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天堑的变化(1 / 2)
有个被大华帝国高层忽略的点,那就是赵宇在大唐帝国的支持下,在许多地区都是有自己的人脉的。徶
这些人平时可能不敢搞出什么花样来,不过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有可能会做出一些自己的选择。
之前山屏还在大华帝国的掌控之中,那么在归光的军队自然是要看清楚形势再做自己的决定的。可现在山屏丢了,那么许多人的心思就开始活络了。
做锦上添花不如做雪中送炭,烧冷灶这种事情在关键时刻才能有用不是么?赵峥在某种意义上做出了一个表率,所以有许多将领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归光之战就是这种想法的集中体现:本来就动摇了的部分将领,把山屏的反叛当成了一种信号。他们本来就更倾向于赵宇,现在只是在风向变了的时候,改变了一下自己的朝向罢了。
在得知山屏被丰江军占领之后,归光的几个师部队于当天夜里突袭了归光,当地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给打乱了阵脚,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守军只能被动的挨打。
他们的指挥官赵捷现在还在路上,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一片混乱之中,部分将领又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他们认为大华帝国已经气数已尽了。
于是乎,反叛的军队越来越多,反叛的部队甚至有的还互相打了起来。谁都说自己是好人,大家都举着大义的旗号,这一仗打到了天亮,打到了丰江部队抵近都没有结束。徶
然后整个事情就变的魔幻了起来:外围的归光守军立即向丰江部队投降,随后城内的部队也交出了自己的武器。
那些不愿意投降的真正的大华军队不得不开始后撤,因为他们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固守在归光的条件。
粮食仓库被不知道哪里来的部队给焚毁了,弹药仓库也丢了大半。外围炮兵都已经投降,再不走他们可能就要被叛乱部队还有丰江军包围了。
无奈之下超过20万的大华部队后撤,兵分两路离开了归光。大约有15万军队向西撤退到了山冲方向,还有5万多人慌不择路逃到了剑阁方向。
至此,归光-山屏之战大华帝国已经无力回天,看上去丰江军已经毫无希望的战局,竟然在几天之内柳暗花明。
控制了归光的丰江军,向北可以威胁到大华帝国粮食重地万粮城,向西可以威胁至关重要的中部城市山冲,向南剑阁和南库都已经成了囊中之物……
一时间,整个丰江军形势一片大好,甚至连已经成为前线的丰江街上都若有似无的多了几分喜庆的气息。徶
赵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人心!大华帝国的官僚们有许多都是支持赵宇的,而阻止他们倒向赵宇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形势。
大华帝国围着丰江打,那大家自然都看好大华帝国,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敢随便做选择的。
可一旦丰江方面夺取了重要的城池,在形势上处于强势,那么这些人就会立即开始考虑,是不是需要给自己找一条退路了。
这么一想起来事情自然也就千变万化了。在赵凯还在催促赵捷尽快夺下归光,挽回局势的时候,剑阁还有纳库也先后宣布投降了。
原因是归光的守军溃败到剑阁,一下子然剑阁变成了前线,这里原本就挨着大唐帝国,部署在边境上的数十万重兵可都是要吃粮饷的。
现在归光丢失,补给已经彻底断了,这些部署在边境上的部队立刻没有了粮食,弹药也经不起消耗。
因为之前囤积在这里的弹药,为了方便都运往归光准备用来剿灭叛军了,如今全都丢了,剑阁方向上的数十万大军也就没了作战的本钱。徶
于是乎,这里的部队也就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办法:跟着一起投降丰江军,不是就有吃有喝了么。
反正大不了等大华军打回来他们再降呗,谁能怪罪他们这些本来就没有活动能力的边军呢?
之前大华帝国为了限制边军,粮食配发的很少,卡车之类的运输工具也少,所以这些驻守边境的部队一般情况下都不太适合野战,挪动起来都很麻烦。
现在真出了问题,他们不仅仅无法立即投入野战挽回局面,甚至本身都成了一种负担。
结果就成了今天这幅样子:25万剑阁附近的部队全部投降,算上溃败到这里的5万人,足足30万!
这么多部队都投降了,南库这种几乎没有部队驻扎的地方自然也就跟着投降了。
有意思的是南库还装出了一副忠贞的模样,等丰江的使节到了他们这里,他们才改旗易帜的。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