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工伤(1 / 2)

加入书签

第685章  工伤

        是的,约稿。

        温学在碰见一些年轻作者和读者的时候,经常被问的一件事儿就是,你们编辑真的会看公共来稿邮箱吗?温学每次都说看,但其实,看是看,但也就象征性的看一下。

        道理很简单。

        作为国内文学殿堂级的刊物,他们对稿件质量要求很高。

        他们稿件大多是向已经成名的作家约稿;中生代作家来稿;向文章刊登在别的刊物上,或者得奖了,或者别的作者们推荐的,编辑们觉得有潜力可挖的年青一代作者约稿。

        很多人要问了,公共来稿邮箱里就没有一鸣惊人的稿子吗?

        有。

        上一次一鸣惊人的作者现在已经四十多了。

        他二十多岁时一鸣惊人的。

        至今还被圈里的人津津乐道。

        至于近些年从公共邮箱发掘出的稿子,最终登刊的,也有。

        温学就曾负责过一次。

        那篇稿件虽然问题很多,但有亮点,在跟作者深度沟通的基础上,温学给出了专业的意见,然后,作者反复的修改,反复的沟通,差不多用了半年,稿子才最终成为登刊的模样。虽然温学很欣慰,那位中年作者因为这次改稿受益匪浅,走上了作家之路。

        但——

        这么改一次稿太累了。

        而且。

        在公共邮箱这类稿件也不多,更多的是千奇百怪的稿件,不按格式命名的,发件人昵称非主流的,每天发N封投稿轰炸的,甚至还有自诩现代金瓶梅,发小黄文的。

        别说。

        写的真他妈好。

        温学第二天早上出版社上班的时候,腰上贴着膏药。

        可惜。

        不能算工伤。

        所以——

        即便编辑们有看公共邮箱稿件,给每篇稿件简单意见的任务,也只在考核临近,或者每三个月邮箱清稿时才突击看一批稿子。

        平时。

        温学都懒得打开。

        他们主要精力还在约稿,看认识的作者来稿以及沟通修改上。

        对于约稿——

        编辑们会提前跟作者沟通的,但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

        譬如现在。

        主编在询问编辑们的约稿时,老黄:“老于交不了稿,短篇写成中篇了,而且——”

        老黄觉得他还有写成长篇的趋势。

        缺稿了自然得补上。

        主编问向谁约稿合适:“来点儿新鲜血液,别老找那些老家伙们约稿。”

        主编还是希望有不同风格的。

        老黄他们推荐了几个年轻的作者。

        温学鬼使神差的脱口而出:“要不,咱们找江洋约稿?”

        会议室安静下来。

        老黄:“也让老贼骗咱们点儿稿费?”

        这厮也是江洋推理小说的爱好者。

        不要以为纯文学编辑就不看类型小说了,他们偶尔也需要调剂下口味的。

        温学:“审核严点儿不就行了?”

        主编想了想。

        作为杂志的主编,站在利益角度,他很希望约稿江洋。

        流量啊!

        但——

        他们杂志的读者们看到这名字时,估计会觉得严肃文学不严肃了。

        不过——

        想到有个被骗稿费的大冤种杂志在前,主编就同意了。

        编辑这圈子不大。

        主编跟苏珊联系了一下,苏珊就把电话打给了李清宁。

        “嗯?”

        李清宁正在办公室,听到这消息时,看了眼躺在沙发上晒太阳的江阳,“我老公给他们杂志投过稿,后来没反馈,他又着急,就投到别的杂志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