有多不好吧,只是,司马懿这个人跟世家大族之间的牵扯实在是太多了,他的立场如何,刘晔是真的不敢打包票。

        如果先帝还在,那么以司马懿和先帝之间的私谊,以先帝对司马懿的知遇之恩,可能司马懿还能站在先帝这一边.可当今的天子,毕竟是曹叡。

        曹叡对司马懿,可真没有多少恩遇可言。

        以刘晔的猜测,如果到了需要司马懿去抉择的时候,他大概率是会选择跟世家大族站在一起,而不是跟大魏天子站在一起。

        所以,当河东还在大魏手里的时候,刘晔认为司马懿是不太可能有二心的可哪天河东不在大魏手里,而在蜀贼手里,或者说的直白一点,当河东世家不再坚定的支持曹魏了,那司马懿的决策是不是还以大魏利益为先,那可就不好说了。

        曹叡听懂了刘晔话里的含义,而且,这个含义的内容,其实在曹叡看来,并不是无的放矢。

        这封疏奏,是曹爽弹劾司马懿惧敌怯战,擅自撤兵的疏奏曹叡认真想了一下后,最终又放回了匣子内。

        这点看人的眼光,曹叡还是有的。

        至于贾逵是从白马渡口撤军,还是领兵前往延津渡口撤军,这就看贾逵自己的抉择了,不需要司马懿去考虑。

        这里面不仅有早年那个“司马十龙”的谣言影响,也有司马懿的应对策略,几次三番跟曹叡的想法背道而驰这给了曹叡一种不太好的印象。

        需要提前做好计划。

        这倒不是说曹叡因此疑心司马懿什么,而且在这种微妙的关头,曹叡就算真的对司马懿有想法也不会付之行动.还得按照司马懿的构想来做。

        自己撤军,跟奉旨撤军,对士卒来说是不一样的前者撤回去了还要担心被朝廷追责,后者却完全没有这种顾虑。

        如今在朝中的这些文武官员们,除了满宠外,真找不出第二个既能被曹叡信任,又有这个统兵能力的人了。

        但主动放弃兖州,撤回河北这么大的事情,自己决断和有天子背书,意义是决然不同的。

        而召集满宠,是曹叡希望满宠来出面统筹整个撤军接应的行动.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一个人统筹,根本不可能完成。

        撤军也是一门学问,不是说下个命令,然后任由士卒突围就算是撤军的这么撤军,很容易从撤军变成溃败的。

        接到了曹叡的这封明诏之后,司马懿总算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司马懿当然可以临阵决断,他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是没有这个权利。

        毕竟,算来算去,好像没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卖”。

        等到后方大军大部分都撤过黄河后,司马懿才会和郭淮一起,退守孟津渡口,一边阻挡蜀贼的围攻,一边安排最后的撤军。

        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和第二步其实都不难,真正麻烦的是最后一步.当魏军大部分都撤过了黄河后,留下坚守延津渡口的守军和将领,必然会面临蜀贼的强攻,一旦稍有不慎,可能就是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天子,到底还是英明的。

        所以.其实司马懿也没有想好,到底是自己留下来断后,还是安排其他人。

        司马懿要是真的强行命令郭淮留下断后,哪怕退过了黄河,恐怕在朝中愿意帮他司马懿说话的人,也不会太多了。

        首先要撤的,肯定是濮阳的贾逵所部。

        而曹爽,曹宇,夏侯和这样的人,后台太硬,都是宗亲将领,司马懿也不敢轻易留下来断后。

        所以,贾逵是卖不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