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逢事 第二十八章 杜昼(1 / 2)
李娇儿缓步走到前店,并没有立刻出去,而是轻挑起隔着前后的帘子,透过一条缝向外看。
外间门边坐着几个挑夫力巴,正眼巴巴地看着店中唯一的客人——他们都是常年在这条街上走,只为有客人买了大宗大件,他们好赚个辛苦钱。
而伙计口中的客人,看背影身形该不足三十岁,着月白色直裰,转到一个檀木制成的博古架前,有伙计给他介绍那博古架的奥妙,从木料选择到小巧机关。
“这是当年我们大东家的设计,这些机关还可以按着客人的心意修改。”
那人听得很仔细,时不时颔首,似乎很满意。
但那伙计的表情却不好,他知道这个客人必然有钱,对此物有兴趣,可不像会买的样子。
可真奇怪,此博古架以及其相应的陈设,因其机关巧妙私隐,可算机巧阁镇店之宝了,许多同行想仿制都不得呢。
文人墨客的,该喜欢这种东西才是啊。
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穿缎佩玉,一见便可知其主必然出身富贵。
秦乐端着个小巧的西施壶跟着出来,对着壶嘴抿了口茶,凑在李娇儿身边向外看,低声问:
“认识?”
李娇儿只能看见背影,认不真切,但刚才有一瞬的侧脸,确让她感到眼熟。
“应该是认识的吧。”
她低声道,理了裙装,笼了头发,这方掀开帘子走了出去,轻咳一声,口中道:
“这位客人显然不喜张扬,如今摆着的这套檀木的,太过富贵。”
外面的伙计机灵,忙顺着道:“是我糊涂了,客人若喜欢这样式,做成铁力木,鸡翅木,榉木,皆可的。”
二人一说一应之间,那位客人已经回头,看向李娇儿。
李娇儿刚好和他打了照面。
男子气质安静儒雅,俊眉星目,唇角带笑,只是看人的目光深沉,让人看不出深浅。
“表叔?”李娇儿立刻认出了他是谁,内心意外,脸上是恰到好处的惊喜,忙对着他蹲身施礼道,“怎么会是表叔?竟是侄妇没认出来,表叔安。”
他叫杜昼,是薛镇祖母娘家的侄子,也就是薛镇的表叔,是个很有来历的人。
杜家世居东海,为书香大族,后在前朝覆灭后的乱世中,有避世隐居的,也有投身于枭雄之下的,但均未成大业,屡经波折,于离乱中渐渐没落。
而薛镇祖母家的这个杜,不过东海杜氏的一个旁支,人丁不旺,无有名士,但其辗转入了大昭后,靠着杜氏之名,还是得了当时刚刚称帝的高宗安抚,并成功与当时的安阳侯结成了儿女亲家。
只是杜氏不显,当年的薛家也很一般。
薛家的爵位是因其祖追随大昭太祖共同兴兵,曾几次舍命救太祖而得,可到了高宗称帝,天下鼎足之时,薛家不但人丁不旺,后辈也再没出过将星。
尤其是薛镇的祖父,现在那位修道的安阳侯论文论武,都不出挑。
亏了高宗要面子,念旧情,只当养着个闲人罢了。
大争之世,要不谋可定天下,武可夺江山,按说依着安阳侯那样的性子,待到他没了,这个角色怕也到头了。
好在,他生了个好儿子,又有了好孙子。
但是薛镇的祖母并没有等到自己儿子展露头角的那一天,在其独子五岁那年,她便没了。
倒是她的娘家,靠着薛家,渐渐稳定下来,吸收了不少离乱族人来投。
杜昼家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支,但却是入大昭的杜家人中,名声最大的那个——他十九岁那年,在当今建隆帝复科举的第一次考试中,便高中进士第五名,也是前五名中,年纪最小的人。
凭借着杜家之名,建隆帝大喜,认定这是文脉归昭,立刻点他入翰林。
按说杜昼可凭此青云直上,岂料他中进士的次年,其妻忽然病亡了。
杜昼伤心至极,竟选择挂官而去,要隐居山林,不再娶,不为官。
建隆帝对此很是不满,可时人偏多推崇此等举动,因此当今也只能赐了金银由他,不再去提他了。
杜昼在大昭的庙堂之上就像是一道流星,瞬息璀璨,便落尘埃,再无记得了。
反而在士林中,杜昼颇有名望,其经历也引了不少名士入昭,算是让建隆帝开心了一些。
李娇儿在侯府的时候,只见过杜昼两次,第一次是初嫁时,她戴着盖头,听见了薛镇唤他表叔,第二次是去年郡主的四十生辰,杜昼来给郡主贺寿。
而她对他的那些印象,就是在这两次见面之后,听孝惠郡主说的。
孝惠郡主爱恨分明,因此极欣赏杜昼为人,但令李娇儿意外的是,薛镇也很喜欢杜昼的为人行事。
那时候,因不得薛镇喜欢而郁郁寡欢的李娇儿想不通,而今日看透了薛镇薄情寡义的李娇儿,依旧想不通。
薛镇怎么会欣赏杜昼的为人?她觉得薛镇是那种如果有乱兵来,会把她踢下车去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