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从此不敢称雄长,兵气全销运已终(2 / 2)

加入书签

武学悟性绝对不会输给三教六统的任意天骄。

甚至还有可能胜过一筹。

毕竟,人之精力有限。

哪怕是沉迷修炼的武疯子,也要吃饭睡觉,养精蓄锐。

不可能做到十二时辰不眠不休,只为钻研功法玄奥。

“山字印,水字印,两印相合,刚柔并济。

但想要更加完善我的周天道场,还差‘天’、‘地’、‘泽’、‘风’、‘雷’、‘火’,这六道神髓意境。

如此才能臻至生生不息,法用万物的无上境界!”

纪渊眼睑低垂,若有所思。

他所设想的这方盖压周天,驾驭混元的身前道场。

并非无中生有,乃是参照前世所见,结合今生所知。

取用绝学神功蕴含的精义神髓,演化威能莫测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炼成八劲,盈虚相合。

从而构成真实不虚的一方天地,熔成道则法理,所向披靡。

“不动山王经,三阴戮妖刀,一者神功,一者绝学。

这样说来,我还需要六部差不多层次的武道功法。”

纪渊呼出一口白气,眸光微微闪烁。

寻思着能否从黑龙台,用积攒的功勋兑换几门。

……

……

东宫,暖阁。

皱纹纵横,老态显露的文渊阁大学士颜兴,毕恭毕敬立在帘外。

他头戴展角漆纱幞头,身穿盘领宽袖紫袍,胸背是仙鹤补子,腰间挂有牙牌及穗条。

发须皆白,腰身微微佝偻,颇有几分迟暮气象,并无位居文官之首的雍容气度。

若不是那身内阁大学士的官服,走在天京城中,外人只怕会将其当成普通的小老头。

“殿下,是否要动辽东?”

颜兴慢腾腾问道,有种不温不火的意味。

“没错,本宫自监国以来,已有二十年之久。

所作所为,无非就是平衡朝堂,把控中央,牵制地方,收拢财权,勉强维持着局面。

如今边关势大,武将跋扈,日益不把朝廷放在眼中,将百姓视为牲畜。

俨然成了一块大家都知道,却装作看不见的腐臭烂肉。”

白含章头也不抬,手执朱笔批阅奏章。

“本宫坐在储君的高位之上,不仅瞧得见群臣的一举一动,更看得清景朝子民的受苦受难。

自古以来,都称帝王为君父。我既为君,我既为父,难道还能做个睁眼瞎子不成,揣着明白装糊涂?”

颜兴把花白头颅垂得更低,他听得懂太子殿下这番话的深意。

有几分不满,亦有几分敲打。

内阁之臣,有参与机务,协理朝政的滔天权柄。

景朝四十九府,一百二十州的数万奏章。

首先都是入六部,上内阁,最后才进的东宫。

往大了说,可以左右朝堂。

往小了讲,能够把控局势。

况且,颜兴身为内阁当中,举足轻重的六位大学士之一。

如今的吏部尚书赵从哲、礼部侍郎云文田,都是他的门生晚辈。

兼之上阴学宫的司业出身,儒门大宗师的修为,实乃满朝文官之首!

这样的深厚威望,这样的隆重身份。

却从来没有对东宫,提及过辽东边关!

毫无疑问,会有可能失去太子殿下的倚重信任。

“回禀殿下,并非老臣尸位素餐。

老臣乃是文官,贸然掺和武将卫军、边关驻防之事。

不仅难以起到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兵部、勋贵的反感和敌视,

恐怕酿成文武对立、水火不容之势。”

颜兴低眉顺眼,诚恳答道。

他乃文臣,不比武将。

遵行的是儒门之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那套理念。

哪怕成了大宗师,跻身天下绝顶。

面对龙脉加身的白含章,仍然是君上臣下,不可逾矩。

“颜阁老,你是真心这样考虑,还是担心惹怒尚且在世的几位国公?

亦或者,觉得万一主张肃清边关,没有成功,引起动乱,损伤自己的文宗名望?”

不同于面见纪渊时的亲切,此时的白含章不怒自威。

他坐在大案之后,宛如真龙盘踞,俯瞰众生。

有股子不言而喻,如渊似海的深重气势。

颜兴心下震动,连忙回道:

“老臣绝无此心!”

白含章手指捏紧,用力将朱笔勾了一道。

随后抬起头来,眸光深邃,直视这位文渊阁大学士,淡淡道:

“既然如此,你已经晓得本宫的打算,为何还要多问?”

颜兴正色以对,沉声道:

“老臣是想提醒殿下,九边乃景朝的重中之重,不可轻举妄动。

尤其辽东一地,气候苦寒,连年大灾,本就极难治理。

再加上民风彪悍,响马成群,到处劫掠商队。

倘若没了四位侯爷,八大骁将,又该派谁去镇守?

届时,说不定就会生出更大的乱子。”

白含章神色淡然,平静问道:

“还有其他的理由么?

颜阁老不妨继续说下去。”

颜兴垂首,略微顿了一顿,接上道:

“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辽东关外,百蛮残余部族,仍旧苟延残喘,始终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

辽东关内发生动荡,风声走漏的话。

他们必定就会结成同盟,合力攻打城关。

太子殿下心中装有黎民百姓,这是景朝之幸。

但还请以大局为重,不如等到圣人功成出关。

那时,自然就能涤荡不正之风,一扫贪腐专权之颓!”

白含章轻叹一声,嘴角勾起自嘲笑意,意味莫名道:

“你所说的这番话,当得上老成持重之言。

只不过,内阁六部可曾想过一种可能?

若圣人不出,又该如何?”

颜兴浑浊的眼眸,忽然掠过一丝精光。

随即,好像惊骇于最后一句大逆不道的言语。

猛然跪拜于地,不敢抬头。

白含章似是没有放在心上,继续问道:

“你们想着,既然二十年都等了,再等个五六十年,又有什么关系?

却从未考虑过,究竟是先等到边关彻底糜烂,无可救药,危及朝廷?

还是先等到百蛮残余部族,自相残杀,死伤殆尽?

你莫非忘了监正,对百蛮皇族的那句批语?

从此不敢称雄长,兵气全销运已终……当年红巾义军看似声势浩大,席卷天下。

实则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而百蛮皇族把持社稷神器,手握百万精兵,驱使亿兆奴隶,

想要剿灭义军,不过反掌之间。

可他们个个都觉得可以等,当成笑话一样。

坐看义军内耗,收取渔翁之利。

结果就是……输得一败涂地,像老鼠似的活在辽东关外!”

颜兴沉默不语,他感受到太子殿下的坚定决心。

不容置疑,不可动摇!

重提百蛮旧事,便是把景朝国运与辽东一地同等并列。

谁若妨碍,即为祸乱朝纲的奸臣贼子。

“百蛮皇朝最后落得兵气全销,国运终结的下场。

本宫不想景朝如此。

倘若辽东真的连年大灾,那就治理;

响马众多,那就清剿;

城关动荡,那就平定。

绝不能叫边关武将挟此要挟朝廷,拥兵以自重!”

白含章一字一句,斩钉截铁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