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亲人(1 / 2)
沈老爷子的嘱咐,让沈闻风本能的打了个哆嗦。
虽然,翠儿那丫头,不是他遣去柳轻心身边做事的,但买她回来的,却是他的庶子。
之前,沈老爷子暴怒,下令将他的庶子打了个半死,他也遭连累,被罚了三个月月俸,抄了一百遍家规。
沈家规矩,所有主管生意的人,都可自生意收益里,得一成奖赏。
于他而言,三个月月俸,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收入,可抄家规……
抄完一遍,站在正堂里念一遍。
从秋天到冬天,早一遍,晚一遍,整整五十天,他像个傻子似的,让家中子弟下人,观览了一百遍!
这么丢人的事儿,他可不想再经历一次!
“父亲三思。”
沈闻风并不敢直言拒绝沈老爷子。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把这事儿,踢给沈闻雷的正妻。
“嫁女儿的,是三弟和弟妹。”
“我这当大哥的,从旁帮衬准备,都显逾越,哪好喧宾夺主,连挑选丫鬟和仆妇这种事儿,都一手包揽?”
“闻风以为……”
“让你准备,你就准备!”
“哪来那么多废话!”
“当我老了,看不出你小子在想什么是不!”
未及沈闻风把话说完,沈老爷子便从书案上抄起一块镇尺,朝他丢了过去。
沈闻风没敢躲。
纯银打造的镇尺,在半空中画了一个弧,“铛”的一声,砸在了沈闻风的面前。
“闻风,闻风不敢……”
沈闻风没想到,自己极尽谨慎的推拒,会惹来沈老爷子如此可怕的暴怒。
然而,言如覆水,覆水难收。
他此时纵有千万个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你是长子。”
“总有一天,是要自我手里,接过沈家大权的。”
“若因惧怕承担责任,而事事推拒,将来,如何担得起沈家家主重责?”
沈老爷子深深的吸了口气,放下手中的烟袋,缓缓起身,自书案后走了出来。
沈闻风,是他的第一个儿子,对他,他倾注了毕生期待。
可是,世事总难尽如人意。
这个他倾注了毕生期待的儿子,却并未如他所愿般的,长成一个能让他放心交付沈家家业的男人。
“你已过不惑。”
“我,也将入古稀。”
“你还要我这个父亲,等你多久,你,才能长成一个,顶天立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沈家家主呢?”
缓步,走近沈闻风,沈老爷子摇了摇头,伸出左手,满脸无奈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手,很轻。
落在沈闻风的肩上,却让他觉得,有万钧之重。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得父亲器重,不被父亲看好的儿子。
却未料,是他,一直在辜负,父亲的期待。
“闻风,知错了。”
沈闻风的声音里,带了一丝更咽。
他的眼圈,也泛出淡淡的红。
但他没哭,或者说,在竭力遏制,没让眼泪,自眼眶滑落。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明日傍晚之前,将嫁妆明细送给我看。”
沈老爷子没有回头。
他不紧不慢的,踱到门口,拉开门,走出了书房。
……
小镇,良医坊。
柳轻心把前一日到手的铁皮石斛,连夜做成了切片。
然后,又将切片装进油纸小包,把油纸小包塞进了一个半尺见方的绣花布袋,递给了即将出发的沈鸿雪。
“这个,交给外公。”
对那位素未谋面,却将她视若珍宝的老人,柳轻心是愧疚的。
她只是个,占据了他外孙女儿身体的孤魂,却得他如此庇佑,如此不惜代价的成全。
如果可以,她希望能以毕生所学,为他添寿。
“代茶饮,一日三片。”
“可益寿延年。”
将这种珍稀药材拱手他人,柳轻心未露半点儿心疼神色。
她是个知恩的人,对待她亲善之人,从不吝啬。
柳轻心这突如其来的大方,让沈鸿雪稍稍滞愣了一下。
沈家从不掺手药材生意。
但不掺手,不代表,他不知道,这铁皮石斛的珍稀。
“这……不合适吧……”
他来时,为柳轻心带来了一马车的“压岁钱”,但那满车的绫罗绸缎,各式玩意儿加起来,也比不上这一株铁皮石斛的价值。
“这可是,我凭自己本事,跟傻子讹来的!”
“我拿自己讹来的东西,孝敬我自己的外公,有什么不合适的!”
柳轻心知道,沈鸿雪在想些什么。
唇角微扬,毫不避讳的用“傻子”,来称呼李家人。
她不希望沈鸿雪有压力,更不希望,沈老爷子,在使用这些药材的时候,心存负担。
“再说,有你跟翎钧商议的新生意铺底,说不好,过阵子,还要有一大群傻子来送礼。”
“铁皮石斛这种舍得花银子,就能买到的东西,又不似那些千百年的人参灵芝般,需有机缘才碰的上。”
“要是外公不肯听话服用,你就告诉他,他若不吃,以后,也不用再遣你来给我送压岁钱了,我也不收!”
这些日子,柳轻心的脑海里,陆续涌出了一些,这身体原主的记忆。
记忆里,有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儿,总喜把还是个孩子的她,高举过头顶,总会在远行归来时,给她带珠花和美食,总会在她趴在私塾的书案上睡着时,悄悄的把其他人撵走,脱下自己的外褂,给她盖上。
她喊那老头儿“外公”,那老头喊她“轻心丫头”。
跟那老头儿,她可以胡搅蛮缠,可以撒娇任性,可以用一句“我不愿意”,推拒所有请求,不论因由。
她想不通,一个这样娇惯她这身体原主的老头儿,为什么会舍得,将她远嫁宁夏。
她想弄清原委,可除了这老头儿之外的,这身体原主的记忆,却宛若一团迷雾,任她怎么探查,也无从得知。
所以,她决定暂不告诉任何人,她“记起”了某段过往。
她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去分辨。
于沈家,她被置于何处?
以及,沈家,到底值得她,以何种态度相待!
“好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