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知识改变命运(1 / 2)
大量缴获的炮弹被当成了开山的炸药来使用,尽管不好用,可胜在数量管够。一声接着一声的巨响,回荡在大唐帝国新占领区的山谷内。
与此同时,唐国的工程师们也第一时间赶到,加入到了架桥的工作中。许多地方都架设了桥梁,临时使用的浮桥也渐渐多了起来。
随之而来的就是学校,大人的学校还有孩子的学校,一个又一个的被建立了起来。毕竟在大唐的许多官员们看来,知识改变命运,是一句经过检验的至理名言。
大唐帝国开设学校的速度非常吓人,他们直接征用当地最好的房子,然后就交给负责学校建设的老师们,让他们先随便用着。
在真正的校舍建好之前,这些过去的贵族府邸,就统统都被用来授课使用了。大人们晚上被召集起来学习各种知识,孩童们白天上课接受大唐帝国的教育。
总之,物尽其用,把那些任职教师的年轻人们当牲口就可以了。大唐帝国的劳工法在这些老师身上就不怎么适用,因为他们普遍每天都要上14个小时左右的课。
孩子们要学习各种科目,包括数学和语文,另外还有地理、历史——尤其是历史,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大唐帝国的历史,从布纳斯那个时代开始的每一个细节。
到了晚上,老师们要教授的东西就更多了,大人们要学的东西比孩子们学的知识实用多了,他们需要用这些学习到的东西赚钱养家。
因此,给这些大人们授课的老师还必须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些时候甚至还要用道具示范如何使用那些来自大唐帝国的工业机械设备。
不过他们的努力终究是有效果的,许多人获得了更赚钱的技能,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效率。
大唐帝国不仅仅缺工人,还缺少熟练的技术工人,每一个工厂都在招聘,每一个工厂都希望自己可以立刻获得可以投入生产工作的技术工人。
这种用工荒短时间内都不会被填满,因为大唐帝国的工业水平还是太低了。尽管有郑地、齐地和龙岛这样的高度工业化的地区,但是被新占领的其他地区一平均下来,那就根本不够看了。
按照唐陌的标准,实际上现在的大唐帝国,也就只有华夏80年代左右的水平,只能说和东方某大国三哥差不多,并不值得骄傲什么。
他还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工业产值,扩大各种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唐国的人民过上更富足的日子。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汽车现在老百姓还不太买得起,电视机也远远没有到普及的程度,许多地区都没有通电,用水也有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唐帝国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而只有做完了这些,大唐帝国在唐陌看来才会具备继续兼并土地的能力。
不把自己的老百姓都养活,不让自己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哪怕再如何去别人家里烧杀抢掠,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