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授人以柄(1 / 2)

加入书签

见自家娘子,竟是分分钟就入了戏,翎钧不禁一愣。

他知柳轻心是个聪慧女子,却未料,于应变上,她竟也是如此的高才疾足。

“哎!你这女人!”

“你怎么能,怎么能悔棋呢!”

“落子无悔真君子知道么!”

见婆子已应声而去,算“客人”很快就会进门的翎钧,不禁唇角微扬,佯装愠怒的大喊了一声,心情愉悦的,陪柳轻心演起了戏来。

论演技,他这没有半存后台,却能在后宫倾轧中幸存,还多多少少的,混出了些许名堂来的人,怎会落她下风?

今日,就让他们,给远在燕京的德平伯李铭,演一场能让他无怨无悔的,蹦进陷阱去作死的好戏!

“我不管!”

“我不管!”

“我就要悔棋!”

“就要!”

见翎钧跟自己配合的天衣无缝,毫无做作痕迹,柳轻心也故意拉开了嗓门。

戏要做足。

既然,要扮演乡野村妇,那就得,让“看戏”的人,真把她当成是个乡野村妇才行。

“你若不让我悔棋,我就告诉师父!”

“说你,说你欺负我!”

“让他不给你治蝗虫的药了!”

“你!”

柳轻心的“威胁”,明显的“激怒”了翎钧,他“懊恼”的站起身,扬起右手,像是打算给她一记耳光。

“你敢!”

柳轻心也不示弱。

她猛地站起身,与翎钧怒目相对,挺胸,仰头,一副恨不能,用下巴瞧他的有恃无恐模样。

“你,你,你这泼妇!”

翎钧停留在半空中的右手,稍稍颤抖了一下,唇瓣噏动,仿佛,对她的忍耐,已达到了极限。

两人对峙片刻。

听李素等人的脚步声,到了院门口,翎钧才佯装出一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隐忍模样,狠狠的把自己的手,甩向了一边。

“你师父,那般明理通达的一个人,怎就,怎就教出了你这么一个刁蛮任性的徒弟!”

说罢,翎钧无奈的叹了口气,像是打算别过头去,对柳轻心“眼不见,心不烦”,却“意外”的,与定在原地,不知该进门,还是退出去的李素四目相对。

咳——

翎钧面色微红,轻轻的咳嗽了一下,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柳轻心“闻声”扭头,却是在目光与李素相遇的那一刻,蓦地瞪大了眼睛。

“你!”

“你怎么会在这儿!”

沉默。

诧异。

难以置信。

“是谁!”

“是谁带你来的!”

柳轻心像是对李素会出现在自家庭院这事儿,充满了意外。

她颇有些焦虑的从石凳上站起来,左顾右盼了许久,突然跑到墙边,抓起一根下人放在那里的,用来敲打晾晒被褥用的枯枝,快步跑到了翎钧的面前,用枯枝的树杈,指向了李素。

“我,我警告你!”

“不要,不要乱来!”

“我,我可是跟着师父,练,练过武技,很,很厉害的!”

柳轻心的声音里,带着些许牙齿打架的轻响,举起枯枝的手臂,也不停的打着颤。

她在强抑恐惧。

或者说,在别人看来,她是在极力逞强,试图以“气势”,逼迫强敌退去。

“你这是干什么!”

“放下!”

被柳轻心挡在身后的翎钧,先是滞愣了一下。

继而,脸色大变,上前半步,自柳轻心的手里,夺下了枯枝。

“他们是我的客人。”

“你这般失礼待人,是想让天下人都来笑我,恩?”

说这话时,翎钧的口气里,蓦地带出了些许宠溺。

就仿佛,他突然就对她的刁蛮任性全不介意了,满心只想着,忍让她,迁就她,能让她就这么待在他身边,就好。

被夺了枯枝的柳轻心,“委屈”的抿了抿唇瓣,像是对翎钧的是非不分,颇有些怨怼。

“他们是坏人!”

回头,认真的盯着李素看了又看,确定自己没错的柳轻心,把目光重新落到了翎钧的脸上,一字一顿的跟他强调道。

“李家人。”

“跟你哥哥一伙儿的。”

“之前,差点儿害死了你的那个。”

“要不是师父带我去山上采药,恰好发现你,现在,你早成了一堆白骨啦!”

说罢,柳轻心就要伸手,去夺翎钧掐在手里枯枝,打算用那枯枝“保护”翎钧,让他免受李素等人伤害。

“休要听下人们胡说!”

“龙生九子,尚各有不同,更何况是人呢!”

翎钧一边说着,一边躲过了柳轻心的抢夺,顺势伸手,往她的脑袋上,亲昵的揉了一把。

“以后,你会是我的正妃。”

“执掌王府后院,一切权力的存在。”

“万不可,被那些下人撺掇,乱了主张,明白么?”

翎钧的说法,让柳轻心本能的缩了缩脖子。

她像是有些犹豫,有些不知,是不是该听他劝告,或者说,在更像是在琢磨,到底是她旁听盲信了,还是翎钧太过单纯,遭了李素等人蒙蔽。

末了,她宛如做出了什么巨大决定般的,用力的点了点头,仰起头,看向了翎钧。

“我且信你。”

“但若是,有朝一日,被我发现,他们图谋不轨,想要害你或害我,这事儿,又该怎么处置?”

柳轻心一边说着,一边回头,看向了尴尬的站在那里,半点儿声响也不敢发出的李素等人。

她没有压低声音。

确切的说,她并未打算,对他们有所回避。

“对敌人,当然不用客气。”

“你师父不是教了你数百种毒药么?”

“你大可把那些毒药,一样样儿的,在我们的敌人身上试,试到你开心为止!”

翎钧是个煞星,更是个手段狠辣的疯子。

这一点,久居燕京的士族,可谓无人不晓。

没有人,愿意得罪他这样一个人。

当然,更客观的说法是,得罪不起,还不自量力试水的,都付出了这样那样的代价,得罪得起的,大都深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纵是得罪,也绝不会落下把柄,跟他彻底决裂,偶有被他抓住了“嘴巴”的,便毫不犹豫迟疑的,选择弃卒保车,跟那执行阴谋之人,划清界限,死道友不死贫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