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矿产国营(2 / 2)
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成为钱庄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
此外,若干小规模的兑钱铺、钱米铺等,在农村相当活跃。
也就是说,朱由检要做的不是开辟一个新行业,而是要抢占一个已经半成熟的市场。
大明两京十七省,锦衣卫的调查中,一共有二千九百余家钱庄,这些钱庄占据多少金银,这点朱由检不了解,但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指望朝廷承办银行,然后百姓络绎不绝的来存款,这个并不太现实。
现实一点的手段是,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来承办银行,然后给官吏、皇店员工、军队发放钱币来更迭币制。
金融手段朱由检不是很行,但毕自严和李长庚、董应举这三个理财大家必然懂得怎么操作。
朱由检只需要告诉他们币制的优点,以及银行承包放贷借贷,还有各种国债的规则就行。
币制的问题不难,古代也有金银币,之所以不流通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三点,而第一点就是损耗大。
首先古代中原王朝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所以钱币采用批量的模具铸造法,成型后再批量打磨。
例如古代铜钱中间那个方孔就是方便将钱串起来集体打磨圆边的,因为圆边上有毛刺。
打磨流通后,铜钱就能方便用绳子串起来,方便流通,而如果金银币也采取此法,则损耗太大。
第二点则是相比较人口规模和面积,中原王朝的金银储备较少。
人多金少,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量采用金银币交换是不可能的,而西方小国总共才几千来号人,相当于中原王朝的一个村,当然可以用金币进行交换了。
唐代的长安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人口大约八十多万,鼎盛时更是一百多万,而同时期的君士坦丁堡约有三十万人,罗马只有五万人,巴黎只有两万多人。
别的不说,光这一个城市,王朝就得发行数千万枚钱币。
至于第三点,便是百姓太贫穷,因为土地兼并导致了古代贫富差距过大,财富集中在贵族手中,因此普通民众穷困,用不上大量的金银币,所以“流通”不起来。
这三点就是金银币不可能大规模流通的局面,而朱由检主要针对的也不是金银币,而是银铜币。
如何减少地方官府的火耗,首先就是统一币制,将所有钱币收集过后,以纯银币,铜银币,纯铜币来构成简单的币制。
币制不能大概,甚至连外形最好都不要改,这方便百姓接受。
因此天圆地方的新币,将会成为大明的主流货币。
银行的推行,必然和主流货币有关,而它的出现,则是避免了让官府自己运输赋税而借口提出大量耗羡。
百官们贪,无非是利用规则漏洞,因为他们也知道直接贪等于犯罪,容易给人留下把柄。
既然百官眼下用耗羡来制造大量陋规收入,那朱由检就慢慢把耗羡问题解决。
只要把耗羡问题交给银行,那么这个问题就从政治问题,变成朝廷和银行的博弈了。
“去传陆文昭,让他带来御马监和国帑库存金银铜的数量文册,还有天下各地的矿产数量,产量文册。”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曹变蛟立即去办,而朱由检也闭目养神等待。
他之所以让陆文昭也带来矿产的文册和数量,是因为他即将进行下一规模的经济治理。
矿产国有……
要铸币,要大兴铁路,必然需要庞大的各类矿产,铁矿倒是可以官民共营,但金银铜这三种矿类,只能朝廷官营。
在朱由检这么想着的时候,陆文昭也带着急促的脚步声赶来,手中还拿着七八本早就准备好的文册。
“殿下……”
进入会厅,他率先行礼,而朱由检则是示意曹变蛟他们接过文册。
文册到手后,他开始翻看,而陆文昭则是解释道:
“眼下大明矿山一共有四千九百二十七处,其中旧港便占据一千三百余处,加上朝廷手中的矿山,一共有大约二千二百余处。”
陆文昭大概的解释,而朱由检手上则是不断地翻动,并且看到了大量掌握在民间商人手中的金银铜铁矿。
“这些矿商之中,有多少人有违法乱纪,勾结官员的事情……”
朱由检心不在焉的询问,但陆文昭却知道,自家殿下想对这些人下手了。
要知道,在泰昌元年之前,掌握在朝廷手里的矿山就六百多处,而眼下除去旧港,大明能多出近三百多处金银铜铁煤矿,都源于对地方士绅豪强的追查。
追查贪腐的时候,士绅豪强总是能精准的被卷入,这是避免不了的,因为大明就是一个人脉关系的社会。
不管你是百姓、商贾、士绅、豪强……总之伱要做生意,都需要和官府打交道。
这交道一打,官商勾结的事情就无可避免,甚至官员自己都怂恿家人经商。
这三百多处金银铜铁煤矿,就是在追查贪腐时抄到的。
朱由检如果想要对贪官污吏动手,那么对贪官污吏动手的同时,也可以趁机将大量矿产收归国有。
“官府每岁岁入黄金一万二千余斤,白银十七万斤,铜一百七十二万斤,铁一万万六千余斤,煤七十六万万斤……”
朱由检说着,瞥了一眼掌握在士绅豪强手中的各项矿产数据,结果得出的数额,少的让人想笑。
“民间岁入黄金五千余斤,白银三万余斤,铜七十九万斤,铁四千余万斤,煤三万万斤……呵!”
朱由检轻嗤一声,对于这些掌握矿山数量比大明朝廷还多,但汇报上来却不如大明五分之一价值的年产矿量,朱由检真的被气笑了。
除去煤铁,御马监眼下每年在矿产上能赚取价值近五百多万两银子矿产价值,而掌握矿山比御马监还多五百多处的士绅豪强,每年却只能赚取不到二百万两银子。
这也难怪,大明每年金银铜铁课,只能有北宋天禧年间三分之一收入,不足四十万两银子了。
合着一群家伙都在瞒报真实出产,用地方官员的包庇来避免缴纳大量税收啊……
尤其是铁课这一项,北宋官铁根本不如大明,然而北宋民铁矿税能收十几万两,而大明只有可怜的三万两。
按照宋明的比例来说,仅仅铁矿,按照商税的五十税一来算,大明也能收取五十几万两银子,更别提其他的了。
朱由检对这群士绅豪强从来没有抱有过希望,不过眼下既然他们瞒报矿产的真实比例,那倒是有些方便朱由检了。
“盯紧他们,查贪腐时,着重查和他们有关的官员,把他们牵扯进去后,抄家充公!”
朱由检把文册放在了桌上,脑中也大概得出了大明眼下所有金银铜铁煤矿充公后,朝廷能获利多少的数额。
光说黄金,每年最少有两三万斤,三十几万两的收入,而白银则是能有四五百万两银子的收入,铜也能有个三四百万两,而铁矿的产量完全可以达到两亿乃至三亿斤,煤炭更不用多说。
折合为吨的话有些寒酸,不过如果用上了雷酸汞所制作的雷管,加上水泥、蒸汽抽水机的话,应该能让产量翻上几成。
三亿斤铁,折合为十八万吨铁,如果全部用于铁路建设,标准低一些,最少能保证三千里的铁路的建设……
只是、如果都用于建设,那么大明百姓当年是别想添设新的铁器了。
所以,保证三亿斤,向上争取四亿斤,最好达到五亿斤铁,就能让大明每年建设三千里铁路。
从京城到广州,大约是四千里路左右,从京城到朔方,再从朔方到宁夏,最后从宁夏到嘉峪关,这路线三千五百里……
此外还有从京城到辽东、从京城到安南、从京城到浙江、到云南、到朵甘的铁路。
这些铁路如果按照每年各修建五百里,那么七年时间能全部竣工,不考虑人力和环境的情况下。
如果考虑这些,那么这些铁路修建的时间,恐怕要花费数十年……
不过朱由检并不在意,科技会随着时间的不断进步,基建的时间也会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的缩短。
如果矿产国营,那么朝廷就只需要出成本费和人工费了,而人工费和工人来源,对于大旱下的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治腐—矿产—银行—大基建(以工代赈),这四点一线将成为朱由检要做的事情,而这四点不仅需要看朱由检,还需要看军备院。
蒸汽机距离瓦特版本只有几步的距离,这几步一旦跨过,大明就可以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能释放更多的人口去收复未曾收复的疆域。
大汉的西域,大唐的瀚北、安西、北庭、濛池,大明的三宣六慰……
甚至只要朱由检够脸黑,他完全可以用收复元朝疆域的旗号,强行把大蒙古帝国变为元朝,把四大汗国的地盘都先名义占领,然后在实际收复。
恰好在脸黑这一点上,朱由检确实够黑……
“从今日起,旧港的金银铜铁全部存入通州,其余地方的铁料继续供应军械局。”
朱由检要攒铁,以此来解决大明的后勤压力问题,只要后勤压力解决,他就不用再使用大量民夫去战场冒险了。
“是!”陆文昭作揖应下,随后才起身道:
“殿下、京城里面的情况不是很好,《官吏定禄》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您回京或许能稳定局面。”
“回?”朱由检眯了眯眼睛道:“不回……”
闻言陆文昭面露难色:“可您不回去,万岁恐怕维持不住局面,百官们始终会闹起来的……”
“让他们闹……”
朱由检轻蔑的看了一眼桌上的《官吏定禄》文册,不屑道:
“他们闹的越大,孤收拾起来就越轻松,能收拾的人也就越多……”
下午开会,更新估计还是在六点左右。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