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怕(2 / 2)

加入书签

                  小敏羞愧地垂下了头,她心里的话随着两行泪水滚滚而落,

                  “小九儿是巴爷和潘婶的孩子,潘婶被鬼子杀害了……巴爷去了河北,他临走之前把小九儿留在了沈家,他为此事跑到许家嘱咐俺照应小九儿,俺辜负了他的信任。”

                  小敏把一切责任归咎在她自己的身上,其实,她一直想把小九儿带在身边,只是不知道怎么与孟家人开口,其他人还好说,陶秀梅母女俩绝不可能容忍一个外姓孩子吃住在孟家。

                  “不,丫头,你做得够好了!”

                  “巴爷~”小敏惊诧地僵在原地,这是做梦吗?从昨天离开孟家到此时她总觉着是一场梦,不,是真真实实的,淅淅沥沥的雨点穿过了树杈淋在一张她熟悉的脸上,这张脸消瘦了好多,鼻梁更加笔直,和凸凸的额头齐平。

                  “丫头,把你的手伸给俺看看。”巴爷大踏步走到小敏眼前,“半个时辰之前,李老槐派人跟踪了俺,俺只好又回了一趟八里庄……丫头哎,你可心疼死俺老巴了,俺去那个坑看了一眼,那绺荆棘藤上全是血……”

                  巴爷把小敏的手捧在他的大手里,“丫头,疼吗?巴爷来晚了。”

                  小敏的眼泪像决堤的小溪,委屈地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在她心里巴爷就是亲人,也是父亲,她想把过去大半年的遭遇和离开孟家的经过,清清楚楚说给巴爷听,此时她情感激动,心里的血就像滚腾的一锅开水沸沸汤汤,起伏不平,脑子也被泪水塞满了,一时半会倒不出来,几次想开口,被自己哽咽打断。

                  好一会儿,小敏抬起衣袖抹抹脸上的泪,磕磕巴巴嗫嚅:“巴爷,您骂俺吧,是俺把小九儿弄丢了。”

                  “丫头,俺怎么会舍得骂你呢,俺老巴感激你,你为了小九儿离开了风不着雨不着的孟家,为了蟠龙山上的兄弟跑上了龙口峡,大家都感激你。”巴爷扭脸看着裘兆熠,“九儿被裘管带照顾的很好,胖了,高了,会跑了,昨天俺自作主张把小九儿和裘天赐送到了郭家庄许家。”

                  裘兆熠听清楚了巴爷最后一句话,他急得抓耳挠腮,裘天赐是他在黄河边上收养的孤儿,这么多年从没有离开过他,这个男人是谁?怎么能擅自带走人家的孩子呢?他想叱责巴爷,又觉得不妥,孩子在人家的手里,不能轻举妄动。

                  代前锋向巴爷拱拱手,嘴角上扬,“巴爷,咱们进院吧,有话咱们屋里说。”

                  裘兆熠攒起眉梢,眼前的巴爷似曾相识,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他攥紧拳头顶在下巴颏上,咳咳嗓子,“老四,你,你们是不是早就认识,串通一气对付俺老裘,其他话先不说,你们把俺的两个孩子弄哪儿去了?”

                  “裘大哥,昨天您下了山,巴爷上了山,他老人家想做的事俺拦不住呀,俺也不敢拦。”

                  “你,你是……”裘兆熠认出了巴爷,他激动地嘴巴颤抖,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古北口的硝烟弥漫在他的眼前,儿子战死,他被炮灰埋在瓦砾下面,是义和团的兄弟用手把他扒了出来,正在大家庆幸还活着时,一发炮弹在前面的战壕里爆炸,巴爷扑在他的身上,当他睁开眼睛,刚才说话的几个兄弟横尸身旁。

                  巴爷抖抖身上的炮灰站了起来,他往前踉跄了一步摔倒了,一块弹片不偏不倚插在他的右小腿上,他不慌不忙撕开身上的破棉袄,扯下一根布条,把腿上的弹片硬生生拔了出来,刹那间血水四溅……

                  巴爷把双手举过头顶抱成拳头,往裘兆熠眼前一送,“裘管带,咱们古北口一别整整十年,没想到咱们会在坊子地界相遇,真是有缘分呀,俺老巴谢谢您收留俺的犬子,为了感谢您,您的孩子被俺一起送到了山下,您放心,许家舅老爷说会把两个孩子视同己出。”

                  “好兄弟,你还活着呀?”裘兆熠情绪激动,双手握成拳头拍打着前胸,“俺的这条命是你,是你焦巴给的,要谢,俺老裘谢谢你呀。”

                  巴爷伸出巴掌在裘兆熠拳头上拍了拍,“咱们是有缘人,俺说过,咱们还会再见面的。”

                  “你?!昨天夜里,是你?是你呀,好兄弟,你让俺说什么好呀。”裘兆熠紧紧抱住巴爷的大手,“昨天是你这双大手拉着俺跑过几条巷子,捡了一条老命回来。”

                  “不,是江管家和戚少爷救了您,没有他们俺也不可能带着您全身而退。”

                  “江管家他还好吗?”裘兆熠大手掌举过头顶摇晃着,满脸愧疚,“他多次劝说俺做事不要太心急,俺一意孤行,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俺是嗟悔无及呀。”

                  “裘管带,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井上带着三个大队的鬼子兵赶往了浅滩坝口,他们的鬼蜮伎俩蓄谋已久,想借这次行动一举迁灭蟠龙山上的抗日游击队,希望您能摒弃前嫌,与八路军游击队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好,俺听焦兄弟的话,俺马上通知山上的兄弟们拿上武器去浅滩坝口,增援蟠龙山的兄弟。”裘兆熠二话没说转身匆匆离去。

                  代前锋往后退了一步,再次向巴爷拱拱手,他满心佩服巴爷敢说敢做,昨天从山上带走两个孩子时,他担心裘兆熠回来暴跳如雷,没想到顽固不化的裘兆熠不仅默许了巴爷暗箱操作,还同意参加浅滩坝口的战斗。“巴爷,咱们战场上见。”

                  “好,战场上见。”巴爷向代前锋挥挥手,把脸转向小敏,“丫头,赵庄戒严,只准进不准出,戚少爷负了伤,藏在永乐街照相馆后面,希望你能回趟赵庄……”

                  巴爷把小敏送下了山。在河边他给小敏洗了手,洗了脸,还找来刺儿菜用石头捣烂了敷在她的手掌心上,最后重新给她梳了两根辫子。

                  巴爷给小敏说,他小时候和妹妹互相梳辫子,妹妹很小给地主家傻儿子做了养媳妇……说到妹妹巴爷眼眶湿润,哽咽难言,很快他又说,人都要死,死是用另一种方式活着,小敏流着泪点点头,她相信巴爷的话,昨天夜里她看见了二姐夏蝉,二姐说娘一直在天上守候着她。

                  离开河边,巴爷把一个钱袋子放进了小敏的菜篮子,“丫头,在孟家住不下去了,你用这钱在赵庄买处院子,搬出来住。”

                  永乐街上,火硝味和灰尘在空气里蔓延,几个瘦弱的清道夫在街上忙碌着,有的手里抓着木桶和半拉瓢,舀起水均匀地洒在地面上,有的手里抓着大扫帚一下一下清扫着街面……他们身穿蓑衣,头戴宽边斗笠,撅腚哈腰露出里面一条遮羞裤,除了那条破旧不堪的裤子是布做的,其他都是麦秆编织的,远远看着像是一个个会动的稻草人。

                  偶尔有一辆两辆人力车从码头方向往街里跑着,车夫脚下不小心踩到了瓦砾,硌得龇牙咧嘴也不敢放松身体,大手握出了青筋,汗珠子如同雨水般不停地洒落,“哗哗”打湿了地上。

                  天空没有一丝阳光,周遭飘着厚厚的尘垢,还有潮乎乎的风,热得人头晕脑胀。

                  车斗里坐着的客人非富即贵,头上戴着一定白色宽边礼帽,露着梳得整整齐齐的鬓角;丝绸锦缎长衣,金线扣袢闪着金黄黄的光,衣襟袖口上绣着各色花鸟图案,衣摆搭在翘着的二郎腿上,随着颠簸的车子上下忽闪,露出青灰色绸缎长裤;擎起折扇在嘴边呼扇两下,斜睨一眼路上的清道夫,怒着嘴巴骂一声两声,被车夫“扑腾扑腾”的大脚丫碾得七零八碎。

                  “迎春院还有多远?快走!”

                  “快到了,您坐稳了。”车夫累得气不够喘,嘴里蹦不出多余的话。

                  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出现在街道上,齐耳的短发顺丝顺绺扫着她的衣领,一侧抿在耳后,上面别着一枚白色的绒花,露出一张白皙的脸,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忧伤,额头上垂下一绺外翻的刘海遮住了她一双俊秀的眉眼;一件碎花小褂勾勒着她清瘦的身体,一条灰白色直筒裤扫着脚面,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篓子鞋,鞋面上绣着两朵白色的樱花。

                  她的上身往前佝偻着,脖子上挂着一块宽宽的背巾,一个幼儿坐在背巾里,圆圆的小脑袋在女人胸前拱来拱去,像个饥饿的小猪崽,女人一只手环绕着幼儿的身体,另一只手里提拎着一个轻飘飘的大铝盆,白天的光落在铝盆上滑动着清影的亮,像水,小时候家里也有一个大铝盆,那是爹给人家杀猪换回来的,娘念叨这是爹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它不仅能洗衣服,还能洗澡,夏天把铝盆里盛满凉水放在日头下,没几个小时水热得烫手。

                  眼瞅着那个女人的背影消失在走马楼旁边的巷子里,小敏猛然想起了躲在秋代子家的戚世军,她的脚步往前追了一步又站住了,巴爷再三叮嘱她说回到赵庄要谨言慎行,小心永乐街上的日本特务。

                  日本商行门口,几个日本浪人在门口两侧徘徊,他们头上竖着马尾辫,身上穿着青色和服,脚上踢趿着木屐,“咯吱咯吱”踩着石头台阶;腰里挎着长刀,刀鞘扫着地面,划出一道道寒光。

                  突然,巧姑的身影从葫芦街口拐了过来,她头上包着一块花色头巾,露出一张秀雅绝俗的脸,她的脚步匆匆,越过了酒铺子,越过了走马楼,越过了茶叶店,走进了金家食品店。

                  小敏急忙穿过街道,沿着街边低头往前走着,她的小身体慢慢靠近食品店门口,眼神穿过半敞着的一片门,屋里东墙根有一张长条桌,有两把椅子,桌子上摆放着一套普通的茶具,墙上方有一扇窗户,白天的亮透过窗户穿进了屋里,铺在地上,折射在西墙根的柜台上,柜台里面站着一个戴眼镜的老头,他正低着头翻看账本,灰白的头发耷拉在眼镜框上,遮住了他的半张脸,看不清他的模样。

                  巧姑抬腿走进了铺子,直奔柜台,从衣兜里掏出两枚铜板放在柜台上,“金掌柜的,给俺称二斤白糖。”

                  掌柜的听到声音抬起头,眼珠子穿过了眼镜上框,擎起右手掌摇摆着,“是巧姑呀,你要买白糖?没有,日本人上个月下了通告,以后不允许咱们中国人卖白糖。”

                  “有这事?掌柜的您是不是故意不卖给俺呀,您不想做俺的生意直说,俺去其他铺子转转。”

                  “巧姑呀,咱们在一条街上住了好几年了,你的为人大家伙都知道,从不占人小便宜,也从没有赊过账,俺还能糊弄你?”金掌柜的抬起手整整鼻梁上的眼镜,把账本合上,唉声叹气:“这生意不好做呀,俺想把这铺子兑出去,这光景下哪有人盘店铺,俺刚才合计,先处理一下剩货,实在不行就关门大吉。

                  “难道咱们街上没有人敢卖白糖吗?”

                  “不知道。”掌柜的上身趴在柜台上,佝偻着脖子向店门外东瞅西瞧,压低声音说:“日本商行里有糖卖,不过,只卖给他们日本人。”

                  “是吗?日本商行俺就不去了。”巧姑转身往店门外走,一只脚刚要迈过门槛又收了回来,扭头看着垂头丧气的掌柜的,“金掌柜,您是知道的,俺店里住的都是穷抗力,不过,他们接触的老板都是有钱的主儿,您的铺子多少钱转让?让他们去码头上帮您吆喝两声。”

                  “那感情好。”金掌柜的脸上瞬间堆满了笑褶,从柜台里绕了出来,“巧姑呀,以前在咱们庄上买个正儿八经的院子需要三块大洋,随行随市,现在只需两块大洋,买下一个铺子至少要五块大洋,不过,如果是你的朋友或者认识的人要买,俺给你个面子,这两间门头房,外加三间北堂屋,院里还有一个西厢房,只需要三块大洋,铺子里的所有东西俺都白送。”

                  巧姑凄然地笑了笑,她只是随口问问,老掌柜的却当真了,她有点不好意思,一时无语。

                  “掌柜的,您说的话可当真?”小敏挎着菜篮子闯进了铺子,与巧姑打了一个照面。

                  巧姑往后退了几步,瞪大了惊讶的眼神,扎煞着双手,“敏妹妹,是你吗?”

                  昨天余妈说小敏挨了怡澜一巴掌离开了孟家,巧姑心疼地吃不下饭,今清早上跑到了孟家巷子口,她想问问余福敏丫头回来了没有?刚拐过自家后山墙撞见了怡澜,那丫头眉宇间挂着一股酸傲气,十足十的大小姐习性,年纪只比敏丫头小一岁,就像黄忠说的,“心眼不小,嘴上强势,又好占上风”,加上陶秀梅的十分娇惯,对家里佣人、对街坊邻居不屑一顾罢了,对大太太姌姀也爱答不理,唯独对孟老太太不好发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没地放发脾气,就把敏丫头当成了出气筒。

                  巧姑硬着头皮向怡澜行了个万福礼,“怡澜小姐好。”

                  “你是谁呀?!”怡澜翻愣着白眼珠子,从巧姑面前趾高气扬地走过,支棱着鼻孔眼“哼”了一声。

                  想起怡澜那副尖钻刻薄的嘴脸,巧姑长吁短叹,此时看着小敏活蹦乱跳地站在面前,她开心地抹眼泪,“敏妹妹,俺,俺真怕你不回来了。”

                  “巧姑姐,您好。”小敏向巧姑弯弯腰。

                  “别跟俺多礼。”巧姑忘记了身旁还有一个掌柜的,她把胳膊上的菜篮子放在墙角,双手抓住小敏的肩膀,“敏妹妹,让俺好好看看你,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想死俺了,你是知道的,在葫芦街,不,在永乐街上俺没几个知心的朋友,自从你来到俺们庄上,见了面尊称俺一声姐姐,俺这心里美滋滋的。”

                  金掌柜的摇摇头,拖拉着鞋子往柜台里面走,小敏急忙绕开巧姑,向老人的背影深深鞠躬,“掌柜的,您好,俺想买您的房子。”

                  “你?!”金掌柜的没有回头,擎起胳膊向后摆摆手,“丫头,这句话如果是从一个大人嘴里说出来,俺也许会相信,这个光景下有钱的都跑到了城里,谁稀罕住在乡不乡、城不城的鬼地方?鬼子和汉奸每天在门口转悠,他们动不动就杀人,这种胆战心惊的日子没法过,生怕哪一天走在大街上,不,躺在家里好好的,脑袋搬了家都不知怎么会事儿?。”

                  “掌柜的,俺真的想买下您的铺子。”

                  金掌柜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怒气冲冲转回身,上上下下打量着小敏,眼前的丫头十几岁的样子,身上的衣服虽没有破烂不堪,碎了好几个洞,怎么看也不像个有钱的主儿。“丫头,俺就当你开玩笑,你们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在这儿拿俺一个老头子寻开心。”

                  巧姑操起胳膊往东墙根退了一步,后腰依靠在长条桌上,歪着头端详着小敏的脸,她的脑袋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许家舅老爷是个有钱的主,莫非是他想在赵庄买套房子?丫头表情形态不想撒谎,底气十足,看来是真的,想到这儿,她往老掌柜面前扭了一步,“金掌柜的,您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您比俺清楚,您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孟家养媳妇,她不是缺钱的主儿。”

                  金掌柜的蹙蹙眉头,童养媳地位低贱没有家里丫鬟地位高,再说孟家那么多人,想买房子不至于安排一个小丫头过来洽商,难道是那个孟家二太太陶秀梅想买这个房子,那个女人勾搭李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前面的樱花街上开了一家戏院,专门供日本人消遣解闷。

                  “不,俺不卖!俺这房子不卖给汉奸。”金掌柜的一甩衣袖,愤然离去。

                  “掌柜的您什么意思?俺不是给外人买房子,也不是给俺自个买房子,俺是替巴爷买房子,他老人家让俺在永乐街上找处既能住又能做买卖的门头房。”

                  小敏的话也让巧姑瞪大了眼睛,她不知道巴爷是谁。

                  “你说的话是真的?巴爷是谁俺不问,只要买主不是孟家二太太即可。”金掌柜的把身体往旁边闪了闪,伸出左手指着东墙根的桌子,“丫头,到这边坐,咱们爷俩慢点说,俺先去烧壶水,沏杯茶。”

                  “掌柜的,俺不懂买房子的手续,巧姑姐正好在这儿,让她做个中人,您看好吗?”小敏从怀里掏出三块大洋,这是过年的时候许老太太给她的压岁钱,本想用这钱给二姐买套漂亮的衣服,二姐自小到大没穿过好衣服,十六岁之前没穿过女孩的衣装……小敏的手在哆嗦,眼泪滑出了眼眶。

                  “丫头,你,你为什么哭?”金掌柜的把手收了回去,在长褂上蹭了蹭,“不想做的事儿,不要强迫自己去做,攥三块大洋不容易,不知要吃多少苦。”

                  小敏吸吸鼻子,忍住心里的悲伤,把大洋放进金掌柜的手心里。

                  金掌柜的攥着大洋跑进了内屋,不一会儿拿着一张房契和两把钥匙走了出来,他一边往店门口走着,一边瞟了一眼巧姑,他知道巧姑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你们先坐坐,俺去东面茶楼找周先生过来写份契约,他是赵庄有文化的人,写一手好字。”

                  巧姑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她认识自己的名字,再就认识秤杆上的星星,还是袁老爷子活着时教给她的。

                  周先生以前在沙河街当过教员,是个受人尊重的老头,鬼子占领坊子后,他辞去了这份体面的工作,如今落魄,每天到处流浪,茶店掌柜的收留了他,让他在店里当份小差事。

                  李奇和李赖是他的学生,街上人经常拿这件事聊侃他,“周老先生,您去找李奇呀,他如今腰缠万贯,一支纸烟顶您三天饭钱,以前他是您的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不可能不管不顾穷困潦倒的老师。”

                  他也不搭话,扭头就走,嘴里絮叨:饿死不吃嗟来的食。

                  周先生是个有志气的老人,在茶店做事不要工钱,只要三顿粗茶淡饭,他有房子住,住在金家食品店后面的巷子里,每天背着手穿过街道,遇到李赖巡街他也不会停下脚,也不会低头哈腰,他的脊梁骨是竹子做的,顶天立地。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磨墨画山水画,点辍上他自己写的诗词,有时候他还喜欢拉二胡,哀怨与苍凉,丝丝缕缕在街道上飘浮,听得人泪水涟涟。

                  周先生来了,他的身后跟着孟数。

                  小敏一怔,她没想到在这儿看到孟数,她赶紧把手里的菜篮子放在桌子底下,鞠躬九十度,“大少爷,您好。”

                  巧姑脸上腾起两片羞红,红到了她的耳根,无处安放的手揪着衣襟,眼睛盯着脚上的鞋子。

                  “听说俺孟家人要买下这处屋子,俺跟着周先生过来看看,原来是弟妹呀,巴爷的确应该有处属于他的房子,这儿离着葫芦街不远,与咱们孟家酒楼隔着两条街,俺随时可以过来找他喝酒解闷。”孟数一边说着,一边走到长桌跟前,从桌子下拉出一把椅子,双手扶着椅背,眼睛看着周先生,“周先生您过来坐吧,巴爷是俺爹的挚友,他在咱们赵庄买房子是为了与俺孟家离着近点,昨天他过来没有跟俺爹聊起此事,他这个人脾气古怪,要做的事儿从不会提前透露半点。”

                  “谢谢孟少爷。”周先生掸掸衣襟上的烟灰,提着长褂衣裾往前走了一步,走到椅子前面,双手从后往前捋了一把,慢慢把身子塞进了椅子里。

                  金掌柜的捧着笔砚乐呵呵走到长桌前,恭恭敬敬把砚台放在桌子上,双手托着毛笔递到周先生的手里。

                  “大少爷,俺,俺与巧姑姐出去吃碗面,巴爷的事情交给您了。”小敏心里有许多话要与孟数说,此时屋里这么多人她不敢说,只能找借口离开。“大少爷,这房契您替巴爷收着,钥匙俺拿着,有时间俺过来给他收拾收拾屋子。”

                  “好,你们去吧!”孟数没有抬头,只向后摆了摆手。

                  小敏拿着菜篮子,拉着巧姑的手走出了食品店,外面的天灰蒙蒙的,街边的布招牌扯着一片片灰尘,在半空袅绕;街道两边多了人,卖小玩意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玩具,围拢了一些顽童;姜家面馆雨棚下多了吃饭的人,大多是穷人。

                  一乘空滑竿晃晃悠悠落在姜家面馆门口,前面的轿夫站起身走到雨棚下面,找了一个临街的座位坐下,他二十几岁的年龄,上身一件干干净净的灰布小褂,胳膊肘上摞着两个补丁,前襟一排布纽扣,有的纽襻碎了,用一根绳子与扣眼连在一起,他的腿上一条青布裤子,挽着裤腿,露着一双穿着黑布鞋的大脚丫。

                  另一个轿夫是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他绕过滑竿走到面馆门口台阶下,从腰上拽下一个烟荷包,从里面摸出一条牛皮纸,叠成一个小斜角的纸筒,又从烟荷包里捏出一撮烟叶装进纸筒里,在手里拧了几圈直接塞进了嘴里,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把烟卷从嘴里抽了出来,往前一步迈上面馆的台阶,哈下腰向屋里探探头,“掌柜的在吗?老规矩,给俺兄弟俩各来一碗面。”

                  “知道了,俺让伙计马上煮面,你兄弟俩别着急,找地歇歇脚,一会就好。”随着话音从店里走出一个体态轻盈的女子,她就是姜寡妇,她曾是李老财的三姨太,也是李老槐的姘头,这个女人长相不俗,窈窕身段,方桃譬李,淡妆浓抹总相宜,绫罗绸缎不离身,看这身行头绝不会把她与开面馆的联系在一起,还以为是哪家的阔太太走错了门。

                  她的左手掌里攥着一把瓜子,右手两根手指里捏着一颗,嘴里叼着一颗,两片嘴唇轻合,肩膀往一侧倾斜,一边吐着瓜子皮,一边挑着媚眼撩拨着街道上的光景,眼帘里出现了巧姑和小敏的身影,她连忙把剩下的瓜子塞进衣兜里,从腋窝下抽出一方手帕,一扭一摇拦在了路中间。

                  巧姑撅起了嘴巴,“你想做什么?”

                  姜寡妇是做吃食生意的,她一打眼就看出巧姑是出来吃饭的,旁边小丫头的肚子在打鼓,不知饿了多少天了?她操起手,用手帕在嘴边扇忽着:“吆,巧姑娘,什么风把你吹到永乐街了?是不是苟管家找人去你家提亲啦,他昨天在俺店里说,他要做你的养父,傍上他这个大款你娘俩不愁吃穿。”

                  “你胡说什么?”巧姑举起了拳头,娘再有不是,再不着调,她也不希望娘嫁给苟头。

                  姜寡妇的手指头勾动巧姑额前的刘海,“妹妹你还是那么漂亮,别说男人见了你走不动路,就是俺一个女人也稀罕你这张粉嫩嫩的小脸,生气也好看。”

                  巧姑擎起胳膊打开姜寡妇的手,拉起小敏,“咱们走,别听她乌鸦叫。”

                  就在这时,兰姐从旁边的巷子里走了出来,她瞅见了站在姜家面馆门前的小敏,她气不打一处来,陶秀梅骂她多管闲事、孟祖母骂她狗仗人势都与这个死丫头脱不了关系,想起每天要在主子面前卑躬屈膝,她怒不可遏,怒急冲冲蹿到了小敏面前,“死丫头,你怎么在这儿呢?你不是离开孟家了吗,还回来干什么?”

                  小敏被兰姐吓了一跳,不能自己地往后退,脚丫子踩在一张包油果子的纸上,仗着她手疾眼快,背过手摁住身后的饭桌站稳脚步。

                  姜寡妇认识兰姐,每天跟在陶秀梅身后亦步亦趋、谗言妄语。“吆,这是从哪儿蹿出一条母狗呀,逮人就咬,孟家丫鬟长本事了,大白天抓良家女孩,是你的主子给你的任务吗?”

                  “呸,你少管闲事。”兰姐往地上啐了一口,“这丫头是孟家的养媳妇,她的地位不如一个丫鬟,俺来孟家五六年了,俺有资格替主子教训她。”

                  巧姑把小敏挡在身后,向兰姐怒眼圆睁,“兰丫鬟,谁给你的胆子?敏丫头怎么说也是孟家的养媳妇,你一个丫鬟怎么敢口出狂言,让孟祖母知道了还不炒了你的鱿鱼?”巧姑知道兰姐最怕被孟家解雇,故意拿出这件事提醒她。

                  兰姐被巧姑的话激怒了,她心里的委屈像翻滚的海啸灌进了喉咙,一梗脖子喷了出来:“你是什么东西?你不配跟俺说话。”

                  姜寡妇把巧姑和小敏推到雨棚下面。“你们在这儿坐着,看看哪个不要命的敢在俺家门口撒野?”她说着把裙子往腰里一塞,露出里面一条花绸裤子,抬起一只大脚踩在凳子上,右手“啪”拍在桌子上,“哼,欺负俺的客人就是欺负俺,俺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兰姐脖子往前佝偻,眼珠子凸出了眼眶怒视着姜寡妇,她下巴颏上的一撮胡须支棱了起来,“你也是一个寡妇,与这个袁家小寡妇同病相怜,惺惺相惜,都是靠着野男人过活。”

                  姜寡妇冷笑了一声:“是,你说对了,姑奶奶虽然是半老徐娘,至少有男人喜欢,不像某些丑八怪,倒贴也没人要。”

                  兰姐最不喜欢别人喊她丑八怪,她疯了,她向姜寡妇扑了过来,两个女人霎那间扭打在了一起,她们嘴里一边谩骂,一边揎拳掳袖。

                  坐在雨棚下的两个轿夫大眼瞪小眼,嘴角勾起一抹笑,平时陶秀梅对他们吆五喝六,没有一句温和的话,不是嫌弃晚了,就是嫌弃抬轿子不稳,为这些芝麻小事克扣他们的工钱;兰姐是个马屁精,对她主子的话言听计从,从不给好脸色,经常恶语相向,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们也不会受这种窝囊气。

                  姜寡妇为人相比之下比兰姐强百倍,在她面馆吃饭从不会短斤缺两,有时候还免费送上一碗面汤,此时他们希望姜寡妇狠狠教训一下仗势欺人的兰丫鬟。

                  吵骂声吸引了好多看光景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把兰姐和姜寡妇围在了当中,指手画脚,窃窃私语,每个人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笑容。

                  姜寡妇当街打架抹不开面子,她尽量往后退,眼睛扫过周遭的看客,把手里的手帕塞进怀里,双手放在右腰上,屈屈膝盖,“大家伙在一条街上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俺也不想与这个不知好歹的丫鬟争争吵吵打扰邻里邻舍正常生活。”

                  姜寡妇的话还没落地,兰姐的大拳头迎面而来,吓得她赶紧猫下腰,躲过了一拳,她一双绣花鞋往前碾了两步,冷不丁揪住了兰姐的长辫子,使劲往下拽。

                  疼得兰姐眼泪挤出了眼眶,她一边用双手抱着脑袋,一边踢蹬脚,一边杀猪般嘶叫,“放开俺!你再不放手,看俺家主子怎么收拾你。”

                  姜寡妇希望大家伙出来拉个仗,说几句劝解的话,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所有的看客都摆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兰姐身体在原地转车轮,从姜寡妇手里拽出了长辫子,她喘了一口粗气,再次饿虎扑食。

                  姜寡妇把身上的力气运送到了胳膊上,左手抓住了兰姐的肩膀头,抡起右手巴掌左右开弓,边打边骂:“你个臭不要脸的丫鬟,俺给你个台阶下,你还不依不饶穷追不舍,今天俺要替你的老主子教训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丑八怪。”

                  膀大腰圆的兰姐也不是吃素的,她挣脱了姜寡妇擀面条的手,跳开身体,摸摸被打疼的腮帮子,张牙舞爪直奔姜寡妇的面门,她的个子虽然没有姜寡妇高,她心狠手辣,她的手指甲盖又长又黑,像个翻土的铁耧铧,寒气袭人。

                  姜寡妇一边抬起右胳膊抵挡着兰姐的爪子,一边往后退,退到雨棚下,左手背到身后的饭桌上来回摸索。

                  年轻轿夫悄悄把一只碗送到姜寡妇的手里,她抓起碗“啪叽”甩在兰姐的脸上。

                  突如其来的一幕把小敏吓傻了,她像木头一样定在原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