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工业基地(1 / 2)

加入书签

柳青的分身在古木县停留了一个多月,处理了一些事情,然后就离开了古木县,又去柳镇呆了十几天,促进了他们的产业升级。

柳青成神已经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柳家拿出来做慈善的钱都超过了十万两银子。

但是,他们家拥有的财富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多了。

掌握着印刷、酿酒、烧玻璃以及纺织机这几门核心技术,柳家俨然成了这个世界第一个家族工业集团。

这些都有着很大的利润在里面,比单纯的种地当大地主来剥削佃户要强得多。

现在他们的业务已经辐射到了周边几个省,拥有的财富比两年的前翻了几倍。

不是一年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而是这两年多积累下来的财富比以往柳家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还增加了几倍。

那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这一次回来,柳青发现柳镇都变得不一样了。

柳家的几个核心产业,在各地一共开了百多家作坊,雇佣的工人都超过了两万人。

柳镇是他们的根据地,在这里招聘的工人就有五六千。

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人去柳家的作坊做工,而且男女工都有。

比如纺织厂,招聘的大多数都是女工。

有的一家还有几个去做工的。

做工人旱涝保收,累是有些累,但不一定比种地累,而收入是他们种地的几倍,更是他们给别人种地的十几倍。

柳青需要的是信仰,要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去信奉他,念着他的好,自然不会让柳家人去剥削那些老百姓,开出来的条件比较丰厚,至少比别的作坊工人开出来的条件要丰厚得多。

他们赚的不是工人的血汗钱,赚的是技术钱,给工人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更丰厚的待遇,不影响他们赚钱,最多只是少赚那么一点点。

像那种五口一家的家庭,家里有一个人去柳家的作坊做工人,就可以养活一个家庭。

家里还有点地,家里人能种点菜种点粮食,那日子过得就比较充实了。

还不用担心旱灾水灾什么的。

家里要是有两个人去柳家的作坊做工,那一年还能存一点钱,到年底的时候,能给全家人都做两套新衣服,还能买点鱼买点肉,过一个肥年。

柳镇一共也就一万多人口,有五六千人在柳家的作坊里做工,基本上解决了那些贫困人口的活计。

之所以说是基本上解决,而不是说全部解决,那是因为有些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是因为懒惰的缘故,那样的人让他们去做工,可能性不大。

有的人是宁可饿死都不愿意干活的。

就算是柳家有意扶贫,也扶不起那样的人。

还有一些人家没有见柳家的作坊做工,这个倒和懒惰无关,那是因为那些人家自己家有足够的地,不是大地主就是小地主,用不着给别人做工。

只是柳家在柳镇招聘那么多工人,对那些当地主的造成了一点麻烦——他们没有办法在柳镇招到佃户来给他们种地了。

给他们种地,一年辛辛苦苦到头,也只是勉强的混到一口饭吃,遇上收成不好,吃都吃不饱。

去柳家做工,旱涝保收,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养活一家子人,能够保证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只要不是傻子,都算得了那一笔账。

有那空余的劳动力,自然会选择去给柳家做工,而不是给地主种地。

柳镇的那些地主们招不到佃户,那么多地又不可能自己来种,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对柳家也有那么一点怨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