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党争(1 / 2)
郑同是郑国的国主,在小半年前,他的王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蜃国悍然对郑国宣战,然后轻而易举的战胜了郑国的军队。
对方使用先进的栓动步枪,射速更快而且火力更勐。他的步兵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1万人,7万大军只坚持了3天就崩溃了。
随后的海战郑国更是凄惨,本来郑国的海军也是很强大的,可是40艘帆船组成的舰队被蜃国海军20艘明轮船突袭,结果全军覆没丢失了制海权。
接连受挫的郑国不得不低头求和,因为两侧的齐国和楚国也同样在虎视眈眈,丢了一个东湾岛没什么到不了的,至少比丢了王城要好一些。
随后而来的各种问题压得郑国统治阶层上下喘不过气来,勉强维系的统治状态正在迅速土崩瓦解。
和平时期勉强凑合的行政体系,在战败之后就再也提振不起精神,尽管郑同一直都在当一个表湖匠,可终究还是只能苟延残喘。
只不过最近两个月,似乎王国又恢复了一些元气,沿海一带似乎缓过气来了。
这让郑同感觉到了一丝欣慰,自己的努力终究还是有了回报,那些不成器的混蛋们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以国为重的。
在危难来临的时刻,这些平日里贪腐成性的官员们,至少还知道为国分忧,这就说明他们还是有廉耻之心的。
也不枉费自己多年来一直宽厚待人,看来还是为郑国积累下了一些人气的。天佑郑国,这一次算是挺过来了。
本来以为没什么下文的沿海地区,在上个月竟然还缴纳了一部分税款,虽然地方官员有各种理由拖欠了大约五分之一,可剩下的五分之四还是如期归库了。
这大大缓解了郑国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让郑同有了稳住边军的资本。边军在拿到了大笔的军饷之后,齐国和楚国也就没了趁火打劫的心思,局势再一次得到了控制。
既然没有了亡国的危险,那朝堂上的大家伙自然是酒照喝舞照跳,硬是演义出了一幅歌舞升平尧舜禹汤的太平景象。
蜃国那些矮子既然打不进来,那大家还不是该贪的贪,该结党的结党,丢了个东湾岛并不影响大家争权夺势的正经事,也不影响大家领薪水拿孝敬的日常生活。
君不见,连坐在王位上的郑同都真的信了自己是位中兴之主,那别人还有什么理由不配合一下这位能干的国王陛下呢?
郑国宰相名叫张明,乃是张家家主,也就是那个在布纳斯街上准备强抢乐儿的张家公子的爷爷。
那位张家公子本来是计划诱骗唐陌回郑国好来个予取予求的,结果因为真没本事操作,所以基本上什么也没干成就回了郑国。
他回国的时候郑国正挨揍呢,吓得这位张家公子绕了好大一圈,结果侥幸回到了家中。
现在,这位张家公子哥也在大臣当中,因为去过布纳斯,被郑同召见问询了一番,然后就给了一个官职,方便他征询有关大唐集团方面的意见。
而这位公子哥果然也不负众望,因为印象不好贬损了布纳斯一番,算是一位功勋彪炳战果辉煌的免费战忽局同志了。
郑国的大将军名叫李钧,同样是世家门阀李家的家主,他主管郑国的军事,最近倒是大起大落的,让人看不太真切。
这位将军先是输掉了对蜃国的东湾岛陆战,又把海军拉出去送了一波人头,搞得郑国上上下下差点儿尿了裤子。
可两个多月前,这位郑国大将军的手下就传回了收复失地,夺回了处东湾岛之外所有岛屿的消息。
那些岛屿虽然不是从蜃国人手里抢回来的——郑国也没那个胆子再找蜃国开战,可拿回来就是拿回来了,这个造不了假(大概)。
有了这些岛屿的税收,虽然不多,可郑同多多少少又把小日子过的宽裕了一些。
所以本来背着战败罪责的李钧,依旧还坐在大将军的位置上,李家也依旧是张家之下最大的一股势力。
郑同坐在王位上,耐着性子听着下面臣工的争吵,争吵的核心正是围绕着大唐集团。
去布纳斯讨要东湾岛的使臣已经发回了消息,那位大唐集团的话事人没有归还东湾岛的打算。
这本来就是谁都能猜到的结果,如果只凭借三言两语收复失地,那要军队还有个屁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