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三章新的一年(1 / 2)

加入书签

虽然报告会是在三天后,可是刘一辰已经成为了箐城一中的话题中心了,师生们讨论的都是关于刘一辰的。

期末考试,反而居于次席。

学校领导、老师们也讨论着刘一辰,要说刘一辰现在取得荣誉和一中有什么关系,这谁都说不清,但硬要说有关系的话,也不是一点都扯不上。

毕竟,基础教育也是教育,地基打得牢靠,上层建筑才能牢靠。

也正是如此,这两年箐城一中都是打着刘一辰的旗帜,申请下来好几笔资金,还从上级搞下来了省一级达标,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而且不仅仅学校得益,老师们也受益,四个老师因此评上了特级教师,这在闽西都不多见。

“真是难以想象,他进入大学还不到两年,就拿到了拉马努金奖、陈省身数学奖、克雷研究奖和柯尔奖,现在说他是闽西第一数学家,都不为过了!”杨振东感慨地和吕军说道。

“是啊,他在数学上太有天赋了,让人惊叹!”吕军说道。

“可不仅仅是数学上,他在化学上也是让人惊叹,锂硫电池都被他搞出来了,而且在这一方面上发了18篇sci论文,每一篇都刊登在《自然》上面,上个月去市里开会,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化学老师‘林芳’笑着说道:“他那九龙时代,可是一座金矿,媒体都在报道,九龙时代已经获得苹果公司44.5亿美元的订单。”

“44.5亿美元订单,这得赚多少钱啊,这真的是一座金矿!”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顿时被吸引住,纷纷惊叹起来。

“听说他弄了个九龙时代,生产基地在水仙市水仙港,那生产基地总投资将达到400亿元,现在正在进行一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投资就不少于100亿元,九龙时代跟银行贷款100亿!”有注意新闻的老师说道。

顿时此话一出,众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哪怕如今公布了箐城gdp,也不过才区区70亿元的生产总值,这么大的投入,超乎他们的想象。

“要是这九龙时代建在我们箐城,就好了!”有老师忍不住惊叹道。

......

刘一辰参加完宿舍楼的竣工仪式后,便离开了箐城一中,回到家里,邓总和刘婷婷正要去采购年货。

在箐城的日子,显得特别的悠闲,你想去玩都没得玩,因为就只有一個橘子洲公园和东山公园,而这两个地方从小到大都玩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刘一辰都懒得去玩。

所以他就在家里宅着,当一个幸福的宅男!

终于,在箐城一中完成期末考试后的第一天,体育馆,人满为患,哪怕是平时有什么篮球比赛之类,也没有这么多人,几乎没有人在昨天下午考试完成就离校。

座位不够,大家就挤一挤,就是老师也都过来听。

刘一辰介绍着自己高中两年、大学三个学期的经历,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一些技巧。

“学长,我是高三八班的邓毅泽,我想问的是,您是怎么看待高考的!”第一个获得交流机会的学生,提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

“我想高考,是目前国家最具优势的一个创举,是其他国家远远比不上的。它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却是最公平的一个制度。”刘一辰略微沉吟了一下:“它的存在,让全体华夏人不管家庭富裕也好、家庭贫困也罢,只要努力学习,那么都可以通过高考获得上升通道,你进入大学,那么你的同学不仅仅有家庭富裕的,也有家庭普通的,你能跟他们一样享受着一样的教育资源,只要你肯努力,在这一方面你不会和他人有不一样的。”

“而在海外则不同,海外要进入名校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伱有个富裕的家庭,你哪怕学习成绩再查,你也可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样的名校。”刘一辰说道:“在美利坚,你只需要获得一个州长或者州议员的推荐信,你就可以进入名校,可是你们想想,普通人可以获得这样的推荐信吗?”

一众学生听了,都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在华夏读大学,本二、本一学费一年在4000元左右,可是在欧美大学,一年学费是10000~40000美元,换算起来就是差不多7万~28万每年。”刘一辰说道。

此话一出,顿时几乎所有同学脸色都变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一年收入都不一定有一万元,连读个高中一年1200学费父母都得省吃俭用甚至还得跟亲戚借钱,他们实在难以想象,那么高的学费谁读得起。

“学长,你好,我是来自高二实验一班林雅琪,我想请教的是,是不是海外的教育都比国内的好?”一个女生获得交流机会,问道。

“那倒不见得,整体来说,在大学之前国内教育是占优的,大学的话,海外顶尖的大学会比我们好一些。”刘一辰说道:“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大学学习好后可以选择出国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目前国家在这方面是有很多渠道的,除了自费留学之外,还有公费留学,以及学校作为交换生。”

“......”

报告交流会,持续了一整个早上,除了中间两次休息机会,中途没有人离开,到了高中阶段,其实每个人都有意识的关注各方面的事,或是从电视上,或是从报纸上。

他们都迫切地想要了解大学的事,包括海内外的差别,别人说再多,都不如刘一辰说一句。

而结束了报告交流会后,也代表着学生们迎来了寒假,刘一辰婉拒了校长请他吃饭,自个儿就回家了。

......

今年的新年,和往年也没什么不一样。

走亲戚串门,给老人拜年,和同辈们插科打诨,以及......

长辈们催问着什么时候结婚,哪怕晚点结婚也没关系,先订个婚。

只是订婚是两个人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啊。

在箐城待到初七的时候,他们就返回鹭岛了。

在初五的时候,父母就在念叨着,初七人们就上班,得开店了,晚开一天就要少赚多少钱。

今年二人可是在亲戚朋友面前好好地出了一把脸,说起自己开的店,一个月可以赚多少万多少万,引来了亲戚朋友的一阵阵羡慕。

至于借钱?

除了至亲之外借了点钱,其他人要借钱,那是各种说道,什么刚刚买下店面,花了多少钱装修,现在也没多少钱了......

这一点上,二人丝毫不像暴发户,而是透露着一种别样的精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