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蜀王归(1 / 1)

加入书签

菊月,已经将宁鲁二王追赶出岭南的蜀王,带领着自己的远征军开拔了。从去给老圣人奔丧至今,已经三年没有回王府,留下两万人马在岭南蹲守宁鲁二王。

回归路上也遇到大批流民南迁,得知了这次大黄江的洪灾。本不富裕的家庭,这下雪上加霜了。

没有了南边统一的胜利喜悦感,越走越焦虑,蜀王时不时与部下叹息,南边这40府,一半受灾,且大黄江南岸决堤之处不知凡几。

一群武夫,要说起打仗,那您说打哪儿就打哪儿呀,搞经济,咱们不通啊,要不,问问智囊团?

黑娃在沉默了几天之后,在某天,蜀王与中下层军官会晤时,表示有话说。

对于上辈子,与砖瓦陶瓷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黑娃来说,水泥的构成不要太熟悉了。

尤其是煅烧炉,这个他家陶瓷厂也是不少,当年他请回来的大师傅,还详细给他讲解过陶瓷煅烧炉与水泥煅烧炉的结构和功能区别。

水泥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石灰石、粘土。它是由石灰石、粘土比例磨细混合,这时候的混合物叫生料。然后进行煅烧,一般温度在1450度左右,煅烧后的产物叫熟料。

将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细,按比例混合,才称之为水泥。铁矿粉或者煤炭灰如果按照比例加入生料,其硬化效果更佳。

核心技术就是原材料的比例,还有煅烧炉以及温控。

看着百姓因为水灾流离失所,看着河堤因为技术修建原因而但凡大雨就有容易洪灾,黑娃觉得,冥冥之中,上辈子的那点技能可能需要发挥一下。

找了他的几个亲兵,试验了几天后,用简易水泥制作的一口水缸给蜀王抬了过来。

一开始大家没有看出这个水缸有什么出彩之处,颜色灰白,没人看出这是用什么制作的,但是当黑娃给了一个将军一把锄头,重击水缸,纹丝不动,这才引来重视。

黑娃见入伍前(编故事)偶然所得之物甚为结实,现在想来,用于铺路,或者河堤修建皆有不错的功效,特此为蜀王献上。

要说蜀王现在什么人才最不缺,那就是将才,在蜀地练兵数年,现在实战,也打了快三年。而他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一是地方治理,二就是商业人才。

而黑娃的这次献策给他带来了一次重大回血。他已经在开始思路发散,这样的好物,可以用来修桥铺路,还可以用来修建房屋。就南边的市场都那么大,况且还有全国不是?

“王爷,最重要的是:眼下,我们虽拿下了整个南边,但是从蜀地到过去的鲁地与宁地,最远的都需要数月才能到达,而这水泥如果修出两条道路连接两地,那么我们的车马行军速度应该可以节约至少一半的时辰。”蜀王想到这里都不由得兴奋起来,大声叫好!

“我们可以在鲁地与宁地修上水泥作坊,还有三地交界处,同时发力,这么多流离失所的流民,还能参与铺路,给与可以维持生计的工钱,既能解决我们铺路的速度,也能解决流民生计问题,天不佑大夏朝,但是我们蜀王一己之力为大家谋新生计.....”

蜀王两眼放光:“袁千总,你可是大大的人才!水泥建坊这事本王就交予你全权办理,待我等回到蜀地,我要见到你建起来的第一个水泥坊和第一段水泥路!”“属下领命!”

西南可是水泥原材料的大区,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没有缺的。

已经在打仗期间启蒙完古代繁体字,并能读会写后,回程期间,黑娃的水泥作坊计划与基建计划书开启。

上冬时节,大军终于回成都府,出去的时候不足十万兵力,边打边俘虏,还有临征兵不断,现在的蜀王,兵力已经有三十万了。在鲁地与宁地,各放了十万人马,带回十万回了蜀地。

袁千总紧锣密鼓,选了一个下风口,且远离民居的荒山建起了大夏朝第一个水泥厂。

特意向蜀王要来了一万残疾军人,这些都是在战场上或多或少留下残疾的兵丁,给大伙谋了一个国企铁饭碗,这让蜀王的名望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基层兵丁。

蜀王回王府与王妃闲聊时,提及黑娃:

“王妃,你是不知道,这次水灾有多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满目疮痍啊!如果袁千总的水泥顺利造出来,光河堤咱就能保他十年不破啊!”

“你说的这人我知道,他家媳妇也厉害,在成都府被围那会,可给我们帮大忙了,我娘家那张六石弓,人家都能拉开!”

“这夫妇俩果真是我蜀地的福星啊,我巴蜀很出人才呢!”

蜀王在功劳簿上给夫妻俩浓重的记上了一笔。

等到冬月,第一批水泥才出炉,知道这需求量不会小,黑娃一口气修了十个高温炉。

第一批水泥迅速送到成都府郊区官道,由官府组织的农民工(流民)分段式修建。除了水泥,河沙,还有碎石的需求也很大,这次洪灾后下游河堤,冲来河沙无数,大灾之后也带来了一丝商机。

仅十天功夫,一条10公里长,8米宽的水泥路建成,在路段的中间还有小段木栅栏隔离,来往行人车辆右行有序。

水泥路可以行走那日,蜀王还参加了首行,王府马车行驶在水泥路上,平缓且快速。

蜀王九岁的世子,老神在在的说:“父王,这个水泥路硬是要得!”可不是要得嘛,从这条路开始修建,多少商家前来打探和洽谈。

黑娃给出的方案,三地的国道修建(成本)分包给商家,商家承包路段用多少水泥,就享受多少水泥代售的额度,水泥出厂全国统一价格,一府只给一个商家售卖权。

蜀王售卖水泥的利润也可以用来支付水泥厂运营,以及修建大黄江南面的河堤等。

这个方案被蜀王一眼相中,这可不仅仅是人才了,这可是个天才呀,原材料,技术,掌握在核心人员手里,还不用费力铺销售渠道,现款现货。功劳簿上大大的再记一笔。

蜀王的舅舅漕帮大当家都亲自到了蜀地,水泥这碗饭太香了,求分。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