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六 好为之(2 / 2)

加入书签

        于是几个人分了一个各自的任务,甄俨去找大鹏鸟,阎温去找白龙,盖勋去找鲲,曹操去找麒麟,然后曹操再去找韩荣,请韩荣为刘备编一下他那特殊的出生状况。

        比如出生的时候有龙吟之声啊,有大鹏鸟飞过啊,有红光满屋啊,有铁树开花啊什么的。

        越快越好,越真越好,且一定要赶在刘备称帝之前把这一系列的东西都给准备好,逾期可就不美了。

        于是几人分头行动去了。

        而这件事情的发展和刘备预料的一样,在最初诡异的安静之后,很快,刘备的部下们就开始躁动起来了。

        得知韩荣、曹操等五人去见了刘备,还聊了好一阵子,部下们不敢直接去打扰刘备,就去找他们五人咨询问题,和谁熟悉就去拜见谁,想要从他们口中得知刘备对此事的看法。

        但是他们谨守刘备的要求,一言不发,对此事避而不谈,一旦有人提起此事便顾左右而言他,什么也不说,弄得其他的部下们心中不安。

        不单单是朝廷内的行政、司法官员,也不单单是军队人员,就算是太学和其他学府中对刘备怀有崇拜、认同情绪的人也对此感到躁动不安,很想知道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家到处找人私下里交谈此事,托关系找人脉,小道消息满天飞,可就是得不到任何有效讯息——那五人守口如瓶,一个字都不外泄漏,实在是叫人难以接受。

        因为军区制度执行的原因,不少和刘备关系密切的将军都在外地,不在雒阳,对此事还没有立刻了解,但总有一些人还是留在雒阳的。

        刘勇、庞德、董璜、夏侯渊、程普、曹仁等人,他们有的一直都在雒阳驻守,有的则是军区制度轮换回来驻防雒阳的,正巧赶上了这一波流言的全面爆发。

        然后他们整个人就都不太好了。

        他们是靠谁才有如今的地位、权势,他们很清楚。

        如果换一个人来做顶头上司,他们是否还能得到这样的地位、权势,那他们就更清楚了。

        而且说真的,除了刘备,他们还能认同谁呢?

        刘备一手招揽他们、训练他们、教导他们,给他们上升空间,把他们从底层的小瘪三小混混带到了今日,他们除了刘备,谁都不认。

        只有刘备的命令、刘备的话能让他们照做,换一个人来,他们如何心甘情愿?

        别说他们从未见过面的小天子刘协了,就算是军队当中,大家的熟人,刘备之下地位最高的五个将军,那其他人也未必都心服口服。

        除了刘备一个人之外,并没有其他能够统合麾下所有人的人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别的不说,单说这些将军们,那就是带头对此感到不安、焦虑乃至于惊喜的一群人——不安和焦虑是对这件事情的不确定性,但是流言中所说的刘备想要当皇帝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那他们只会狂喜。

        刘备当皇帝这件事情一旦确定,那他们都是从龙之臣,就不再是臣子的臣子,不再是二重臣子,而都是天子的臣子了。

        身份地位立马上一个台阶。

        而且刘备做了皇帝,他们的未来、家族的未来也就稳定了。

        这次的流言不单单说了刘备的“野心”,实际上,也切中了刘备手底下的这些能干的家伙们心中一个巨大的隐隐的忧患。

        那就是刘备终有归政之日,刘备归政之后,上台执政的小天子刘协会继续信任他们这群人并且任用他们吗?

        如果小天子不信任他们,要撤换他们,他们该怎么办?

        是接受,还是反抗?

        接受那是不可能接受的,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好不容易奋斗拼来了这一切,多少次杀敌立功和挑灯夜读、考试才换来的这一切,伱说拿走就拿走?

        你以为你是谁?

        刘备要拿走,他们没办法,因为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本身也是刘备给的,但是刘协要拿走……你算老几?

        真要有那么一日,除了少数几个比较理智的将军,很多脾气比较暴躁的将军绝不会束手就擒。

        雒阳城就在眼前,杀身之祸也在眼前,他们只要振臂一呼,高喊清君侧,那刘协分分钟就要变成比原先更惨的傀儡。

        再混乱几年大汉直接过渡到五代十国,那就有趣了。

        没人提起这个事情,他们或许还不会那么快的产生忧患意识,但是有人提了,有人讲起这个事情了,那他们就很自然的发散思维,开始顺着这个角度思考下去,想到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然后立刻想到了最符合他们利益的选项。

        他们不约而同的派人传话,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内部商讨了一下这个事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